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FTA的制度约束与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存在一定的制度约束。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外贸具有趋同性。东盟成员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对于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能。借鉴新加坡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建设机制,加快与韩国、日本及印度等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贸易磋商与谈判,建立CAFTA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将是中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在WTO框架下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带来市场准入制度的变化以及关税、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各国的农业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针对自由贸易区造成的影响初步提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盎冉 《商》2015,(1):185-186
一、"桥头堡"战略建设的背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昆明建设区域性的金融服务中心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自由贸易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迅速增长,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4000.93亿美元1,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继续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12年末,中国企业在柬埔寨、泰国、越南、印尼共建设了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人民币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种新型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笔者通过日常签证工作中积累的案例,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对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隐性壁垒作用,说明即使一国答应给予另一国优惠待遇,仍可通过原产地规则筑起新的市场准入壁垒。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其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同其他国家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建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东盟有10个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其中,前6个国家是东盟的老成员,经济相对发达;后4个国家是东盟新成员。目前,东盟是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是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11月,东盟和中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正式启动,到2005年7月执行《货物贸易协定》,实施全面降税。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建设成为继欧盟和拉美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与此同时,我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得到迅速发展,双边产业内贸易的份额在不断增加。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并提出加快双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有效措施,如加强政府的作用、改善产业结构、强化差异化产品的创造、重视双方的投资等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是中国与东盟10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该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迈出了中国和东盟合作进程中历史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中国与东盟10个国家之间的560多种进出口产品互相降低关税,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双方的经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就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现状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后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可能存在的风险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到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国将建成自由贸易区,2015年实现自由贸易。作为中国主动创建的第一个区域性贸易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发展将对中国的经济乃至国际地位的提高起到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俊 《商》2013,(15):68-68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举办了九届,对中国和东盟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在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以及经贸促进和多领域合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东盟博览会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使其保持发展势头,做强做大中国—东盟博览会。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现状、水平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运输服务贸易的现状和一体化水平,发现中国与东盟国家运输服务贸易在硬件建设上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软件一体化的建设较晚;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增长很快,但长期处于逆差的状态;中国—东盟的运输服务贸易一体化水平较高,且中国对东盟进口的密集度大于出口的密集度,未来一体化有上升的趋势。展望未来,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近年来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立、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物流水平、设施和环境有所改善等因素客观上决定了中国与东盟国家未来的运输服务贸易一体化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紧扣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进一步突出东盟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走出去”向东盟投资和承包工程、展会结合的特色,形成博览会的核心资源。  相似文献   

12.
吴琼  金铃 《商场现代化》2012,(33):54-55
中国与东盟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互补,是友好近邻,也是重要的战略伙伴。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安排,将中国与东盟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区域合作,更加相互依存,也是实现东亚和亚太地区的持久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的需要,对稳定和巩固中国的周边环境具有积极意义。针对中国东盟区域合作面临的制约因素,本文提出了一些对策稳步推进次区域开发合作,使之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直接投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一直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相互直接投资的效应及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对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瑾  江山 《商业研究》2005,(6):156-160
东盟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手段。尽管自由贸易区会对双方的经济带来冲击 ,但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和东盟各自的经济发展 ,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 ,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将更好地分享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 ,共同迎接挑战 ,为亚洲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经贸要闻     
《进出口经理人》2003,(10):12-13
中国对如期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有信心 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10月7日在巴厘岛举行,温家宝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他说,到2010年,一个人口总数近20亿,国内生产总值近3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将在亚洲出现。从明年1月1日起,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计划将付诸实施,这个计划的实质是使东盟早受益、早获利。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东盟与其对话伙伴国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时期。十个对话伙伴国都曾提出与东盟磋商组建自由贸易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构成不可忽视的制衡影响。对话伙伴国与东盟开展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八大方面的差异性,中国具有多方面优势,凭借产业结构的逐步转型、高速增长的GDP、渐增的贸易吸纳能力、独一无二的国内巨量市场等,理应在推动东亚合作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将于今年8月签署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双方的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 中国与东盟2002年11月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有关谈判委员会已举行30次会议,并已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盟FTA,是有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是一个大国与一个自由贸易区组成一个全新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又有着复杂的历史条件,所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机制,以确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顺利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首个也是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正式建成,这意味着中国和东盟多国将全面互施零关税通关。对此,我国广大出口企业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20.
方凯 《中国市场》2008,(15):136-139
通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双边贸易的因素,特别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