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育军 《资本市场》2007,(10):20-22
<正>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现象,也是本币升值特定背景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合理疏导资金流向,是当前缓解流动性过剩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流动性过剩自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发行与黄金储备脱钩,美元完全虚拟化,流动性过剩就成为全球经常发生的一个现象。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货币升值,以及随之而来的货币供应过分扩张,都是比较经典的流动性过剩案例。2000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其GDP的4.2%,创历史新高;为应对"9.11事件"美联储连续减息,2003年6月基准利率降至1%。这也成为全球新一轮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流动性用M1与M2的比例来表示,它反映了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的比例.货币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首先,世界各主要国家执行的低利率政策是造成当前全球货币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其次,各国金融机构信贷创造力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动力;最后,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又进一步放大了国际货币的流动性.同时,作者就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破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长艳 《经济》2012,(10):117-118
美国推出无限期QE3,全球流行性浪潮再起.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也成为中国经济的特征性事实.面对过剩的流动性,如何引导,才能避免经济“硬着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呢? 中国货币供给确实过剩 《经济》:如何判断一个国家货币流动性是否过剩呢? 魏凤春:通常情况下,流动性过剩与否,可用M2/GDP来甄别.从各国M2/GDP的演进来看,美国比值一直比较稳定,但我国却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明显高于美、日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是1.8,而美国仅为0.64.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的实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比较实际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供给关系,分析了我国前一阶段的流动性过剩现象,认为流动性过剩是实际货币总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实际货币供给、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缺口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领域中的货币缺口仅在个别时期接近零,大部分时期是实际货币供给超过均衡货币供给.流动性过剩不是经济政策失误的结果,它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与资本积累形成的必然现象.目前,过剩流动性正以各种方式进行释放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将货币缺口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度量指标.符合我国中央银行以货币数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投资渠道与发展资本市场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邵捷 《新经济》2013,(26):22-22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流动性货币剩余几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形势中的一种常态.本文从全球经济复苏现状和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产生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的原因,并讨论了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了我国应如何应对流动性货币过剩和通货膨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货币流动性影响资产价格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宽松或者紧缩的货币环境. 货币流动性如何作用于资产价格不仅是货币政策执行者关心的问题,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我国A股市场于2005年触底反弹,到2006年11月21日,上证综指已经突破2000点并屡创新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货币流动性过剩是促成我国股市高企的原因之一. 本文侧重在理论上解释货币流动性的经济涵义,探索流动性变化趋势对股票等资产价格的作用机制,为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决策中的资产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货币环境的总体判断 总体上讲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货币太多,利率太低"导致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据央行公布的资料,2000年至2011年间的货币发行量年均增幅达20%,而同期GDP的年均增幅在10%左右。2010年广义货币投放量更是达到72.6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1万亿美元,年增速19.7%,而2010年的GDP为39.8万亿元人民币,约合6.04万亿美元,年增速10.3%。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7年之后,流动性过剩和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典型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和实体经济变量即产出和物价变化的脱节———M2/GDP偏高现象。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货币总量与名义GDP之比作为衡量流动性过剩的尺度,反映了货币供求状态与实体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当流动性过剩成为持续现象时,说明相对于实体经济形成的总供给,货币市场持续出现超额供给,即货币市场提供的一部分货币资金没有流向实体经济,或投入到实体经济的货币资金没有形成真实的商品供给。由于现代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量与金融体系提供的信贷规模和信贷资金流向紧密联系。因此考察流动性过剩现象应该更多关注金融结构,进而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效率的变化。本文结合金融结构发展情况分析中国M2/GDP偏高现象,揭示金融结构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0年央行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尤其是10月份以后,短短9日内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上此前不久,央行宣布加息,反映了央行紧缩货币的政策信号.本文从美元本位制说起,通过对美元环流的分析,来探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现象,并被普遍认为是近几年来我国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何测度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严重程度,进而为"从紧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理论界和管理部门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最优货币供给规则为理论视角,提出了适度货币供给增长率概念和及其定值方法,并以该方法对1999-2007年的实际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体在1999年1月-1999年10月、2002年7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5月后的三个时间段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货币供给增长过快是导致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控制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并且辅之以其它政策工具吸收沉淀于银行体系和流通领域中过剩的流动性资产,应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广义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波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于中国市场流动性过剩,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的数据,旨在探讨货币供应量与物价波动的关系,提出改变货币供应量,进而控制物价的货币政策。M2是CPI的Granger原因,且M2发生1%的增量时,相应的CPI会发生0.086087%的增量。因此,可以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货币供给大于"事前"货币需求,两者的缺口定义为超额流动性。该定义权衡了货币供给和需求双方的交互性,从社会整体角度去度量流动性,克服了传统度量指标的不足。从实证结果看,超额流动性指标对我国流动过剩拟合程度良好,流动性过剩是引起通胀的显著原因,对通胀解释力度较强,半对数弹性为0.91。笔者从"事前"货币需求角度,提出建立恰当的流动性指标、增强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加"事前"货币需求、丰富应对流动性过剩的"数量型"货币工具等治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相对于其他经济发达国家更为严重,不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开放度上升而导致的过度货币需求,而且是因为不良贷款引发的货币供给有效性减弱。缓解流动性过剩必须从经济转型时期的货币需求弹性、有效货币供给以及货币市场非均衡等多个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性过剩或者通俗地说“钱多了”可以说是大家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它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表现,也影响到微观经济的结构,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福利也息息相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所谓流动性过剩无非是相对于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太多了。这里的货币是广义的,即各种增加实际购买力的金融工具和机制,而未必是有形的货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困境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杰  王韧 《经济管理》2007,(9):70-75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基本特征。针对这一领域存在的广泛争议,本文主要阐明4个问题:(1)在概念上,流动性过剩是长期持续的超额货币供给累积的短期爆发,(2)在成因上,流动性过剩是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综合作用的结果;(3)在应对措施上,流动性过剩的解决无外乎平衡国际收支、构建自由外汇制度和进行宏观调控三种手段;(4)在解决策略上,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最终解决必须以克服“外患”为先导,消除“内忧”为根本,依靠“节源”、“开流”和“吸纳”3类措施的分工合作,选择社会保障、外汇使用和资本市场发展作为主要的突破口,有效稳妥地推进。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货币量目标和利率目标.在考察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机制上,本文对1999年1月-20l0年6月货币量和利率对信贷规模的影响进行分时段分析.S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货币总量的效果比利率的效果更加显著,加入货币总量后,对信贷规模变动情况的解释力提高,银行信贷对利率的敏感性呈现显著提升.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应逐渐依靠利率引导,淡出总量调控,从而规避总量调控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2003年开始,我国银行体系就已出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存贷差比例加大及贷款增长过快等流动性过剩现象。近5年来,尽管宏观调控措施和力度丝毫没有减弱,但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缓解。2008年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1.78万亿元,同比增长18.94%,增幅比上年末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资本视角看,中国流动性过剩是全球国际资本流入和国内政策因素综合形成的结果,是在全球资本流动过剩环境下,国内货币迷失和货币政策目标不明导致的资本流动性沉淀。为应对流动性过剩,我国要利用全球资本流动疏通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优化金融产品结构,创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货币需求、金融资产膨胀与流动性过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货币需求理论的梳理发现,实体经济中货币流通速度会发生变化,同时存在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货币抽取效应,这两种机制解释了用交易方程计算的流动性过剩状况。结合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加入代表经济资本化和货币化的变量M′和M″,对货币需求方程进行修正,说明流动性过剩可能是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和反映流动性过剩与否两种状态的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并从货币流动性的供给渠道出发,具体分析了外汇占款及信贷规模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变化。结合中国1996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M2、国内信贷以及外汇占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存在结构性变动和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各流动性变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实际GDP的响应程度明显减弱;经济产出对货币流动性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且受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对M2及国内信贷的影响呈现出"V"型时变特征;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时,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正,超出一定阈值后影响减弱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