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9月,百事"13亿激情,敢为中国红"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金融中心举行,一改百年来坚持的蓝色,推出和老对手可口可乐相同的红色包装——"中国队百事纪念罐",这在业界引起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
快讯     
《大经贸》2007,(10)
百事换上中国红抢奥运商机从9月开始到年底,中国市场上的百事可乐有了新的包装,颠覆了其一贯使用的颜色,换上了中国红。以中国代表色红色作为背景,饮料罐上遍布着中国体育明星以及从民间选拔而来的草根明星头像,再配以蓝色的标志,这就是百事的"中国队百事纪念罐"。尽管百事不是奥运赞助商,但是百事此举显然有搭奥运顺风车之意。  相似文献   

3.
沉默的百事     
洪丽萍 《中国市场》2008,(46):35-35
<正>可口可乐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据内部人士透露,此前百事也曾参与竞购汇源。对于此项并购,百事中国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不对其他公司并购事宜做出评论。"百事的沉默使我们更想知道这位可口可乐上百年的老对手的中国饮料业务的境况如何。  相似文献   

4.
夏季饮料消费旺季到来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三大饮料装和饮料含量一同“瘦身”。对于“瘦身”是变相涨价的质疑,可口可乐回应称,是公司全球统—行动;而百事方面则称,更换包装是因为市场测试结果显示消费者更喜欢500ml包装。不少网友对此表示,百事给出的理由“实在很雷人”。  相似文献   

5.
郭羽 《国际市场》2007,(4):33-34
“山德士上校”穿上红围裙,可口可乐“随我酷”应用中国团队设计,百事2007年2月起“换装”35次,这些跨国消费品巨头所为何事?一句话,更新品牌形象,防止品牌老化,挤占中国市场份额。[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图说天下     
《成功营销》2009,(10):16-17
可口可乐与百事的LOGO大PK 8月底有人发表了一个“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125年来的LOGO变迁”的热帖,指出可口可乐“顽固不化”,从来没有改变过它的标志,而百事可乐的标志却在不断发生变化,活力无限。  相似文献   

7.
闫芬 《中国品牌》2012,(2):72-73
作为百事食品公司的一员,多力多滋在炫银与酷黑的包装下,将目标消费群体锁定为"80后"、"90后"、"玩酷一代",并在包装、口味、推广方式等方面强调其Cool的品牌体验  相似文献   

8.
正营销者说好的品牌营销在于抛砖引玉,将无限的群众的智慧"发光发亮",激发出适合品牌的创意内容。创新一直是可口可乐的DNA,可口可乐百年品牌"保鲜"的秘诀,就是"产品+营销+包装"三个方面的创新:首先,产品方面,可口可乐一直不断在市场上推出创新的饮料品类;营销上,可口可乐从创始之初就一直不断推陈出新;至于包装,可口可乐这么多年的包装创新史,已是一部设计教材的经典案例。过去一年中,可口可乐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公司不再是对消费者进行单向沟通,而是与之双向互动。这也是2013年夏天可口可乐昵称瓶营销的动力所在。我们将产品标签中一半的空间让位给消费者,直接用消费者自己的语言和消费者沟通,这对可口可乐品牌来说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我们从可口可乐其它市场的成功经验中观察到,产品标签是一个与消费者建立直接沟通的重要媒介。更换产品标签,赋予它社交的功能,激发消费  相似文献   

9.
公司实践     
《WTO经济导刊》2013,(5):15-16
甘蔗替代石油 可口可乐承诺八年内全部使用植物环保瓶 4月16日,可口可乐在上海推出一款采用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植物环保瓶包装,并宣布新包装在中国上海、杭州、天津、辽宁4个市场上市。另外,可口可乐承诺,到2020年,中国所有可口可乐PET塑料瓶饮料都将采用植物环保瓶包装。  相似文献   

10.
<正>品牌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已经进入中国的外国品牌在寻求汉化,而众多的当地品牌却在寻求"洋化"。可口可乐、百事、高露洁、七喜、雪碧、百思买等,无一不是挖空心思,寻找一个既朗朗上口、寓意深远,又与外文原名发音接  相似文献   

11.
可口可乐向乡镇市场营销,是在大城市销售市场饱和、竞争加剧的一种自然反应,然而“一元可乐”计划的推出似乎并不顺利。轻率地出击中国农村市场,可口可乐很可能陷于“百事”和“非常”两线夹击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国际     
可口可乐:买百事,送饮料;Visa首推全球统一营销运动;百事桂格燕麦片推积极营销;成功银行多做电视广告  相似文献   

13.
王亮 《现代商业》2002,(6):65-66
剪不断,理还乱,恩怨情仇,激情相伴无限. 在国际饮料市场的龙头跨国公司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营销策略、品牌推广、市场扩张等等方面出奇的近似.你方唱罢我登台,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竞争让"两乐"走到一起,聚焦中国大地,引领市场风骚.  相似文献   

14.
李清曌 《现代商业》2012,(21):23-24
今年的五月份,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报道了国内两大可乐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自中国的“瘦身”戏法,部分地区的瓶装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从过去每瓶600毫升降到了500毫升,罐装的可口可乐和百亨可乐,其净含量也从以前的555毫升减到了350毫升,包装在变,容量小了,价格却没有变。除此之外,市场上很多饮料产品,也都在悄悄地进行着瘦身运动,此举被指变相涨价。面临两大饮料巨头先后变相涨价的行为,有关专家质疑是否涉嫌《反垄断法》,本文仅假设两家没有合谋,没有建立价格联盟的情况下试从经济学的博弈论角度,通过拐折的需求模型,价格决策博弈分析和伯特兰德模型分析两大巨头的涨价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告》2008,(8):45-46
在中国,因为奥运,2008成为一个特殊的数字,有无数的品牌以"2008"为主题做广告,比如adidas说"一起2008",安踏说"08等我来",李宁说"2008场上见",飞利浦说"2008中国看我的",百事说"2008爱中国"……在2008奥运年,作为专业的运动饮料,佳得  相似文献   

16.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一样,最初都是药剂师治疗疾病的药物,但他们都以饮料身份被普及。诞生于1898年的百事,比可口可乐的1886年晚了12年,领先效应使可口可乐一直位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7.
快讯     
《大经贸》2007,(8)
可口可乐:上海建立创新及技术中心可口可乐投资8000万美元,在上海闵行区紫竹科学园新建一个全球创新及技术中心和一座可口可乐中国总部大楼,预计将于2008年底竣工。在7月16日举行的奠基仪式上,新上任的可口可乐中国区总裁戴嘉舜表示,中国和亚洲其他市场是可口可乐未来市场增长的"发动机",可口可乐将进一步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以更快的速度将更多的创新产品推向市场,以把握中国巨大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马宇 《大经贸》2003,(10):74-75
8月14日,四川韵律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百事公司及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对韵律公司提起仲裁一事进行说明,称仲裁有了结果,"百事方面的仲裁请求在管辖上败诉,而四川韵律在仲裁程序上胜诉".百事公司针对此事发表声明,反驳韵律的"胜诉"说,称仲裁仍在进行之中,结果尚未出来,百事将会胜诉.且不管争端的细节,单是重新提起的"四川百事风波",已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告》2014,(7):112-113
正广告主:可口可乐数字广告代理公司:环时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背景为迎合年轻消费者,可口可乐2013年夏季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新包装。可口可乐曾在澳大利亚将人名印制在可口可乐瓶上,而由于中国人名远比英语人名复杂许多,所以印制了各种各样的流行昵称,如小清新文艺青年等。挑战:  相似文献   

20.
百事可乐通过"为渴望而创"的品牌理念,利用百事的渠道及资源,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将渴望转化为现实’的创意平台。在2012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上,百事(中国)有限公司以其"用渴望点亮广州塔,炫动海心沙"的案例获得了2011中国广告户外创新大奖。会后本栏记者采访了负责该案例的百事可乐南区市场部副总监李启雄,李启雄表示今年在品牌推广方面,百事还将推出百事淘宝推广、百事美食天堂等多个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