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处理不当可直接污染土壤、空气、水源,传播疾病,对各种生物造成危害。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宝贝,根据垃圾问题专家王维平的调查,在垃圾成分中,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资源占垃圾总量的42.9%,可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并且垃圾资源化的潜力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增长。但是想要分离出这些可利用的资源,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如果能够从源头将垃圾分类回收综合处理,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而且人们在获得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享受环境改善所带来的福利。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作为城市垃圾管理、处置的起点,可以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推进城市文明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垃圾处置的趋势和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进入垃圾分类治理政策发展的全面深化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不断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环境冲突已经倒逼城市垃圾治理工作由终端处理为主转向垃圾源头治理。推进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建立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垃圾分类多元化治理格局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出路,也是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路径选择。本文基于"柔性治理+主动分类"的策略选择视角分析居民的分类行为和政府的治理路径,旨在为垃圾分类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社会生产生活垃圾的增长率一直居高不下,大大增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运行成本,因此探索废弃物流一垃圾分类回收,提高垃圾的再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废弃物流一垃圾分类回收过程存在的垃圾回收源头环节规范性不强、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善废弃物流工艺、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3月30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颁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46个城市的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推行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和收运处理,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实施方案》要求的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只要加强管理,目标实现应该没有问  相似文献   

5.
创建绿色高校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目前我国的高校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以各级科研立项为主,对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带动作用有限。同时,这些研究得出的垃圾分类相关制度和技术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分析高校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分析,对安徽财经大学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进行了探索,希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的路径,使我国高校的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最后对高校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体系的运行提出建议,也可作为其他高校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工作的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制度,城市生活垃圾建立了两级垃圾管理体制,未涉及到旅游景区垃圾管理。由于旅游景区的垃圾经过一定的分类处理最后都会回归到城市垃圾回收处理的大流中,旅游景区垃圾分类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简化最终垃圾的回收处理,减少回收处理的工作量,所以旅游景区的垃圾分类应当建立在城市垃圾分类的基础之上。将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景区内危险事故的发生,改善景区环境。建立有效垃圾分类机制的旅游景区与我国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相比,不受区域限制,更有利于全民培养垃圾分类意识。让游客这一群体,将垃圾分类落实到行动中,把垃圾分类收集的概念从景区带到生活中,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付相新 《现代商业》2011,(3):265-266
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城市形象,关系到经济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创建文明城市,是城市精神文明的核心内容,提高市民素质则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而市民素质的提升有赖于社区教育。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75万亩,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受到垃圾围城、土地紧张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制约后,国内许多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将成为一种必须的现实选择。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已具有了政策法规日益健全、技术发展迅捷、已投产项目运行稳定等特点,只要能够将垃圾完好分类,就可以实现稳定运行、达标排放。进行有效的垃圾处理,其关键是进行垃圾分类,只有从源头上进行分类,才能实现终端的回收。  相似文献   

9.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完善城市功能、丰富城市内涵、提高城市品位、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而文明城市的创建必须要与生态、环保、绿色、效益等挂钩,本质就是要体现生态文明的经济指标,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衡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不可少的因素.为了共建文明美丽家园,实证探究泾川县生态绿色创城的进展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必须要加...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指出,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程中,需要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因为加强非正式制度建设能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减少城市建设成本及增加城市公共品的供给,从而加速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垃圾产出大国,目前有2/3的城市陷入"垃圾围城"的窘境,加速城市垃圾"减量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扬州市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2.
垃圾是一种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城市矿山"。实施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环境、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本文主要研究嘉兴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嘉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制定和运行模式的推广提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锐 《国际市场》2003,(11):18-19
通过立法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管理是德国垃圾管理体系中关键的一环,如《废弃物处理法》、《循环经济法》等都是德国政府为适应不同时期生活垃圾的性质和时代要求而制定的垃圾法。德国对垃圾立法管理的重点由最初的末端无害化处理过渡到垃圾的全方位的管理,即垃圾的源头削减、回收利用和最终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正>环境保护事关民生福祉。为全面推进"生态立州、产业兴州、开放活州、依法治州、富民强州"战略,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将恩施州建成绿色、繁荣、开放、文明的全国先进自治州,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创建环保模范城市是"六城"同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重要内容。最近,我们对恩施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的情况进  相似文献   

15.
<正>一、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从长期来看,有效的垃圾分类体系是外卖餐盒回收利用的必要前提。由于外卖垃圾的识别相对简单,可以在学生和上班族相对集中的公共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外卖垃圾分类回收,待初步实现分类收集后,再指定专业公司进行统一回收处理,鼓励就地就近处理,尤  相似文献   

16.
"垃圾围城"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窘境,垃圾源头分类被国际上奉为处理垃圾的最佳方式。为此,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11年4月1日起实施。这项政策出台三年多来,却面临市民参与不足、政策形同虚设的窘境。政策的行之有效,有赖于全民的广泛参与,必须唤醒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市民垃圾分类习惯,构建长效可行的垃圾分类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明水平是衡量城市综合水平的重指标。广西首府南宁市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使南宁成为中国一东盟核心区域内投资环境优良的创业城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和谐稳定的西部少数民族省区的文明城市提供了经济支撑。南宁是广西首府,处在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桥头堡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无废城市”理念为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但随着人口在大城市的不断集聚,现有的以填埋和焚烧为主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受土地和环境所限已难以符合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要求。文章立足于马克思商品流通和产权理论,从物质转换视角分析垃圾分类回收在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能量绿色流通循环中的重要性,发现“产权游离”现象抑制了消费者主动分类回收的积极性,而通过一定的“价值添附”便可实现商品流通与再生资源回收系统的“两网融合”。以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绿色账户”模式为案例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价值添附”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可行性,为新时代城市绿色发展拓展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环境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校园垃圾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0.
对哈尔滨商业大学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环境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校园垃圾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