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昕 《经济师》2003,(12):14-14
防范信贷风险 ,对基层商业银行而言 ,不仅是提高经营效益的主要途径 ,而且是提高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基层商业银行虽然建立完善了贷款集体决策、贷款审贷分离、信贷客户资信评定等制度 ,对防范信贷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信贷风险仍屡屡出现 ,不良信贷资产占比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已成为基层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一、信贷风险的成因1.基层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中体制的不完善形成的潜在信贷风险。当前基层行贷款发放与否决策权在上级行 ,而贷款项目评估、贷款抵押物评定等具体工作由基层行来完成 ,有些基层行…  相似文献   

2.
赵基才 《经济师》2000,(11):159-160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农村信用社在按合作制原则规范改革的进程中 ,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与问题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 ,贷款风险大 ,抵抗风险能力弱。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不利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 ,剖析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制订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对策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上述问题 ,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信贷资产质量差的主要形成原因1、信贷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业务素质整体较差。由于历史的原因 ,…  相似文献   

3.
防范信贷风险 ,仅靠信用社强化内控机制是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健全完善和强化社会综合防范机制 ,规范和约束信贷双方行为 ,建立和实行借贷双向个人经济、法律责任制 ,制定一套相适应的《信贷资产法》。这是防范信贷风险之根本。对此 ,笔者作一初浅探析。一、信贷风险现状剖析多年来 ,信用社加强信贷风险防范 ,建立了不少制度 ,想了不少办法 ,采取了不少措施。诸如“三查制度”、“期限管理”、“贷款程序管理”、“信贷资产监测管理”、“审贷分离”、“信贷五大员制度”等等 ,对于发放贷款克服盲目性和防范化解风险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但还…  相似文献   

4.
对信贷资产风险防范思考宋联哲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目前,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是农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化的突出问题。风险防范是降低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经营管理所处环境及历史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5.
农行开展执法监察的途径选择●范恒文王伟涵刘岩鉴于农业银行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县支行存在着信贷质量低、风险高;违规经营的暴露,对资产安全构成威协;经营效益不佳,自我化解风险能力弱化的问题,农业银行执法监察工作的突破口应放在:一是防范和化解资产风险;二...  相似文献   

6.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资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建立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内控机制,对于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不断提高信贷质量,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信贷资产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命脉。然而,由于种种外部和内部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探讨防范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溯源及防范机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连不断的集团客户事件警示我们在理论指导下系统研究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本文从集团客户自身经营特点剖析了其信贷风险的系统性特质,并认为与宏观经济、行业系统性风险相比,集团客户系统性风险更具不确定性、多发性.根据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来源,论文基于信息经济学论证了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实质,针对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管理缺陷,提出了系统的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集团客户防范机制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9.
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不良信贷资产状况比较严重,不良贷款率偏高,不良贷款余额较大,影响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产权制度改革对化解和防范信贷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金融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完善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的几点思考●万永奎申纯永杨志华一、建立风险防范科学决策机制正确的决策是防范信贷风险的前提。在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中要建立科学、严密、高效的决策机制,成立“贷款决策委员会”和“贷款评估委员会”,对贷款的可行性进行细致的...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如何通过金融手段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探讨湖南农村信用社如何继续运用信贷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通过对信贷风险以及成因分析,最后提出农村信贷防范策略,为后续从宏观角度研究农村贷款业务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产权制度改革、经营管理的授权操作与内控自律制度建设的严重不协调,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和行为偏差,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运行。在金融不断对外开放的今天,如何加强信贷风险的管理便成了银行能否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马裕廷  崔碧增 《经济师》2000,(8):107-108
信贷体制改革是实现审贷分离、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大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 ,审批速度慢、效率低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常使基层行因此遭到客户的不解、诘难 ,甚至客户流失 ,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必须加强管理 ,深入改革 ,在加强管理和深化改革中实现防范信贷风险和提高效率的优化组合。一、贷款审批效率低是建设银行信贷体制改革后贷款审批工作急待解决的问题1999年 ,建设银行实行了新的信贷管理体制 ,这是继建设银行 1994年实行固定资产贷款同流行资金贷款分管和 1996年实行一级法人体制下“审批、放贷、收贷”一条…  相似文献   

14.
银行和企业的生存是联在一起的,建立健全信贷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乃至整个社会迫在眉睫的问题。要防范信贷风险,保全银行资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贷原则,提高银行经营效益银行的资金运用,在传统的信贷三原则(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难题。随着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到来,货币战争浮出水面,银行业的信贷风险也日趋严重。信贷资产质量,是"信合"的生命线,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贷款质量,是"信合"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银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局出发,对"信合"信贷风险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信合"应对信贷风险的措施和对策,化解不良贷款,降低信贷风险,以求确保"信合"银行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效益农业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效益农业的发展为契机 ,形成农业产业化体系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在农村金融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农业银行来说 ,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必将成为农业银行乡村业务的经营主体和实现信贷投入效益化的重要载体。那么 ,农行信贷应采取何种对策 ?本文试图对其进行一些探索。一、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信贷政策取向农业产业化以其市场、规模、技术优势产生的效益优势为农业银行的信贷主体业务经营形成了一批重合同、守信用、低风险的客户群体 ,对于优化农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提高信贷…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得以迅速发展,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信贷风险较大,这成为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隐患。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闫华文  马保国 《经济师》1997,(11):34-34,25
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应把好“六关”●闫华文马保国一、把好新增贷款风险意识关所谓信贷风险意识是指信贷操作者对信贷风险在信贷资金运营中地位的认识程度。目前,相当一部分行、社虽然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经营效益每况愈下,但仍然对信贷风险的地位认识不足。在信贷资金运营...  相似文献   

19.
文运廉 《经济师》2001,(1):122-123
信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益临近、经济金融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剧的情况下,从农村信用社的特点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现阶段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措施,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优化信贷资产质量及防化金融风险的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一、信贷资产质量低下的成因及风险程度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用社贷款形态的考核指标要求是:逾期贷款余额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不超过8%;呆滞贷款不超过5%;呆账贷款不超过2%。要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农村信用社长期积聚的金融风险逐步地暴露,而由低质量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形成的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其已严重地束缚了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如何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目前各级信合管理部门和农信社工作的重心。一、信贷风险成因分析1、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信贷管理上的疏漏。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人行委托农行管理,而农行由于受管理力量的局限,在某种程度上疏于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致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把关不严格,造成不少低质量贷款。此外,行社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