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财政收入质量综合指标,运用熵值法计算财政收入质量指数,并实证检验了财政支出分权、民生性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入质量总体处于不断上升趋势。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通过财政收入数量、收入结构与可持续性途径对财政收入质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展现了一定的互动关系。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均能显著地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分支出项目来看,民生性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教育与文化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在晋升压力下作出的财政支出决策削弱了财政支出分权与民生性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质量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调整财权-事权关系,建立起合理的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政运行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的财税思想,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优化地方官员考核机制,扭转地方官员短视行为,促进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财力和财政职能不断萎缩现状,从增加财政收入,加强财政支出,完善财政职能,强化财政工作管理四方面论述,重塑财政在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地方财政收支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通过我国及一些转轨国家的地方财政收总量与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偏大,结构上也不合理,而地方财政收入不能满足分权化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导致一系列的问题。要规范财政秩序,必须进一步分权,同时加强地方财政监督。  相似文献   

4.
实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地方财政在支出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使财政支出日益膨胀,财政供需矛盾日趋尖锐,这在贫困地区表现的更加明显。地方财政支出过快增长,已成为困扰财政以至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建立新型地方财政支出管理机制,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既是效益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地方财政部门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支出效率分析与提升应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道忠 《现代财经》2003,23(5):26-30
财政支出效率包括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支出的X—效率。我国财政支出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支出效率低下问题,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财政供给范围,净化财政支出内容;建立政府财政的民主决策制度与民主监管制度,加快财政决策与财政监管的民主化进程;加强财政立法工作的力度,推进我国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管的法治化进程;树立财政支出效率观念;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为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奠定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6.
我国省际间财政差异趋势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1980-2005年间的样本数据,揭示1980年以来我国省际间财政差异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财政收入方面,受地区经济差异加大的影响,1994年以后财政收入差异有扩大态势,而分税制改革有助于缩小省际间财政收入差异.在财政支出方面,1995年以后财政支出差异呈上升趋势,这是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分税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前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后者.因此,缩小省际间财政差异的途径除转移支付外,还应当主要致力于缩小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萍 《时代经贸》2012,(10):233-233
财税金融课程是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通过分析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将课程分成了五个学习情境。认识财政和宏观财政体系;进行财政收入和税收计算;财政支出与政府预算的学习和讨论;认识金融与金融市场;进行宏观金融管理。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分别分成了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探析。  相似文献   

8.
马昊  周孟亮 《当代经济》2010,(3):99-101
县级财政债务问题是县级财政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及财政预算管理等制度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指出了当前我国县级财政债务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财政支出政策选择。1.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资金短缺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应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资源型城市的财政援助。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充裕而落后地区财政状况拮据,这是一个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程度的直接表现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运行机制体现的是财政收支运行过程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关系,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财政运行机制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财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财政运行机制中的三个层次--财政收入机制、财政支出机制和财政管理机制入手,梳理了我国市场化改革中财政运行机制的变迁过程、分析了目前财政运行机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社会公共需要为基础依次界定政府的财政职能、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是构建我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县乡财政运行困难的主要表现1.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平衡难度加大,造成县乡财政困难状况日益严重。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国家清费立税改革相继出台,县乡预算外收入急剧下降,县乡财政的包袱大大增加。同时,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增加的财政收入难以负担县乡财政支出,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1—2008年广东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各类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和人均GDP数据,运用人口和财政支出双重加权的区域差异分析工具,测算广东城际、县际、城乡财政收入、支出及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和经济发展均等化程度,显示: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的城际、县际、城乡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城际、县际以及城乡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相对差异呈缩小趋势,城乡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教育支出相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公共服务、一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处于底线均等、非均等化状态,基本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支出处于均等、底线均等、非均等化状态。2005年以来各类公共服务支出的非均等化程度呈降低趋势。财政支出规模对各类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影响大于人口规模。对各类公共服务人口和财政支出双重加权分析研究,更加客观、科学。财政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保障。推进广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必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不断缩小财政收入差距、提高财政自给和资金组织能力、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财税金融课程是高职院校经管类课程.通过分析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将课程分成了五个学习情境.认识财政和宏观财政体系;进行财政收入和税收计算;财政支出与政府预算的学习和讨论;认识金融与金融市场;进行宏观金融管理.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分别分成了不同的工作任务,针对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教学探析.  相似文献   

14.
土地财政与我国财政体制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改革造成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使得地方财政陷入困境,为了财政平衡,地方政府把眼光投向了土地。本文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与土地财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土地财政的一个重要制度原因,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通过对土地性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支出缺口和土地性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支出的占比之间的实证分析发现,财政体制、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结构不合理确实诱导了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操作行为,并且土地财政对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4—2012年31个省财政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地区间财政收支不平衡现象较为显著,且呈扩大趋势;(2)地区间收支结构不同对财政收支不平衡差异的贡献显著;(3)财政收支结构在不同程度上解释了财政不平衡差异对经济发展差异的解释。因此,根据财政收支结构平衡财政收支差异,针对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需的财政支出给予不同的财政收入调整,对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有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税收的基本职能是为国家汲取财政收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追求财政增收的动机和财政支出的压力会促使国家通过税制改革增强其对新税源的汲取能力。由税源变化而引发的历次税制变革组成了税制变迁的历史轨迹,因此,税源变化引致税制变革是税制变迁的基本规律之一,它为理解各国税制变迁过程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当前我国迫切需要深化财产税制、涉外税制和电子商务税制改革以适应税源变化,增强我国财政的汲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经济研究》2017,(10):128-143
本文提出一个结构性因果关系理论假说,阐释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中国2000—2013年33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识别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因果性影响。研究表明:地方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的因果性影响取决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自有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支出具有负的因果性影响,非自有财政收入则对地方财政支出产生正的因果性影响,其中专项转移支付收入的正影响尤为突出,这主要源于非自有财政收入的成本转嫁效应。地方政府存在较明显的支出偏向,尤其表现在增量支出上对教育和社会保障的关注较弱,且与总支出相比,各类财政收入对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的影响力度较小。与其他地区相比,非自有财政收入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对财政总支出的正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财政最为本质的特征是公共性,体现为财政收入的大众性、财政支出的公益性和财政管理的公开性,这一特征是在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步获得的。本文以西欧部分国家为例,分别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及财政管理诸环节的变迁出发,考察西欧地区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的演进过程,透视现代财政的关键特征及其演变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9.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差额,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硬赤字,其收入项目包括财政经常性收入和债务收入,支出项目包括财政经常性支出和债务支出;二是基本赤字,指在财政预算中剔除债务收支后,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三是软赤字,其债务支出列入财政预算支出,而债务收入则不计入财政收入。自1987年以来,我国的财政赤字呈直线上升趋势,2004年软赤字达2 004.91亿元;1998—2000年财政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 600亿元,同期税收增收却高达4 797亿元,宏观税负比"八五"期间末提高了4个百分点。过快地提高宏观税负抵消了财政支出政策的扩张效果,同期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相似文献   

20.
云轩  洪生 《经济师》1993,(3):19-22
<正>财政泄漏的表现 所谓财政泄漏,是指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在运行过程中偏离财政管理的轨道而产生的财政收入流失或财政支出浪费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它以截留或变相截留国家财政收入、人为扩大不合理的财政支出为主要特征,使财政资金或应属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资金由国家向单位或个人转化,由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化,从而加剧了国家和地方财政的困难。 财政泄漏的表现形态各异,从不同的收支渠道分析,主要有以下十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