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既是维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解决农民工老有所养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评介了三种典型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并指出了在实施中的不足,以期我国尽早建立一套能够使农民工老有所养、公平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探析我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工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其基本的劳动权益应得到保障,因此应积极探寻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有效途径,推动农民工问题的早日解决。  相似文献   

3.
鲍震字 《经济论坛》2010,(12):38-40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新农村的社会支持体系,是保障农民工基本权益进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农民工退保率高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本文认为,制度设计的缺失与农民工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博弈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应从政府与农民工两个角度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镇转移.由于我国特定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产生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但他们的权益却没有保障.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让他们充分享受养老保险带来的好处,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值得深思与探究.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统一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形成,农民工亦工亦农身份使其面临不同养老保险制度选择,除了极少数具明确城镇定居意向农民工外,其它绝大多数都存在返乡务农的可能。文章认为:对于短暂回乡型农民工,可采取"停保"或"自费续保"方式以保持其账户基金及缴费年限完整;对于明确回乡务农的农民工,基于他们最终的农民身份,适于进入不同费率档次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从长远来看,规范退保制度、促进适应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农民工养老权益保障获得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作为我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结构下的新型特殊职工群体,其养老保险的实现关系到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某些养老保险政策和管理手段与农民工特点(就业不稳定,流动性大,收入低)不相适应,导致农民工参保状况不够理想.因此,如何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了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也是各级政府有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农民工和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就农民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就业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工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然后提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就业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工逐渐进入“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推动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媛媛 《时代经贸》2013,(20):135-136
近年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民工群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农民工逐渐进入“新生代农民工”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也是“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对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推动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特征,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日前表示,《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将在2009年4季度出台。出台之后,可以缓解现在普遍反映的转移接续难的问题。第一,通过降低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使更多农民工有能力参加养老保险;第二,通过对每一个参保人的权益和个人账户的记录以及跨地区的资金转移保证参保人这种权益的延续和累积;第三,设计了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政策衔接,使得即使回到农村去的农民工的权益也可以继续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1.
温州外来农民工社保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温州对农民工的吸引力正在减弱。部分用人单位招工困难,"民工荒"现象越演越烈;企业"跑路"现象频发,部分农民工劳动报酬、社保待遇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工在温州安心工作,也对温州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所以解决外来农民工社保问题,是维护外来农民工自身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杜莹 《现代财经》2008,28(2):88-91
国家对农民工劳动权益问题十分重视并在制度层面做出改革,但农民工的诸多权利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通过分析农民工权利受到侵害的主要表现及其原因,对于如何维护农民工权利,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江辉 《当代经济》2006,(14):72-73
农民工是社会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如何得到正当的维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通过农民工与其务工的企业关于工钱的博弈分析,认为农民工采取极端措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无奈的选择,最后,提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在改革的大潮中渐渐被赋予了"城市建设者"的光荣称号,其在频繁的流动中养老保险权益普遍减损甚至落空的情况,在国家发布新政策之后逐渐得以修正。然而,农民工是否能最终在城市养老,农民工养老的最佳选择是什么?文章通过构建收入消费配比模型,根据养老保险政策中关于缴费和领取的规定,与城镇职工对比,测算了养老金总供给、总需求及其缺口,利用无忧生存年龄图剖析农民工在现有社会制度下养老选择的最优策略,并提出把农民工彻底转变为城市工人,并最终在城市养老所要采取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工会职能缺位使农民工用工市场处于失灵状态,农民工在与资方的讨价还价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政府干预的事后性以及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进行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其在纠正此市场失灵上表现为低效率;而传统工会组织无法真正代表处身于私有劳资关系中的农民工的利益,因而无法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富有效率的农民工工会组织以制衡资方,是纠正此市场失灵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民工,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就业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工问题形成的原因,以及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然后提出了维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就业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春根  徐光耀 《当代财经》2006,(8):57-59,65
农民工是城市社会中的特殊社会群体。目前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一些相关制度存在诸多缺陷,这就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产生各种有形或无形、直接或间接的制度障碍。在目前的预算约束下,现行五大社会保障险种中,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应本着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先行将农民工全部纳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鉴于养老保险成本较高,制度建立的难度相对较大,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应逐步解决。其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应坚持这样的思路:(一)根据农民工的不同情况将其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二)实际社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三)逐步实现社会养老保险“费改税”。(四)适当降低农民工参与养老保险的门槛。(五)加大农民工养老保险宣传和社会公共信用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18.
李近  梁茵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319-320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作为劳动权利与权益的结合,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晶,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劳动权益中合法权益部分,不仅需要结合相应的法律常识,还需要根据社会实践予以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将以已有的文献资料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获取问题出现的相关缘由和解决对策。以达到更好的维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促进农民工群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及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在借鉴和解决地方性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可取之处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初步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论农民工权益的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制度变迁不均衡的产物。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的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是农民工权益问题重要的经济基础。农民工自身组织局限和制度变迁不均衡是农民工权益问题的制度基础。维护农民工权益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战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整体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