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合作、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与人之闻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利益的冲突,就需要用社会公正原则来指导各种不同的利益分配。以求达到恰当合理的分配。公正的民主制度建设就是要通过规范化、程序化、公开化的制度设计来整合民意,从而公平、有效地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国以来各种社会冲突频发、群体性事件最多的时期,制度和社会能不能容纳冲突,容纳冲突的能力有多强已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调整利益格局入手,尽快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本质上是一个协调官民利益的机制,同时又是一个协调贫富利益的机制,只有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才能真正实现协调利益、整合矛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公益精神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趣:一蔓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蔓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尤其在市场规制领域,由于市场规制本身所具有微观性、直接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其中的矛盾冲突就表现得更为突出和激烈。从本质上说,市场规制领域的矛盾冲突是一种利益冲突,是不同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对抗。市场规制就是对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主体间的利益进行分配与协调。  相似文献   

5.
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日益复杂,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面临的新问题,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党的利益整合功能,使党、政府和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认识一致,制定正确的利益矛盾协调原则,并运用政治、法律和制度等手段.  相似文献   

6.
拆迁矛盾冲突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已有对拆迁冲突产生原因的研究侧重于从文化客位角度。从文化主位角度出发,通过对2010年某市某片区城市拆迁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拆迁中的利益分配、拆迁行为、承诺践行情况不仅是城市拆迁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与拆迁矛盾冲突具有直接关系。减少和化解拆迁冲突,重在如何实现拆迁中的利益分配均衡、拆迁行为规范和承诺切实践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利益矛盾日趋复杂;转型过程中公共利益表达机制的不足与缺失已成为制约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构建畅通有序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使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得到协调和规范,避免具有破坏性的利益表达方式,是党和政府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8.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考虑知识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知识经济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知识经济引发的利益分化也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了新的矛盾。我们必须处理好和谐与创造的关系、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关系、按知识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关系,使知识经济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9.
只要系统内部诸要素协调有序,系统就会运行平稳,所谓和谐社会就是社会各子系统均处于有序状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作了阐述.即注重激发社会活力,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从会计学角度出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是充分运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协调各个阶层的社会利益,保证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权益.使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目前.权益会计还远远不能满足和谐社会的要求,缺陷如下:一是企业亏损的承担仅是物质资本投资(债权人和所有),人力资本所有不承担任何责任;二是只有物质资本所有才能享有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收益分配权,人力资本所有在企业的利益除了报酬以外一无所有。因此,需要变更权益会计体系,以满足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政治系统与和谐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用政治系统的理论分析了社会转型时期之政治系统中的核心———“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说明了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和利益整合能力不足对社会利益分化趋势的不良影响。指出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从促进“政府自身与社会彼此和谐”与使政府有能力“促进社会自我协调机能的发展”两方面着手,形成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可以说,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如何化解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如何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在当今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性的情况下,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整合各种社会利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家的制度及制度体系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促进利益增长、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体系的核心。当前,制度供给不能满足制度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现行制度还不能有效解决社会变革中的各种利益矛盾,还不能完全胜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及体系,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由政府、公众和社会各界共同讨论协商制定,最后由国家提供。  相似文献   

14.
利益范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范畴,重视研究现实利益问题既是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客观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必然.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人的利益关系,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在于实现利益的和谐,研究利益问题,协调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和谐是我们研究解决社会问题以最终达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和谐首先是利益分配上的和谐,而市场经济在分配利益上是有缺陷的。市场经济再加上改革成本分摊的不合理加速了我国以经济收入为尺度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和冲突。执政党不能只以阶级斗争视角看待社会冲突,而要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不是划一,不是平均主义,而是指在有差距的基础上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政府在构建和谐中的作用是市场和企业不能替代的,企业优先讲效率,政府优先讲公正,这是企业与政府最大的不同。只有公正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还应培育社会组织,分担政府转变职能后转移的职能。畅通民意渠道,建立反映民意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知错不改的结果是明知故犯。绝大多数社会矛盾和冲突均源于人们的知错不改。知错不改对个人、集体、国家和整个社会都是有害的。揭示知错不改的社会根源,无疑有助于人们修正错误,使个人、集体、国家和整个社会不断趋向完善,更有助于社会的有机整合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试论现代立法中的利益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变迁,多元利益共生于同一场域共同争夺着稀缺的资源,面对利益冲突,现代立法的利益调控功能日显重要。现代立法其实质是一个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的交涉过程。当代我国立法中的利益衡量应当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利益矛盾是我国现阶段人民内部的主导性矛盾,能否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决利益冲突实现利益整合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法律对利益整合的控制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通过法律价值确立社会的主导价值,使各个利益群体都自觉服从这一价值;二是立法上构建科学的利益整合制度;三是要构建良性的司法救济机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建立利益整合的实践保障。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众与基层政府间的有效沟通及对政治主体的认同,是和谐视阈下公众利益诉求理性表达的应有语境。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只有通过基层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有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在由单纯的政府管理转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发展态势下,民间组织的有效介入可以有效形成利益整合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及职能分担机制,通过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公众利益诉求的理性表达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