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动态面板方法,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对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区域间有所差异.财政分权对缩小东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的作用程度相当,对缩小西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略小.在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人力资本越高,越容易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地区环境污染状况受到财政分权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采用中国30个省域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和城镇化对地区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表明:我国目前的财政分权体制易于刺激地方政府发展高污染、高经济效益的工业产业,因而不利于环境污染的减少;城镇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以城乡均等化为标尺的门槛效应,城乡均等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会导致环境污染增加,而城乡均等化水平较高时城镇化不存在这种负面效应;财政分权易于导致城乡差距扩大,进而会加剧城镇化的环境污染效应。应合理设置财政分权度,改革晋升考核体制;加强城乡均等化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优化理论论证了财政分权和产业结构调整双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利用2007年~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财政分权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确可以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且财政分权存在地区性差异和门槛效应;产业结构调整依据财政分权程度的不同将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作用,且财政分权存在最优区间,在最优区间内,产业结构调整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政府财政能力、配置结构等因素制约.财政分权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大小,地方政府城市偏向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对2004年~2011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财政分权的程度客观上会强化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而地方政府的城市偏向不利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改变现行官员晋升的激励机制,扭转政府官员公共决策中的城市偏向.  相似文献   

5.
城乡收入差距是整体贫富差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分城镇化与市民化基础上,利用山东省各地市2007-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户籍变化和人口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人口流动为表征的城镇化与以户籍"农转非"为标志的市民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市民化的作用要大于城镇化。由于市民化会涉及到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对财政因素的研究发现,"省直管县"对比常规的财政分权,因县级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而有利于市民化,从而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激励机制,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严重扭曲了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追根溯源,财政体制和政治考核体制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根本原因,财政分权、政治晋升锦标赛下的财政竞争、财政体制改革、贪污腐败等都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既要从财政体制着手,也要从政治体制着手。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经济数据,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不同地区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因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此外,研究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并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达到拐点。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竞争"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竞争与市场竞争、区域差距、财政分权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的关系是尚未理顺的重要的理论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应从立法、组织结构上确认市场竞争的优先地位,把政府竞争限制在制度框架内;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调节日益扩大的区域差距,使地方政府能公平地竞争;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规范政府竞争以及确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欣 《西部金融》2012,(7):46-49
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利用1993-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和全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地区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明显的库兹涅茨效应,即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除此之外,本文还研究了地方财政支持、就业结构以及地区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财政收支与城乡收入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财政对重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而财政收入则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均衡财政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不显著,这就要求政府在实施财政政策时要充分考虑财政收支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不同影响,优化财政收支结构,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1.
经济转型与城乡收入差距——以广西1980~2009年数据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广西1980~2009年数据,研究了经济转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化、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程度的减弱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经济开放则显著地扩大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有显著影响,而财政、金融对农村资源的投入等因素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应重点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推进非国有化和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收入均等与经济增长可以成为地方政府两个并行不悖的目标,中央政府在推进城乡统筹时应尊重地方的自主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上市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财政分权对企业债务融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度对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水平与长期债务占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经济比重较高、财政压力较大地区的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债务融资水平.政绩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性、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等是导致研究结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的1999—2014年的面板数据,较为细致地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显示:就全国层面而言,财政转移性支出对缩小城乡人均收入比起到了作用,同时财政转移支出能够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并且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效应更强一些;就地区层面而言,东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几乎没有作用;中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较小的扩大作用;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一定的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财政分权、考核机制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财政分权框架内考察了考核机制与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央强调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增加的考核导向,使得地方政府偏好经济性公共品而忽视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而基本公共服务本身具有的外溢性特征,则又强化了考核机制对公共服务供给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弱化了财政分权在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上的效果。如果在考核机制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指标比重,则可以激励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热情,进而可以发挥分权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及促进其均等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3类数据计量政府教育财政支出,实证检验了我国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和教育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并且根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将样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这一比例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不相关,与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正相关;而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没有达到4%的样本地区,教育财政支出与财政分权度和地方政府竞争则呈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关乎区域均衡发展和城乡良性联动,从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视角却未能提供区域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差距演变的合理解释。本文基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探究"央地"财政关系对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可以较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后各地区之间人均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差距的演变趋势;(2)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在均衡各地区投资差距方面的有限作用,主要体现为财政净流出的显著抑制作用,以及财政净流入促进作用的不显著;(3)在财政跨区域配置作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起到抑制作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层面,应重视"央地"财政关系的双向流动特征以及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财政体制与市场机制运行的有效契合。  相似文献   

17.
以2005—2018年省级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竞争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且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税收竞争能够通过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正向影响;空间效应的分析发现,邻近省市税收竞争程度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助于缩小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时期的回归结果显示,2012年"营改增"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税收竞争的空间效应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影响.据此,提出我国应因地制宜引导产业结构升级、规制地方政府的不良税收竞争行为、合理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地方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是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同时考虑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中国式分权视角,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现象进行解释.理论分析表明,在由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相互嵌入构成的中国式分权激励机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政绩,具有偏重推进空间城市化、忽视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动机.利用2000年~ 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式分权下的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间竞争越激烈,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为了实现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同步协调发展,中国需要对现行财税制度和地方政府治理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波动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本文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了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房价上涨促进了土地财政的增加,而土地财政增加反过来推动了房价上涨;(2)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增强和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3)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城乡消费差距间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双向促进作用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则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31个省级流通领域的食品案件数量及食品违规处罚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对食品监管及违规处罚的激励.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人口、 人均GDP与前一期地方政府食品监督努力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财政分权度与食品案件数量显著正相关,财政自主度与食品违规处罚金额也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罚款收入的偏好可能致使监管者并不是基于安全关注而提高对食品案件的监管力度,进而导致违规处罚的激励发生扭曲.应提高考核地方政府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安全监管效果方面的权重,加强对地方政府在食品违规处罚方面的监督,并确保处罚行为与标准的规范性及省际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