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全局的财税体制改革与财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现阶段也面临着新情况与新问题,如财政收入制度不够完善、财政体制有待健全、财政预算制度不尽完整、财政管理的法治性和绩效尚需提高、财政宏观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等。当前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改革配套条件等内外因素的发展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循序渐进地加以解决:如积极运用财政政策,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完善财政收入体系,规范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秩序;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权与事权相顺应、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预算制度体系;提高财政管理绩效等。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项改革事业进入"攻坚期".其中,财税体制改革承担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先行军的重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对构建现代财政制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要积极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实现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破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发展难题,就必须在改革中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财税制度的深化改革,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制度已经成为改革的重点内容,其对政府财力的纵向配置问题具有直接关系,能够促进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治理。在新一轮的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支出责任、地方事权和中央事权,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与事权加以科学划分,从而构建现代化财政制度,有效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就对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财税制度操作层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直面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的严峻形势及其制度原因基础上,构造了绿色财税政策的理论框架.认为生态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绿色财税政策的和谐效应,进行深层次财税体制改革,是当前治理资源无序开发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尤其是在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税收制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作为税收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影响着财政的收支状况,理应受到预算法律的监督和管理。然而目前我国税收优惠的预算法律制度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有待法制化和规范化,若将税收优惠置于预算监督之外,则无法实现政府预算全口径监督,更无法真正实现现代财税体制。  相似文献   

6.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是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推动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央财政以疫情为契机提出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试行期间依托穿透性划拨和信息化监管,打破了资金逐级下拨的程序和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梗阻,发挥了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意味着运行方式上资金来源的常态化、预算管理的严格化,以及审计监督的实效化.其内在逻辑正是厘清收入,规范支出;依靠中央权威实现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使用以及财政支出的提质增效;最终在分税制基础上达成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同样考验着地方治理的能力,如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实现与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融合发展是这一渐进式改革持续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与之俱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不仅对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更对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财政税收制度带来重大风险.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财政税收体系面对财富储备不足、收入分配失序、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风险挑战,应发挥法治财税理念在制度建构、凝聚共识、实现公平、保障健全等方面的指引作用,探索推进老龄化社会治理的立法进程,巩固财源保障能力,强化财税政策激励,优化养老收入分配,推动多元共治格局,实现老龄化社会的普惠共赢.  相似文献   

8.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9.
税制改革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其中个人所得税改革又是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十三五”时期,个人所得税改革必须迈出实质性步伐,从而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本文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进一步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以及促进税收征管机制转型出发,认为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政策取向应是以公平为导向,实行综合所得税制.  相似文献   

1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离不开财政制度的现代化,2013年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两次突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重要内容。财政制度体现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之间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防等各个方面。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必须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本文主要对近来学者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的现代财税制度改革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和金融化是新经济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两者叠加在一起呈现出不确定性的基本特征,需要将财税体制作为一个基础制度来构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确定性.新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财税体制在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央地财政关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亟需进一步创新财政理论,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安排下,财政是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财政与市场、财政与社会、财政与民众各个层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财税预算制度理所当然地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中国财政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期间,尽管经过了1994年税制与分税制的大规模改革,但离现代财政制度相距甚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而且也必须从深化财政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增强财政治理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13.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来,财税改革政策措施的出台接踵而至,如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新预算法,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及相关的税制改革等。种种迹象表明,我国财税改革进入全面深化和集中突破阶段,财政对于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性作用正在日益凸显。今年年初出台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政策,旨在通过逐年更新滚动管理,强化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性,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中期财政规划在政策文件中被明确为三年滚动预算,文件指出,"中期  相似文献   

14.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内容,1994年我国确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而政府间事权划分则是继续财政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从深化政府间事权划分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在回顾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及政府间事权划分在财政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概述了美、日、英三国的政府间事权关系,从中提取经验方法,针对我国目前事权划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导,分析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财税法制建设面临的客观形势,阐述了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完善财税法制的主要制度,提出了促进财税体制改革,营造财税法制环境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省级政府是执行国家财税政策的主要环节,也是制定区域财税政策的行政主体。但省级政府的行政体制、财政关系、会计制度、税制改革、财力测算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该文通过分析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中央和地方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提出加强省级政府财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政府采购预算公开构建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基础的政府采购年度预算公开制度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为主体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公开制度,呈现出总体与细分双维制度轮廓.然而,现行政府采购年度预算公开制度和项目预算公开制度规定间存在罅隙,制度张力突出,表现为总体维度规定不清、细分维度力度不强、总体与细分维度衔接不畅等.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增强法治对政府采购预算公开的引领,完善制度规定、克服制度张力是建设财政法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保障公共监督、履行国际条约义务的现实需要.财政法治视阈下,应夯实政府采购预算公开的法律基础,建立全流程政府采购预算信息公开机制,谋划年度预算公开与项目预算公开的制度耦合,细化政府采购预算公开执行制度,增强制度刚性,筑牢政府采购"阳光下交易"的制度之基.  相似文献   

18.
区县财税体制健全与否是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在回顾上海区县财税体制六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采用区县财政收入能力一公共服务责任一转移支付体系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来考量区县财税体制运行效果,并围绕区县间公共服务均等化来设计上海区县财税体制改革路径,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确定的“四个着力”、“四个率先”、“四个中心”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企业职能和财政职能的错位,80年代实行的拨改贷财政政策,国家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实行的不同税赋及现行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进步的支持不够等财税因素,制约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步的财税政策进行调整,主要有:实行财政职能与所有者职能的分开,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财政职能转换;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实行平等竞争;财政积极协助企业清理债务,使企业轻装上阵;制定促进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减轻企业负担。  相似文献   

20.
微小型企业的政府财税政策支持系统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些年来迅速崛起的微小型企业,对新增就业岗位与对GDP的贡献率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社会、金融、法律和政府的财税政策是微小企业的四大支持要素,合理的财税政策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本文试图从分析政府对微小型企业的现行财税政策存在不足为出发点,对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应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和操作原则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