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扩大居民消费是中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以分析中国人口抚养比、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抚养比与房价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城市化水平与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助涨房价;(2)儿童抚养比与居民消费显著负相关,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人口抚养比的变化并非是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原因;(3)房地产财富效应并不显著,中国居民消费主要受消费习惯的影响,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样会促进消费。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居民合理消费决策的引导将是现阶段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理论分析以及我国经验事实均显示人口结构变动通过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起作用。基于2002-2018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GMM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人口结构变动、房价和居民消费三者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房价上涨确实是人口结构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中间变量。从整体上看,老年抚养比与房价呈现出显著的负向关系,少儿抚养比与房价则呈正相关关系,且房价上涨给居民消费带来的“财富效应”表现显著。分区域看,东部地区三者间相关关系与全国整体相同,而中部地区的少儿抚养比与房价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则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人口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两方面考虑,以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教育结构变化为切入点,研究人口结构变化对住宅细分市场房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人口抚养比与房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对普通商品房市场房价的影响最大,对别墅市场的房价影响最小。验证了我国老年人通常会帮助子女买房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普通商品房市场。(2)高等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房价的上涨,高等教育对普通商品房房价的影响系数是别墅价格的2倍左右,且受教育程度确实影响了居民在住房需求方面的消费偏好。(3)人口增长率对我国的普通商品房市场房价存在显著的积极影响,只有在经济适用房市场和别墅市场才表现出不明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2011,(11):89-89
据报道,近年来日本人口生育率和死亡率持续下降,老龄化问题日趋加深。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2010年日本老年抚养比已超过40%,是美国的两倍,比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高近30%。据预测,在2050年之前,日本社会总体抚养比将升至90%以上,较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一倍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两次人口红利与高储蓄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引入代际因子的OLG模型进行定性判断,采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及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预期寿命、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预期寿命增加可以显著提升居民储蓄率;少儿抚养比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居民储蓄率,而老年抚养比的增加可以促进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在不同的门槛内,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系数大小均发生了变化。由此得出“老龄化”与“少子化”对储蓄率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存在异质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增长,但居民消费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人口老年化对我国消费增长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假设年龄是消费函数的内生变量前提下,对家庭的跨期消费选择进行建模,针对人口结构函数的不同形式分别给出消费函数的几种重要的性质,并着重讨论了人口结构与消费总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老龄人口的增多不仅没有拉低消费,反而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再利用我国2005—2010年间各省面板数据,在检验变量内生性之后选择动态面板GMM方法进行估计,得到的结果和理论假设契合,即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对消费具有促进作用。最后,针对人口老年化和消费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分析,可以得知,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与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老年抚养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0-2020年重庆市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在纯人口年龄结构模型中,少儿抚养比每增加1%,住房需求减少0.162%,老年抚养比每增加1%则住房需求增加0.047%;在含控制变量的人口年龄结构模型中,少儿抚养比每增加1%住房需求减少0.145%,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的影响不显著。最后从住房供给、人口结构、租赁市场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促进重庆市住房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9.
郴州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始于1998年,2001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连续几年商品房供不应求,房价不断上涨。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采取把住土地供应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促使固定资产投资降温,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尤其紧缩信贷政策使得郴州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在短期内逆转,商品房销售增长势头趋缓、商品房存量结构比例失调、房价滞涨,房市发展态势不明。本文主要对郴州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影响房地产市场的一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预测2005年郴州房产市场走势。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各种规划对房地产市场参与主体决策行为的影响分析入手,构建了房地产价格的预期因素体系,通过对2000-2011年中国31个地区的实证研究,建立了包含先行因素、现实因素和预期因素的城市房地产预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建材价格对商品住宅价格具有三年的滞后正影响;居民收入和城镇化率对当期的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正影响,老年人口抚养比和地区经济水平对当期的商品住宅价格具有负影响,少年人口抚养比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增长预期、人口数量增长预期和森林覆盖率改善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都具有提前的正影响,但提前期各不相同,分别为一年、三年和五年,城镇化发展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具有提前五年的负影响,经济发展预期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城镇化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化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截面数据进一步论证,得到与前面一致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住房价格、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流动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要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政策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冲  王学义  周葵 《企业经济》2016,(7):154-160
根据中国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混合效应、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了人口结构、城镇化对居民住房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结构中少儿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老年抚养比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镇化对住房需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的截面数据进一步论证,得到与前面一致的结论。此外,本文还发现人均收入、住房价格、当年新开工住房面积对住房需求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平均家庭户规模、流动人口比重对住房需求有负向的显著影响。要促进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和谐,国家和政府需要做好三大方面的政策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余芳东 《数据》2010,(1):22-23
金融危机令全球房地产市场回暖异常艰难。在鼓励住房消费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2009年,国内楼市“异常”繁荣,北京房地产市场V型反转,临近年底,房地产政策收紧倾向明显。2010年房地产形势会怎样发展?本期我们分别从全球、中国和北京的角度盘点2009年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并判断2010年房产夫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行业是资本需求大、项目周期长的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整的影响。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为房地产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银行的资金多数来源于银行信贷。因此,房地产泡沫危机加剧了银行信贷风险。基于我国20家上市商业银行2010—2021年度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房地产价格波动对银行坏账的影响,得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房价波动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并基于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5.
裴金成 《活力》2023,(14):43-45
自房地产市场进入快车道以来,房地产行业对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房价上涨,房地产市场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为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我国政府致力于探索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研判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宏观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运行发展。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时,房产税改革无疑是提高房产税收收入和控制房产投机行为的有效手段,开征房产税对家庭、个人及社会经济形势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需要客观认识房产税改革问题,结合具体环境下的房产税改革效应,制定适合的方案消除改革的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研究房产税改革相关问题,从房产税改革作用入手,分析房产税改革试点经验,进而提出推动房产税改革的政策建议,期望可以助力解决当前房产税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房地产泡沫是在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接近尾声、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形成的,同时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不力,造成了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2009年,中国面临着经济转型、加速城市化、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宏观环境,同样面临房价和地价大幅上涨、房地产直接和间接融资大幅增加等问题,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短期也积累了很大的泡沫,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对比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房价为什么持续上涨?在一路亡扬的房价面前,房地产市场却更加活跃,购房者不减反增,这又该如何解释?国家一再出台各种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甚至出现“房价越调越高”的现象?楼市泡沫为什么愈演愈烈?泡沫持续发展,是否会带来—些可怕的后果? 曾作为“国有产权流失”大讨论发起者和胜利者的郎咸平,在淡出公众视野一段时间后,把新观点和研究方向放到了众矢之的的房地产市场上。他的“虚拟资金”理论、“二元经济体系”,能否勾勒出房价上涨的清晰路径,让云山雾罩的房地产市场拨云见日?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人口大国,房产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但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房地产已经出现泡沫现象。过高的房产价格不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因此需要国家政策调控,对房价进行干预,这样才能使房价趋于合理化。论文首先讲述中国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现状,其次提出促进房地产行业经济发展的建议,最后分析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希望可以深入分析房地产行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王赟 《房地产导刊》2006,(22):20-20
2006年是中国房地产政策井喷年,现在中国房价市场正在新政和土地严政的调控下发展。土地严政主要表现在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调控土地市场的有关规定,房产新政就是国八条、国六条,房产新政和土地严政归根到底是要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现在中央最关注的是和谐发展,所以先从和谐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照“需求—供给”框架,将货币政策、人口、收入、技术进步、国际投资联动、经常账户变动、土地出让和土地用途管制等因素纳入对房价波动的分析。从利率政策、收入的角度来解释房产消费者的付费能力对房价的影响;从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角度来解释消费者需求量对房价的影响;从国际经济联动的角度探讨房产作为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的投资品对于房价的影响;从经常账户来解释国际贸易和房产价格间的联动关系。此外,一些国家还存在着特殊情况,如在中国土地出让推高了房价,在英美土地用途管制提高了房产成本,这类文献也均被综述在内。从本文的综述可知,影响房地产价格变动的供给层面因素主要涉及土地价格和政府行为,而需求层面因素纷繁复杂,并且国际因素变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