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粮食安全的我国化肥投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现时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在未来10~30年的时间里,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粮食需求量将大增。在我国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存在500亿公斤的缺口,由此形成粮食安全风险。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消除粮食安全风险的途径之一是增加粮食生产的化肥投入,而化肥投入有利有弊,如何趋利避害,使化肥投入能够持续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量,确保粮食安全是本文的研究要旨。  相似文献   

2.
1985年以来,我国农业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连续几年粮、棉、油生产都没有达到198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人们对此十分关注。为了走出徘徊困境,普遍的意见是大力增加农业投入。无疑,这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一、既要增加短期投入,更要增加长期投入。我们这里讲的农业投入,主要是指种植业投入,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投入。目前,人们都十分注重短期投入和物质投入,如化肥、农药、农膜的投入。增施化肥固然是一良计,但并非完美之策。化肥对增产粮食作用很大,一般增施0.5公斤化肥,可增产1~2.5公斤粮食,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国农业连续丰收,然而粮食减产的幅度却很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我国去年全年粮食产量为4.3亿吨,比上年减产2639万吨;去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93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48万公顷。由于生产锐减,每年形成的粮食缺口高达250亿公斤至350亿公斤,去年缺口更高达500亿公斤。(《南方周末》2004年5月13日)。粮食生产亮起了“红灯”。粮食安全已引起国家高层的高度重视。今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4.
加强粮食产销协作确保上海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13亿人口,粮食安全始终在国家经济安全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的粮食产量从1998年到2003年已连续五年大幅度下降,导致粮食库存锐减。这五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2亿多亩,产量减少8160万吨(816亿公斤)。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51230万吨(5123亿公斤),但此后连年下降,2003年粮食产量仅为43070万吨(4307亿公斤)。而过去五年我国人口仍在持续增长,1998年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411公斤,但2003年降到了333公斤,只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水平。过去5年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的下降速度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我国人均粮食拥有量从上世纪60年代的200多公斤,到80年代的300多公斤,再到1998年的400多公斤,用30多年的时间才迈上了两个台阶。但过去五年,却一下子回到20多年前,整整后退了一个台阶。我国粮食产量的大幅度下降势必要影响到对主销区的粮食供应。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有关研究表明,到2030年人口高峰期,我国人口将达16亿。按人均每年400公斤谷物的温饱型基本需求计,粮食总产必须达到6.4亿多吨;如以450公斤的足够标准计,粮食总产要达到7.2亿吨。按照目前5亿吨的粮食产量.我国还需要增产1.4~2.2亿吨.才能满足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粮食需求。  相似文献   

6.
《齐鲁粮食》2002,(12):39-39
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出的我国粮食消费标准和农业部等有关部门的研究,2010年达到小康水平,人均粮食需求量42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5.88亿吨。2030年人均粮食需求量440公斤。全国粮食需求总量为7.04亿吨。目前,国际市场粮食供应能力每年为2.1~2.3亿吨,未来也不会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996年10月中国政府在《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中指出:未来中国粮食需求量为:2000年人口接近13亿,按人均占有385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亿吨;2010年人口接近14亿,按人均占有39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55亿吨;2030年人口达到16亿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计算,总需求量达到64亿吨左右。并指出保持耕地面积长期稳定和通过提高复种指数,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亿公顷左右。我国许多经济学家及粮食专家根据我国国情及长期实践得出的结果,认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宜低于11亿公顷,并将近期粮食安全警戒线定…  相似文献   

8.
白燕 《农业经济》2000,(8):30-32
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省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 ,粮食总产量1978年为111 7亿公斤 ,1999年达到164 8亿公斤 ,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连续登上了1250万吨和1500万吨两个台阶 ,农业生产实现了第一个飞跃。按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的农业改革与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的指导思想 ,“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集约化”。因此 ,今后辽宁省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必须适应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 ,进一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这也是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家“九五”计划,到本世纪末,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五亿吨,人均粮食产量400公斤,粮食增长速度要略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到2030年,总人口按16亿计算,粮食总需求量约为6.4-7.2亿吨,而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受制于两个最基本的条件:即粮食播种面积不...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全国粮食产量5亿吨的目标能实现吗到本世纪末,要基本满足人口增长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全国粮食必须再增了亿吨。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由4亿吨提高到4.5亿吨,用了10年的时间,那么在今后6年内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能实现吗?我国...  相似文献   

11.
要闻·速览     
高层信息●中国粮食总产量超过5亿吨对世界农业做出贡献据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0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016亿吨,比1978年增加近2亿吨,增长65%,粮食人均占有量381公斤,比1978年提高19.4%。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的现状,预测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粮食的现状、预测与对策丁声俊一、全国粮食生产格局大变从本世纪80年代初期始,改革开放空前解放出发展农业和粮食的生产力。短短15年,我国粮食由3000亿公斤跃上3500亿公斤,再上4000亿公斤,又破4500亿公斤大关,以不到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人...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粮食紧张,很大程度是流通体制不畅,囤积抬价造成的,这只是暂时现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一是政府要增加投入;二是农民素质和农业现状要改革。我国粮食余缺的关键数字是100亿公斤。解决粮食问题应该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实施三元结构。从长远利益看,进口粮食最合算。  相似文献   

14.
人口在不断增长,可耕地越来越少,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压力。为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国家“九五”计划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使我国粮食生产在本世纪末达到增产500亿公斤,实现5000亿公斤的生产能力。1993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九十年代中因农业发展纲要》,明确地提出了2000年我国实现小康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1952年-1993年,农田粮食生产能力从1500亿公斤提高到4500亿公斤,在41年间跨过了6个台阶。分析我国粮食生…  相似文献   

15.
当盘点今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时,“一号文件”、“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关键词。今年以来,随着中央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开始恢复,春耕生产的高潮正在全国各地掀起,粮食种植面积有了恢复性增长。200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4306.5亿公斤,今年要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4550亿公斤,就意味着一年要增产约250亿公斤,这样的增幅在我国粮食发展史上是罕见的。因此,在当前粮食生产有所恢复、形势喜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充分认识千方百计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经济效益评价中国农科院孟奎一、研究背景建国以来的实践表明,化肥的使用对中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52一1992,中国粮食产量由16392万吨增长到44266万吨,40年增长了2.7倍,这与同期化肥实际投入量由7...  相似文献   

17.
地方粮食     
吉林省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有望达到260亿公斤在9月22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长春)玉米产销衔接会”上,吉林省农委有关人士透露,根据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预测和综合分析,今年吉林省粮食产量有望达到260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产量预计190亿公斤以上,比去年增加9亿公斤,增长5%,是历史上又一个高产年。吉林省今年粮食产量取得新高的原因,一是玉米种植面积保持稳定,今年吉林省玉米实际播种面积424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二是全省物质投入增加,全省备春耕生产共投入资金65.6亿元,比去年增加6.7亿元。投入化肥72.6万吨,比去年增加4.8万吨…  相似文献   

18.
发展节本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地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地达到5亿吨的水平,人均粮食占有量由解放初期的200多公斤提高到400公斤以上。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农业连年丰收,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价格下跌和卖难现象。农产品供给状况的重大变化,表明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已经改变,大多数农产品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天津农科院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天津粮食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粮食产量却未见显著提高。农业专家呼吁,这种事倍功半的事情别再干了。由于化肥对粮食具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不少农民以为施用越多越好,化肥的施用量日趋增加。有资料显示,自从1993年以来,天津化肥的施用总量每年以1-37万吨的速度增长,而这期间粮食作物总产量年均仅增长了2-55万吨。这个结果完全不同于80年代。据统计,那时候化肥施用量与粮食增产关系密切,施用1公斤化肥至少可以增产8公斤粮食。著名土壤专家、天…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变得愈益紧迫,愈为世人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1994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文章,认为从长期看,中国进口粮食的需求将远远超过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能力。2030年,当中国达到人口峰值16亿时,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环境恶化造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中国粮食产量将下降到2-63亿吨。如果届时人均消费粮食300公斤,有2-61亿吨的缺口;人均消费35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