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生发展中存在资源碎片化、战略近视化、发展手段单一化、体制教条化、竞争手段同质化等障碍因素,其进一步发展受阻。应利用集聚理论来指导提升该区域的文化创意产业,从顶层设计、配套政策、信息联动、智库资源等方面强化该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SWOT分析结果认为,皖江地区既具有文化、地理、人力资源、平台优势,也存在意识薄弱、人才匮乏和资金投入不足的局面;既面临国内外良好环境和作为示范区的机遇,也面临统计体系建设、同业竞争和培养区域文化认同感的挑战。发展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就是要加强产业理论研究;健全人才培养、激励计划;完善产业融资渠道;构建产业统计体系;凸显差异化发展模式;培养区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在承接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与长三角创意产业无缝对接的过程中,芜湖资源禀赋和天然有力的条件,决定了芜湖“皖江明珠,创新之城”的城市地位.以此确定政府对创意产业的管理思路,对创意资源作系统性、生态性、内涵性规划,形成东西和南北两个轴向阵地,在旅游休闲产业和以创意投资产业口碑营销和舆论宣传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分析芜湖的创意产业格局,细分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创意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创意产业品种及其结构适合市场需求的变化,整合资源,促成芜湖创意产业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既是一种集文化、思想、精神、创意和知识要素为一体的高端产业形态,又是世界产业升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全新潮流。由于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知识高度、产业整合性的地区差异,在建立产业园的共性模式过程中,各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地区发展模式。本文对上海、北京、广东和长沙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介绍,对其发展模式进行梳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借鉴,有利于推进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扩大规模,提升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皖江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体系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差,产业集聚度不高,只有推动皖江地区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才能提升皖江地区产业的竞争力。文章以皖江地区产业集聚为研究对象,使用产业集聚有关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分析了安徽省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及出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尝试提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概念,并对浙江发展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浙江生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区分布状况给予了评价,最后对如何实现浙江不同地区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土地、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约束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宁波作为沿海地区原有的发展优势,逐步弱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文化创意产业因其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及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门类之一,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宁波文化创意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成长中的烦恼"。因此,要通过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顶层设计;深入挖掘宁波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配套体系建设;依托现有制造产业,打造宁波文化创意产业链;紧跟时代发展变化,加强科技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措施,进一步推进宁波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创意设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具有激发文化创意市场需求、提供优质内容供给、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及实体经济融合等价值,是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论文从创意设计的角度切入,重点探讨以创意设计引领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以"互联网+"平台集聚创意设计人才为支撑,以设计项目为牵引,以民间艺术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金融为保障,通过创意设计的引领实现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渐提升,逐渐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文章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形势,提出从创新产业发展思路、汇聚各类产业资源、打造产业综合平台、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产业生态圈、扩大开放与国际接轨等多方面重点发力,以开拓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道路,构建特色鲜明、附加值高、原创性强、成长性好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切实增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论湘西凤凰古城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开发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模式是决定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作为落后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其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和商业模式的概念出发,首先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特性,然后以湘西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凤凰为例,分析其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体系特征,最后总结相关的发展经验,以期能为对我国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广场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渗入了大量文化因素的新型广场。文化广场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它不仅能够启动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市场载体。文化广场建设可以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有利于聚拢资金;有利于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的大部分门类区域文化产业;可以挖掘文化产业人力资源,能够有力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桂西资源富集区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再加上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为该区域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发展条件。因此,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对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的经济发展,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该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因素进行关联度的实证分析,从政府主导、人才科技支撑、资源依托、产业融合带动四个方面探讨了该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合理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以湖南省文化产业为例,从实证角度具体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并对文化产业发展不足提出了较有利的解决措施,使其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经济发展中文化动力作用,随经济发展而加强。文化具有区域特征,区域经济发展中文化因素不可忽视。利用文化发展区域经济,应在营造主流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和地域文化发展等方面做好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支柱产业视角下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将对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从战略性支柱产业内涵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未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要转变产业功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旅游、强化区域和区际旅游经济合作、组建旅游产业集团以及强化旅游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不仅能有效保护工业遗产,还能充分发挥工业遗产的诸多价值。文化创意产业依赖于文化基础,依靠人类的创意思维,将把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带入新的领域。讨论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关系和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优势,提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旅游演艺产品是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新型业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印象.刘三姐》为例,分析根植于其中的桂林地域文化元素及其特征,并对其中的文化元素开发展开了思考。经研究认为,地域文化元素的融合与展示是旅游演艺产品开发成功的关键,地域文化在旅游演艺产品中的融合程度越高,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增强旅游演艺产品的生机与活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区域间经济的差距。作为西部大省的陕西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虽然陕西在科技、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有其特有的区位优势,但陕西并没有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陕西要发展,就必须引进和学习先进文化,继承秦文化的"大气"风范,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搞好陕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同时,依托关中,利用省会西安的桥头堡地位,大手笔构建大西安,整合关中城市群,从而带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发展已经成为趋势。云南文化产业借旅游扩大知名度,旅游产业借文化提升品位,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发展。针对云南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发展面临的环境、机制、人才、创意和企业等难题,可通过改善环境质量、创新耦合机制及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等途径为产业耦合发展提供外部保障,同时通过强化产品开发和营销创意及提升耦合企业竞争力等途径为耦合发展提供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