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晓玲 《经济问题》2004,(12):57-59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应性,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2.
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一国发展是否适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却存在极大争议。以比较优势、国际分工与发展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为逻辑起点,从辨析比较优势的概念内涵、梳理比较优势的发展脉络、分析比较优势作为发展战略的适宜性和阐述动态比较优势的形成机制等方面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指出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应该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肖妮 《经济师》2005,(11):23-24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使我们认识到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在于主导产业优势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走出“比较优势”陷阱,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中各国奉行的“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所取代 ,使得国与国之间以资源禀赋为相对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变成以知识、技术为竞争优势的贸易格局。贸易格局的变化必然带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要求一国乃至一省的产业结构由传统的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 ,以合理的优化的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志文 《经济师》2007,(12):44-45
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实现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结合,揭示了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在产业结构变迁中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提升为先导,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赶超是经济赶超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过渡期"后,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显著增强的新形势下,由于我国外贸发展现存的缺陷等原因,我们需要创新外贸战略,建立出口促进和产业保护的新型长效机制,使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优势基础从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转到科技、品牌、企业素质和国际规则构建等综合经济优势上来,提高我国国际分工的位次,向贸易强国跨越。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注重大力发展高科技、优化产业结构的竞争优势战略.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进而通过自身努力培育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外贸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HOV模型与基于比较优势战略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咏梅  余剑  王敏 《生产力研究》2006,(2):20-22,41
文章从开放经济的视角出发,阐述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比较优势战略运用引致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转化以及由此发生的产业以及贸易结构变革,并借HOV模型和计量模型解析对外贸易、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经济增长、资源要素禀赋改变以及经济结构变化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化原则的利用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中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中国外贸发展新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华  雷娟 《财经科学》2006,(5):120-12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历史性飞跃,比较优势理论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波特提出的鼓励创新,倡导竞争,发展科技的竞争优势理论,更符合当今以科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经济时代,对于我国制定对外贸易策略更具现实意义.我国应该积极的并在竞争优势的基础上调整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传统产业,强化比较优势实现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开放型经济培育国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耿  畅会珏 《经济师》2003,(1):22-22,24
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 ,2 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 ,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此国际大背景下 ,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 ,根据动态比较优势原则 ,建立我国面向 2 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采取各种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和产业 ,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优势产业的档次 ,推动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中国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中国经济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就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这就要求我们要因地制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发现并解决中国比较优势所存在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中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制定合理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战略,才能充分发挥中国现有的比较优势,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时期贸易竞争优势转型战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现有的经济结构等还不能适应经济增长的要求,因此必须抓住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剧烈变革的发展机遇期,及时调整贸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外贸的导向和激励功能,立足于我国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调整贸易结构,引导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国贸易竞争优势的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耀  马衍军 《经济与管理》2005,19(6):12-14,17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中国产业结构进入了调整和升级的新阶段。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方向和趋势,中国又必须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努力培养竞争优势,用高科技、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中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渔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品一直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并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评价了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研究表明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总体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我国的水产品贸易的国际化程度很低,且表现出比较优势不断下降的趋势。最后,针对影响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economics is largely dualistic in nature. On one hand is the economics literature which has, for two centuries, focused on the notion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technology, factor proportions) while on the other is the business literature which has recently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conciliation of the two based on global value chain/supply chain analysis and the concept of verti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t is shown that the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epistemologi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es with its ‘how to’ approach to developing an advantage, while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epistemologi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lies with its account of ‘what is’ and that both are complementary. However, it is also argued that the failure to recognize this complementarity as well as the shortcomings of each have prevented and continue to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an integrated, empirically-consistent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in short, prevented us from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ains from epistemological trade.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与加工贸易——基于中国各省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增艳 《经济问题》2008,(11):119-122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产品层面延伸到了产品内不同工序层面,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这种新型产品内分工产生的原因及影响。作为产品内分工的表现形式——加工贸易目前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方式。以2000—2005年中国各省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为样本,利用Egger(2005)的方法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得出比较优势仍是加工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跨时贸易的视角来看,贸易顺差、逆差的转换是一国跨时贸易模式变化的结果。当期生产能力强、未来生产能力弱时,一国跨时贸易的模式是出口当期产品,进口未来产品,贸易出现顺差;当期生产能力弱、未来生产能力强时,一国跨时贸易的模式是进口当期产品,出口未来产品,贸易出现逆差。跨时贸易模式主要受跨时比较优势的影响,跨时比较优势的变化与一国的技术优势、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国际分工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演变密不可分。各国贸易失衡的演进历吏与跨时贸易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8.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晓晨 《经济经纬》2007,29(3):10-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及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当代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向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将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因素纳入研究范畴,他们从动态角度或采用动态分析方法解释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使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虽然这一理论不像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那样具有公认的统一权威性,而是体现在不同经济学家的若干论述中,但其理论观点、分析方法以及对现实的解释,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