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其生态补偿体系中的各补偿主体(中央政府、矿产企业、西部与东部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多重利益诉求等原因,致使现存的补偿机制失去操作平台,进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和环境极度恶化。为此,在构建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中,中央政府需要切实加强环保政策的支持力度和干预强度,并从制度设计上完善资源税费等配套改革,同时还应设立西部生态补偿基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拓宽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各地区加快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及建设创新生态的步伐。尤其对于资源型地区而言,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和严重的“体制阻变效应”,亟需借助创新生态战略政策突破资源锁定效应,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MLP(multi-level perspectives)视角,从创新利基、创新体制和创新景观三个层面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以全国26个资源型地区为案例,运用fsQCA与NCA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重因素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杂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存在三条驱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利基驱动发展转型、体制机制驱动转型和创新环境驱动转型。存在四条引致资源型地区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整体要素贫乏型、资源—政策抑制型、资源—政策—产业规制抑制型和资源—环境缺失型。创新主体对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普适作用,政策驱动是促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与创新环境需要与其他条件发挥协同作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研究结论对揭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多元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美国、北欧国家和澳大利亚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表明: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地增长,关键在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否鼓励投资、资源开采以及以发挥"资源潜力"最大化为目的;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市场不同利益主体的能动性,政府应尽量避免直接干预经济;资源型城市应在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同时,启动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学习型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型城市要以资源型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展生产空间和领域,使资源型产业逐步升级为高端产业;资源型城市应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立宅基地退出制度是盘活闲置宅基地,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本文运用目标一致理论分析当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对于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的目标存在分歧,进而影响制度革新的效率与进程.中央政府目标不明确、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优势地位以及纠偏机制的缺位是三方目标无法趋同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从中央层面明确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目标、增强农民话语权制衡地方政府权力、加强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监管三方面促进宅基地退出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中央财政在均衡性转移支付体系下设立了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各省区再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相应的资金分配办法,其最终目标是引导生态功能区政府和居民保护生态环境。然而,由于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设计理念是建立在增强生态功能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加之各省区的资金分配方案又各不相同,自然,制度设计的初衷与最终目标之间必然存在偏差。本文主张中央对地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定位在生态外溢价值补偿上,同时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体系。首先,本文基于不同补偿路径提出了"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理念;其次,基于拓展的能值模型分别测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生态资源稀缺价值和生态价值自身消费,重构基于生态外溢价值补偿的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补偿体系;再次,以全国31个省区和云南省129个县市为案例,对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进行实证测算,以检验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最后,提出构建和完善该项制度的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应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变政府单一管制现状,充分发挥相关利益者的自组织效能;通过政策手段调节企业环境成本;构建生态工业联盟;明确生态产权,促进稀土资源环境价值货币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重复信号博弈模型和双垄断模型,运用制度分析法来考察现有土地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对土地利用的最优反应,结果显示:(1)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过高,导致土地垄断利润分配过程中地方政府获利更大,进而催生了《土地管理法》;(2)现有地方土地资源利用完全不受限制,导致地方经济发展失去了中央宏观调控的约束。因此,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国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通过对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目前实施情况的阐述,从产权结构状况、政策法律背景、公民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现阶段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问题,提出在现有体制下应充分根据环境资源产品的客观特征划分环境资源产权、考虑法律政策设计中的适用性问题以及吸纳相关利益主体参与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成都石化项目引发的争论入手,深入分析了资源型产业发展与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在一定的循环技术支撑、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同时发挥作用、有效的产业组织模式和完善的政府制度保障体系下,资源型产业发展与主体功能区之间能够实现协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竞争广泛存在。建立纳入财政支出分权、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支出竞争的企业投资决策计量模型。结论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横向竞争和纵向竞争对地区投资行为影响具有差异性并存在长期效应。为实现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良性发展应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有利于提高地区整体投资环境的领域,同时继续完善中央和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解除了对地方政府发债的法律限制,使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迅速扩大.发行利率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情况来看,其发行利率对政府信用风险体现不足,进而引起了价格扭曲和资源错配.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形成的过程中确实存在利率抑制现象;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期限、市场流动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与经济结构,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等因素对发行利率均有显著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利率抑制现象及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体制的完善、控制债务风险以及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资源是公共产品,生态公共产品的区域性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区域生态公共产品应由地方政府合作供给。区域地方政府间、上下级政府间、同一政府各部门间缺乏合作的行政区供给生态公共产品模式,使区域生态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必须加快构建地方政府合作机制,以实现区域生态公共产品的高效供给,包括搭建合作平台、制订合作计划和合作原则、完善合作运行机制、改革合作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应着力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实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考验着我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在新环境下,政府应着重提升自己的资源汲取能力、行为规制能力、提供服务能力,进而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以促进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财政的角度看,当前我国不完善的财税体制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纵向与横向财政失衡程度,使地方政府存在制度性缺口,而政策决策机制的不健全又使政策性缺口成为"常态",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不断累积。财政可持续性的增强,需要加快健全和完善相关财税体制,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财政的收支平衡能力,完善财政可持续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债务监督和管理制度,规范各级政府的举债行为,控制好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一、促进政府主导下针对性的制度环境创新。针对失地农民老化劳动力社会保障及就业各方面的弱势特征,对既定的征地补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的健全与创新应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地位与推动作用,通过政  相似文献   

16.
就国内法而言,跨界污染损害中受害人因地位的悬殊及污染的跨界特征很难获得有效赔偿。通过跨界污染损害的理论模型分析,可知跨界污染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地方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承担赔偿责任。地方政府实现赔偿的方式主要有行政赔偿、民事赔偿、生态补偿及环境责任保险等。鉴于现有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短期内也不可能进行再次修改,中央政府可积极推动完善各级政府主导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加快实施生态补偿方案,使环境受害者获得应有的赔偿。  相似文献   

17.
基于资源观视角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认为共享性资源的差异是导致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Porter的"钻石模型"、Padmore和Gibson的GEM模型(以及其改进模型)以及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的相关论述中提取共享性资源。以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为问卷调查对象收集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产业内部协作、政府政策影响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交通区位条件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资源禀赋条件和配套服务水平对资源型地区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中地方政府缺位和越位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国地方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越位和缺位问题,原因在于我国农地产权主体模糊、地方政府过度的财政倾向、法律法规缺失等方面。作为国家代理人的地方各级政府,应转变职能,构建稳定的农地流转制度环境;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政策和法律服务,从而建立完善稳定的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19.
区域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文章针对山东省区域发展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与资源环境状况,建立科学、系统、完善的生态山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山东省2003年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绩效评价,进而从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搞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快生态山东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财政及其预算稳定基金: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源型财政指建立在以资源开发(加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基础上的政府财政,或者说当地资源性收入在政府公共收入来源中具有战略地位的财政。由于资源型财政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资源产品的价格变化以及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就会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从国际经验看,设立财政(预算)稳定基金——将政府在资源盛产期或者资源产品价格上涨时期获得的一部分“超额”收入存储起来,以备资源枯竭或者资源产品价格下跌时期使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有效办法。虽然我国从总体上讲不属于资源型财政,但有些地方政府财政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征,通过总结国际经验,我们可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对于目前我国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无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政府财政要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主动承担其转型所需的必要成本;对新开发或处于成长期的资源型城市,可以试行设立稳定基金,以保障其财政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