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中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是刘易斯转折点到来的判断标准;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表现为相对剩余;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是由农业与非农产业的收入差距决定的,供给量是由劳动力转移后可能获得的净收入决定的,当劳动力的流动成本过高时,必然会出现一边过剩一边短缺的现象;由于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存量,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还远未到来。  相似文献   

2.
自2004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较大。为此,建议从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五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2004年以来,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但是,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影响较大.为此,建议从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条件,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快速转移,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加快农村市场建设五个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了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的大规模转移就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存在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地区。据测算,2002年河北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了160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8.7%。近些年来,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正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即农林牧渔业)转移到非农部门。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为此,考察和研究河北省非农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对于河北省有关部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风险、不确定性与社会资本对促进农民工迁移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新会 《经济论坛》2008,(9):127-130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而工业化与城市化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农村地区发展的层次、农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城乡社会制度的衔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7.
刘军 《经济纵横》1994,(5):31-33
简论劳动力转移中的机会不均等刘军近十年间,我国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有大约一亿农业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在这一转移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仅就劳动力转移中的机会不均等作一粗浅的分析。一、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之间的机会不均等自50年代...  相似文献   

8.
关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几点思考万先勇(中共江西省安义县委副书记)1、农业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在必行,但必须以保持农业稳定发展为前提。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能力的逐步提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走出家门、走向市场,朝非农产业大踏步转移。然而,...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这是我国加速城市化和产业化结构变迁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农民工已成为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尽管我国制订了劳动法来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但在落实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60年:一个村域(泰西)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太仓市泰西村是我国民族工业发祥地之一。新中国60年,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泰西村域的工业化和现代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08年,村域已拥有纺织、电子、五金等大小企业45家,80%的劳动力转移到以工业为主的非农产业就业。但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村域,现代农业仍加速发展,显现出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同存共荣的和谐局面。该文试图通过总结一个村域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互动发展的典型案例,折射新中国60年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性成就,并尝试把工农业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研究下沉到村域层面,探讨村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村域工农业互动发展的关系和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一、上海郊区社会发展现状1.上海郊区社会发展模式概述改革开放之前,上海郊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社队制”是上海郊区农村的主要模式。改革开放后,上海郊区社会模式由“社队制”迅速转变为“村组制”并继续发展。农业经济模式持续变革:上海郊区人口户籍登记非农化率也由1978年末的16.24%上升到2007年末的76.48%;上海郊区的城镇化率由1980年末的12.6%,上升到2007年末的43.91%;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时间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时间与国家实现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的时间相符合,而且随着工业化,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而加速。如美国19世纪末就实现了工业化,农业人口转移过程开始加速,到20世纪初期,美国农业机械化已取得很大成就以后,农业人口再次大规模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其  相似文献   

13.
李刚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10):246-248,255
过剩劳动力沉积于农业和农村是造成我国农村长期贫困的根源。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由于历史和环境的原因,当地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发展非农产业来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是解决这类地区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通过对宁夏南部西吉县酸刺村的调查分析来论述宁夏南部山区的非农产业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新形势对上海郊区的“农业、农村、农民”定位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这是上海郊区发展的必然,更是上海大都市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经济纵横》2012,(4):30-33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农村"三留"人员难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改变目前农村劳动力无序且过度转移的局面,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愈强 《时代经贸》2010,(20):41-42
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既是解决我国农村就业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现代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短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负相关,产业结构的短期变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负的影响;产业结构是农村劳动力转移Granger原因,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产业结构没有显著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产业结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可 《时代经贸》2013,(14):184-184,F0003
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完善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的河南现代农工业应该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规律,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经济分析了河南现代农业的多目标性等特征,探析了当前河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诸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等。最后结合相关经济学理论,从政府支持、利益机制、科技体系、资金投入机制、素质教育等方面探讨了促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人口经济学理论都认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劳动者素质由低向高转换的过程,是农业劳动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标志,因  相似文献   

19.
辽宁农村中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到城镇、转移到非农产业,才能缩小工业与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差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辽宁的三农问题。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在辽宁省内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者的实地调研情况,提出辽宁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在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八大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各经营主体间的关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静态与动态的平衡关系,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人才短缺的关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