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能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员工,我们要提上来,影响和阻碍企业发展的员工,我们要降下去;符合“企业人”标准的员工,我们要留下来,不符合“企业人”标准、影响企业文化的员工,我们要“请”出去。尊敬的员工,你可以影响企业的短期生存,但你千万不要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你可以影响企业的阶段发展,但你绝对不能影响企业的文化!——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与日本企业的人土探讨企业文化,你会对他们诧异的神色和茫然的表情感到惊奇,似乎他们对此不以为然。难道他们的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吗?但你分明从他们员工的举手投足间就可感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这又能做何解释呢?这种疑问,只有经过再三了解和深入思考才能茅塞顿开。是的,日本企业没有“文化”,准确地说,没有我们目前所说的和所做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不仅生产合格的物质产品,还要造就合格员工,不仅要见物,还要见人,见精神。企业文化正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南钢的中厚板卷厂是一个装备大型化、生产自动化、产品国际化的现代化企业,建厂三年来,以“和”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朋友推荐我去了一家以食用菌菇为主要特色的餐馆。这家餐馆取名“小背篓”,挺有生态经济的气息。“小背篓”不仅注册了村姑背着小背篓的商标,创作了“小背篓”员工之歌,还取得了“野生菌滋补保健火锅汤”的专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连锁企业百强”称号、中国食用菌协会“全国食用菌行业龙头企业”称号。更可喜的是,“小背篓”把食用菌做成了文化大餐,进到“小背篓”12家连锁店中的任何一家,你都会被“小背篓”食用菌文化所包围:墙壁、报架、内刊、手册、样单上到处都是食用菌文化的内容,使你似乎进入了食用菌文化展览馆;连餐桌上的小器具都是各类菌菇的模型,更不用说纸巾和筷子套了;“小背篓”蘑菇节已经举办了5次。作为消费者,我处处能看到“小背篓”企业在树立品牌形象上下的功夫。  相似文献   

5.
张之倩 《河北企业》2023,(5):137-139
在中国的全球实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的背景之下,经济持续发展为中国各个企业带来了许多机会。为了确保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持续发展,我们应当认识并且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为企业员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且还可以作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永恒力量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因此,基于“亮剑”精神谈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当下企业文化的不足之处为企业文化的完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但缺少执行文化的企业文化没有生命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任务,最终要在员工的执行中完成,企业的执行力集中体现在员工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提出.强化员工的执行力就是提升企业的执行力.而“执行力”的本质是“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和兴”文化实践年,如何确保“和兴”文化在矿厂落地,构建符合矿厂实际的、切实能为广大职工接受的,能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创造力行为文化,促进企业平稳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推动民族和国家发展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中国电信潼南分公司(以下简称“潼南电信”)践行集团核心文化理念,以文化指引前行方向,以文化凝聚发展力量,聚焦“六同”打造“六型”特色企业文化,努力营造“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的良好创业氛围。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促进企业发展质效、管理水平、员工技能、服务质量、团队凝聚力、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不断提升。潼南电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通信行业用户满意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电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本文从潼南电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路径入手,通过分析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原因,以期为业界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3·28”王家岭透水事故的认识,提出了山西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针对该矿难发生所暴露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思路,主要通过树立“安全人”理念和进一步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的安全机制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最后总结出安全文化建设对员工利益、企业发展以及社会安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不是为了企业文化而罗列的空洞的口号,文化是长期的积淀,不能一蹴而就,文化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要靠高层的良好表率和言行一致,要靠业务规范、管理制度的“硬性”机制保障,也要靠团队精神、员工关系管理、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等“软性”措施的护航;员工只有对文化理念认同,才能转化成为员工的行为,并最终实现我们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中外企业文化》2007,(1):50-54
开好一个门店,可以靠“老板”个人优秀;办好一个中型企业,就要靠一个优秀的团队;而管好一个大型企业就必须靠成熟的企业文化。不过,近年来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不止一种,不意无意间,“企业文化”被披上了玄妙的外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黄学书 《企业研究》2000,(11):54-55
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有些方法在不经意间被人经常采用,但对它们都缺乏比较专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关于如何发“红包”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类。 诚然,在众多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中,老板依据自己对员工业绩的判断,发放“红包”,对员工进行分别的奖励,可以激发他们更高的斗志,还可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但另一方面,如果老板的做法欠佳,也会带来负面效应,使员工之间猜疑攀比,企业组织内部人心涣散。 那么,该如何发好“红包”呢? 要以“红包”换“公平”对多年管理实践的研究表明,领导者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与下…  相似文献   

13.
于易 《企业活力》2002,(11):27-27
<正>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的一大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不少误区,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1.企业文化中的狭隘观念 企业文化固然成型于某一企业,但也要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更主要的是符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得到民众的广泛认可。有些企业中可能有一些已经形成的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企业文化,并使企业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它们的企业文化是狭隘的,仅仅实现了企业文化有关增强效率的内部职能,却远未实现用文化体现企业形象的外部职能。 2.认为企业文化是务虚的 有些企业领导对企业文化不重视,只关心企业的业务往来,只关心市场的占有  相似文献   

14.
微博互动     
《中外管理》2014,(2):18-18
@中外管理杂志:【卷首语】@狼化石杨光如果我们承认:企业文化首先是老板文化,那么文化的落地,首先就需要老板和高管去实践。而且,还一定要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上表现。因为但凡大事,都可以去“秀”去“装”。而小事,一则不抓眼球,犯不上表演;二则又常出现,装起来太累。  相似文献   

15.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骨干,已经完整地融于世界文化交流的有机生命体。在现代社会中,它不再单纯是一个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和企业员工养家糊口解决温饱的地方,而且还是企业员工实现自我表现价值、寻求精神追求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机构”。因此,企业不但要考虑作为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而且更要考虑作为“文化机构”的“精神实现”。只有建立一个符合社会发展的、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才能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16.
<正>于利益冲突中见格局,于管理细节中见功夫。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家风,我们也可以称之为“企风”,是企业员工认可的价值观和工作作风,是员工在企业日常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壮大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很多企业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咨询公司帮助打造企业文化,制作各种标语、看板、宣传片等,对员工进行宣贯,以为只要让员工记住这些文化内核,企业文化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就会向着公司期望的方向转变。然而,  相似文献   

17.
陶正禄 《公司》2001,(5):40-41
企业文化重在建设。当前,我们要抓任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机遇,在企业中深入开展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正确理解和把握其深邃的内涵,并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着力培育和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努力实现国有企业的振兴。 首先,提高认识,特别是企业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会和运用文化力的自觉性。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尽管在我国自二十世纪年代中期开展以来已有10 多年时间,但从现状来看,目前不少企业的成效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一部份企业对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要把握好企业改制与稳定的关系 企业是人,与企业经过“脱胎换骨、轻装上阵”的转换一样,员工在“企业人”向“社会人”的过渡中,承担了利益上的巨大“牺牲”,对这些同志的去留,理应采取“有情操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五、怎样用企业文化来增加企业成员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和减少他们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企业文化可以影响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的道德行为。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人们对行为后果的责任心,因而也会增加人们使自己的行为更符合道德的可能性;而不良的企业文化则会淡化人们对不道德行为结果的责任感,因而使这些行为更有可能发生。  相似文献   

20.
读者点评     
《中外企业文化》2008,(9):79-79
湖北读者汪尉文《员工发展战略的“四个基于”》通篇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四个基于”对员工从本质上给与了充分的“人文关注”。比如,“企业的员工发展战略,要在合理组织、有效利用企业人力资源上为企业经营作出长期、科学的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评估企业现有员工的使用率,预测未来工怍质与量的变化,制定近期和远期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对岗位和个人绩效进行考评,合理分配和使用人力资源;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招聘特定员工,使之融入企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