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跨越,云南的教育发展也很迅速,探讨了云南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
1977年,在历经十年文革浩劫之后,我国恢复了高等教育考试制度,至今已31年。在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逐步走向了“大众化”教育,并正向”普及化”教育过渡。1977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570万人,录取27万,录取比例仅为21:1,而2007年高校计划招生567万人,接近30年前报考总数,录取比例约为2:1。30年高考的录取人数从27万上升到了567万,共选拔出了3600万大学生。发端于1999年的普通高校扩招,使中国高等教育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54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总人数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21%。按照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指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时为“精英化教育”,达到15%时进入“大众化阶段”,达N50%则进入“普及化阶段”。由此可见,30年前社会事业百废待兴,教育处于“精英化”时期,各行各业人才奇缺,大学生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期待和依赖。30年后改革大潮波涛汹涌.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各行各业人才济济,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给大学生就业和发展等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迈向大众化,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数快速增加,到2010年,全国普通本科、专科及研究生在校学生人数达到2385万人,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7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699万人,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727万人,占到当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数的40%以上。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新成长劳动力的重要主体。尽管如  相似文献   

4.
车琳琳 《活力》2014,(14):34-34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的转变.不得不承认我国大学生从数量到质量都与以往不同.比如从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扩招以来短短3年时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5%(毛入学率就是在高等院校学习的人数占适龄人口的百分数)早在1973年.马丁特罗就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其中指出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为大众型教育,当达到50%以上时称为普及型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5.
杨静雅  汪栋 《企业导报》2013,(9):225-225
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独立学院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关注独立学院的成才教育不仅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势,而且有利于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丁琴 《管理观察》2011,(6):122-12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精英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要在大众教育阶段培育创新精神的精英人才,本丈重点介绍了在研究型大学进行精英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就我国精英化高等教育主要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到大众化,教育覆盖面变得越来越宽,更多的适龄青年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随着各高校录取比例的不断扩大,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的数量也随着大学生基数的增大而不断增加。文章通过梳理来自偏远地区的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压力的突出表现,进而对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缓释及疏导此群体心理压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文分析了高校扩招后高职教育的现状给招生带来的困境,提出了高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就业质量,加强招生宣传、塑造高职形象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高等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新的问题与困难不断涌现,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的严峻挑战。因此,掌握高校学风建设主要内容以及营造优良学风成为高校紧迫而现实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的压力要求高职大学生必须更新就业观念,实现由被动就业到主动创业的思想转变,文章从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入手,通过阐述各种创业意识的培养途径,提升创业能力,成功地实现由求职者转变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以及生源数量逐年减少和生源质量下降,高校原有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高等教育形势的需要。本文客观介绍了麦可思及其新生调查的做法,以期对高校管理尤其是新生招录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2.
唐榕  王雪明 《企业导报》2014,(11):34-34
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1998年至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年均增长21.7%,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超过20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中国青年接受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志辉  陈丽丽  包小玲  李玉杰 《活力》2010,(20):122-123
大学毕业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过渡,国内高校包括医学院校连续扩招,使得医疗卫生队伍不断壮大,医学生的就业难度开始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医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呈现上升趋势,医学院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教育,培养面向研制、生产、管理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建设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等教育模式,首先就应该为高校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结构科学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陈晓军 《中国就业》2012,(10):16-17
在二十年前,大学生无疑是知识分子或者社会精英的代名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时期,相应的毕业生就业也由原先的计划分配逐步转变为双向选择就业,即毕业生自愿选择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成为目前主要的就业形式。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通高校毕业生大量增加,给社会带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1999年,国家做出扩大教育规模的重大决策。截至200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1%,全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2300万人,已基本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提高了国民素质,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内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结构与规模在发生变化,其理财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在国家高等教育拨款未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黄冠琪 《价值工程》2015,(21):211-212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自扩招以来我国的确实现了高等教育精英式向大众化的转变,但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我国又出现了过度教育的现象,然而在过度教育的同时大学生又面临就业困难的局面,二者并不是谁决定了谁,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文章从过度教育的视角下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在这一过程中,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如何使两者协调发展成了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质““量“两个角度考察了精英和大众高等教育的内涵,分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探讨了整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培养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创业,是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旨在调查研究个人背景、高校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三个因素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