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起购买商品,很多人都会想到名牌。据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80%以上在选购商品时注重名牌,在农村也有50%以上的农民看重名牌产品,尤其在家电方面,农民首选的都是名牌。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产品受消费者青睐,除了在创名牌上下功夫,还得有淘汰“名牌”的意识。正因为眼下是品牌时代,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假冒名牌商品,诸如“世界名牌”、“国际精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等,“名牌”满天飞,让消费者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就拿白酒来说,目前我国只有17种白酒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监督与选择》2005,(10):59-59
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卷烟行业有16个品牌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其中,三年有效期满重新获得名牌荣誉的有7个品牌,新增加中国名牌产品名单有9个品牌。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我国由国家工商局认定了42件驰名商标,这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中国名牌”。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牌子只是“国家级”。我国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工业前500强,与“可口可乐”、“索尼”、“奔驰”等世界名牌相比,我国的名牌还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9月6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质量振兴纲要》实施十周年暨中国名牌产品质量兴市先进表彰大会。今年共有4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556个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受到表彰。在这场热闹的“名牌盛宴”中,福建省企业表现抢眼,共有25个产品(附后)成功问鼎中国名牌,其中新增17个,3年有效期满经复评再次获得“中国名牌”称号的8个,为此,福建省的中国名牌总数累计达76个,继续保持全国第五位。近年来,福建省名牌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品牌建设,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市场影响力强的福建品牌,并逐渐成为带动福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助推…  相似文献   

5.
首批涉嫌虚假宣传的无根据“世界名牌”和违规“中国名牌”、“中国公认名牌”名单公布40家企业“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6.
随着日益临近的中国加入WTO的脚步,中国商品融入全球一体化的日子已不远,走品牌发展之路,创造中国的国际名牌,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世界在期待着中国的回答,中国也需要有名牌在世界上芬芳。经理人,快拿出你的品牌,到世界名牌的花坛上去“争艳”吧!面对“入世”的世纪性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清醒地认识到,创树自己的名牌,是企业的立足之本,生存之深,希望之光。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短短15年,海尔从无名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上走出了所谓的“短缺经济”泥潭。许多省市把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创造名牌产品,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来实施,涌现出了一批像海尔、长虹、红塔山、雅戈尔、健力宝、蒙牛等国内名牌。但从我国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来看,真正享有世界声誉的国际性名牌还很少。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投资环境的日臻改善,世界名牌像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无论是在汽车市场还是民用品市场,无论是在快餐市场、饮料市场还是在烟酒市场,中国名牌都遇到了来自发达国家的世界名牌的挑战,我国民族工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历史阵痛期。特别是许多民族品牌的产品在人们的脑海里逐渐淡出,如“凤凰”、“永久”自行车、“北极星”钟表、“霞飞”化牧品等。  相似文献   

8.
名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力 的象征,代表了国家先进的生产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名牌体现了国与国 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因此在汪海看 来,只有创出在国际市场上站得住脚 的世界名牌,中国的企业才能在国际 经济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中华民族 才能不断强大起来。 双星品牌是我国民族品牌的一 个杰出代表。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 展,如今的双星,从单一制鞋的微利企 业发展成为鞋业、轮胎、服装、机械、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和企业战略国际化的汹涌浪潮,中国市场已演变成国际竞争的“波斯湾”。跨国公司挟着雄厚资本和赫赫品牌纷纷进军中国抢摊占位,名牌国际竞争全线铺开。在今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及早动手进行名牌国际竞争策划,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李鹏总理多次深刻指出,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工业不可避免地要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据市场调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咖啡、力士香皂等洋名牌,1995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到国外开拓市场,在品牌方面有四种办法:一种是自创品牌,这就是海尔之路;另一种是贴牌生产,这就是格兰仕、福耀等许多企业的路子;第三种是通过收购对方企业,以达到收购对方品牌的目的,收购后使用对方的品牌以开拓当地市场;第四种就是买牌生产,如浙江嵊州有几家领带企业生产的都是世界名牌领带,为获得品牌使用权,生产企业每年向名牌企业缴付几百万元不等的费用。交费之后,使用此品牌实际生产和销售了多少领带,名牌企业一般都不  相似文献   

11.
连续两年位列中国成长企业百强榜的德力西集团,以质量立业、名牌兴业、科技创新走过了20个年头。从1984年开始的求精开关厂时代,德力西集团董事长胡成中就觉得,“求精”就是要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一定要以质量立业。而在产品质量上去后,胡成中又感到,要把产品打向市场,还必须要有一个响当当的名牌,用名牌占领市场,把企业推向兴旺。这一点德力西也做到了。1999年12月,德力西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3年8月,德力西三类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4年其品牌无形资产达到28.28亿元。但是,名牌不等于市场,名牌不是永恒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洋名牌半有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90年代前期至今中国企业在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中创造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放心购买的标志。但也应看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窥视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纷纷冲入中国大门,以他们的名牌产品为开路先锋抢占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上充满了“潘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西铁城”、“日立”、“松下”、“福特”、“奔驰”等洋货,这些名目众多的洋名牌猛烈撞击着中国的民族品牌。据德国《商报》报道,外国公司生产饮料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品牌的局限与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透析中国品牌 中国最具权威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在1995、1996连续两年的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中,先后对100多个中国品牌进行了近乎国际评价标准的品牌价值研究和评估,从中得出结论:(1)中国企业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2)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3)品牌竞争提高了我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4)世纪之交,中国将出现名牌之间的竞争,一批具有向世界名牌挑战能力的中国名牌将脱颖而出。 2000年,北京名牌资产评估事务所参照国际最有价值品牌的评价标准,对中国最有价值的品…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简称名推委)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中国名牌产品评选的惟一机构。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不向企业收费。名推委郑重提醒广大企业,要辨别真假,增强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近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针对市场上大量存在的含有乱评比、乱排序的40种无根据的“世界名牌”和违规“中国名牌”、“中国公认名牌”首次曝光。对此,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宣传部长冯广平说,中国名牌产品的评价工作,必须在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统一组织下,按统一的要求和规定,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并规范操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15.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出台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方案(试行)》,决定从2005年开始,开展“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此举目的,在于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的要求,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名牌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名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评价工作方案(试行)》就评价机制、评价范围、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次全面实施新疆名牌战略的盛会,是一次新疆名牌向中国名牌、世界名牌进军的誓师大会。规格很高。 讲台上,正襟危坐的专家们,整整齐齐地高扬着中国经济学界黄金般的成色;讲台下,稀稀拉拉地坐着为数不多的听众。手机铃声此起波伏,时而进出会场的人,皮鞋摩擦着坚硬的地板。34家荣获2003年度“新疆名牌”的企业光荣榜,高耸在讲台旁,威名显赫。  相似文献   

17.
“立民族志气,创世界名牌”,这是从中国政府到民众对中国企业的共同期待。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瞬息万变,产品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而品牌的竞争、质量的竞争,将成为竞争的焦点。如今,名牌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中国的经济要想稳健地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名牌战略。所谓中国名牌,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18.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市场舞台,如仅有品牌却不能成为名牌,市场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残杯冷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平均年增幅在25%以上。在企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正悄然形成:“只有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权”。目前,各地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品牌尤其中国名牌的数量有直接的正向关系。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出现了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甚至已上升到区位品牌层次,典型的有“青岛家电”.“晋江运动鞋”.“郑州食品”.“佛山陶瓷”.“深圳IT”等。  相似文献   

19.
9月初,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2006年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后,一些名牌企业纷纷打电话向主管部门反映:不少个人或单位或中介组以主管部门领导和机关的名义,采取召开创名牌座谈会、名牌访谈录、名牌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软磨硬缠要求名牌企业捐资赞助参与活动,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某主管部门郑重声明:这种冒充主管部门领导和机关的名义,巧立名目,骗取名牌企业钱财的伎俩属于一种诈骗行为。同时,也发出呼吁:“莫把名牌企业当成‘唐僧肉’,谁都想吃它一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服装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企业经营理念由"重视质量"到"质量至上",再到实施"名牌战略",我们的认识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名牌兴企,名牌兴国,已成为国人的共识.经多年努力,中国服装企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部分品牌正逐步走向世界.目前,中国服装品牌已逾万种,但极少是世界名牌.现代服装企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质量、成本、人才的竞争,而是品牌的竞争.名牌战略是决定企业成败的生命线,是企业得以迅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国际名牌及名牌企业,才有可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