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琦 《当代经济》2005,(2):91-92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一一盈利性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运作机制的阐述,提出了现代商业银行运用金融创新产品有可能实现“高安全性、高流动性、高盈利性”的“三高”目标。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怎样客观地、科学地衡量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笔者认为 ,主要应从整体上衡量银行业的金融服务质量。通过对各国银行业的横向比较分析银行的规模、“三性” (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状况、业务能力、技术能力指标以及人力资源状况 ,此外 ,还要考虑银行业的监管、文化建设指标与金融创新指标等等。如果在这些方面银行指标良好 ,就说明其有良好的竞争力。对“三性”的考评 ,主要集中在资产充足率、资产质量、盈利性和流动性这四个方面。但考虑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能全面衡量我国银行的竞争能力。因此 ,…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 ,效益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与安全性、流动性既有统一的一面 ,又有矛盾的一面 ,在兼顾安全性、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效益最大化。要解决好“三性”之间的协调问题 ,单靠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实现。只有将资产与负债做为一个整体 ,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 ,协调资产与负债项目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搭配 ,才能实现资产与负债的最佳配合 ,以求在维持适当的流动性基础上 ,实现效益最大化 ,风险最小化。这也是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 ,商业银行抓内部管理应该以财务管…  相似文献   

4.
李桦 《经济师》2003,(6):216-217
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是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并严格遵循的三条重要原则。从根本上说 ,“三性”原则是统一的 ,它们共同保证了银行经营活动正常有效的进行。文章以各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基础 ,对我国银行类上市公司的“三性”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商业银行"三性"原则之间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盈利性较高的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比较差.本文通过对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产品运作机制的阐述,提出了现代商业银行运用金融创新产品有可能实现"高安全性、高流动性、高盈利性"的"三高"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业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中,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是三性的前提和基石,保持适度的流动性对维护商业银行资产的安全,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流动性管理因此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通过分析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今后工作提供一些有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以及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增强,银行业的经营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要在日益复杂的 环境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升自身竞争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基于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三性” 经营原则的上市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3家大中型上市银行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横 向比较各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差异,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风险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博弈分析陈学彬(上海财经大学)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是现代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银行)经营的三大原则。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通常对这三性原则带来损害并导致银行抗击意外事件冲击的能力下降,进而增大整个银行系统的风险,导致...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学习西方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在探索国有商业银行围绕“三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经营的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经济金融外部环境的不完善,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条件的缺欠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探索“三性”管理时困难重重,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渐进性又从客观上决定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渐进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想真正围绕“三性”原则开展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10.
资产负债管理,作为依循“相互联系模式研究”或“权变理论”,对资产负债组合关系进行科学及时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借以实现既定利润目标的一种有效活动,其实质是商业银行自我发展机制的理论升华和长期管理经验的科学总结。资产负债管理的理论内涵,就是依据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理,对资产和负债间的组合关系进行系统有效的监测与控制,并在优化匹配资产总量和结构、寻找新的负债来源的同时,保持银行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相互替代、合理协调,借以实现经营目标的观点的体系。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既包…  相似文献   

11.
<正> 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实。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充分性、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必将使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信贷风险明显增大。因此,商业银行要真正把资金当作商品来经营,以利润为主要目标,存款讲成本,贷款讲效益,实现资产的“三性”统一,成为杰出的风险管理者,就必须加强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这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现实选择。 针对银行信贷资产的现状和问题,笔者认为,探求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有效途径,应从强化银行信贷管理的运作内核和改善银行安全经营的外部环境“两极”入手,构建以风险防范—管理—监测—转化—保障为“链条”机制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个人消费信贷具有极好的安全性,适宜的流动性,较好的赢利性;由于“三性”达到有机的统一,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对改善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励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有效措施和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可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效地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协调银行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矛盾,分散贷款非系统性风险,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改善资本充足率,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出了若干具有创新意义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系统中,货币流动性必然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来达到其对市场流动性和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成了其影响传导的关键。这样,研究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商业银行信贷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视角。本文对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各地城市信用社正在陆续地组建合作银行,要使合作银行真正向商业银行转轨,强化信贷管理,以降低贷款风险,以效益兴行乃是当前一个十分突出而紧迫的核心问题。1.深化改革,加快向商业银行转轨控制无庸讳言,各专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已积极向商业银行转变运行,我们城市信用社也不例外,但效益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以及内部管理不够完善等。要想以最大合理利润为目标,就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效益兴行’”的经营思想。首先,要在全辖内营造追求利润为目标的环境和奋斗目标。处处树立以盈利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一、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和危害1.“流动性过剩”没有公允的精确测度。要解释“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了解“流动性”的含义。在经济学中,“流动性”(Liquidity)是指某种资产转换为支付清偿手段或者说变现的难易程度。由于现金不用转换为别的资产就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清偿,因此,现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年第一季度-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36家A股上市银行数据,考察外资持股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持股增加会降低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主要表现在对银行资产端和负债权益端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以及对银行表外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第二,外资持股增加通过补充资本的“资金”渠道,改善内部治理的“治理”渠道,提高金融创新的“知识”渠道,以及增强数字化水平的“技术”渠道,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第三,随着外资持股增加,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均会提高流动性创造,城市商业银行则会降低流动性创造,农村商业银行对流动性创造不产生显著影响。第四,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时期,外资持股增加会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由于本身所拥有的流动陛资产不能满足即时支付的到期负债的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债务的能力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金融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赚取较多的利润,一方面总是希望更多地投放贷款,另一方面由于负债的不稳定性,又要求银行存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应付经营中的流动性需要,以避免流动性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陈秀花 《新经济》2005,(4):88-91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 一般来说,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者的提现需求和借款者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前者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后者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往往面临不确定性,即所谓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商业银行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一般来说,银行的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者的提现需求和借款者正当贷款需求的能力,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前者是指银行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后者是指银行以较低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而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往往面临不确定性,即所谓流动性风险。如果对风险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流动性危机。简而言之,流动性风险是指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根据1997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以下简称《核心原则》)对流动性风险定义如下: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的可能性,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了其赢利水平。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会造成银行的清偿问题。流动性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