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戴明学说对国际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始终产生着异常重要的影响,其主要观点“十四点”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以下就戴明的“十四点”谈谈笔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质量管理大师的经典——对"戴明十四点"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大众标准化》2007,(12):42-45
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质奖",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企业的产品质量通常采取事后控制的方式.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引入,使得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质量管理十四原则中第一条就提到:要进行经常性的而不是一时的质量改进活动。企业应不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也将是全面质量管理(TQM)蓬勃发展。不断深化的世纪。如何有效地实施TQM,本义试就其实施要点作简要的粗浅的探讨。要点一:领导亲自参与已故的口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在阐述日本大全面质量管理(又称全公司范围的质量管理CWQC)时,强调全面质红管理只有在公司社长(总经工甲)不自参与的前提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如果只是授权给下属或通过支持下属来推动,则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人时能取得成功。这说法也符六戴明、朱”-t、费很堡姆。大罗斯比等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的理论观点,即企业…  相似文献   

5.
自二战结束后直至1993年逝世,戴明博士(1900-1993)对质量标准、标准的要求及审核认证,特别是对1987版ISO 9000系列标准一直有自己独到看法.随着标准和认证工作的日趋成熟,戴明博士的许多观点已构成了当今ISO 90002000系列的基础.在2006年的世界质量与改进大会上,道格拉斯·伯格与威廉·哈拉尔发表论文"戴明博士眼中的标准世界".作为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文章作者有幸曾在十年多时间内与戴明博士每月会晤,亲聆他的教诲.他们认为,ISO 9000系列的当前版本是一部集戴明博士的思想和观点之大成的著名文献,渗透于其中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理念--"体系",它的重点不是时刻关注组织结构上的变化,而是关注那些组织内部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持续改进,这些都是戴明博士曾经提出的核心观点.可以看出,标准的世界正在朝着戴明博士预期的方向而演化.通过对质量标准演变历程的回顾以及对戴明博士一些重要观点的阐述,文章揭示和分析了当今质量管理方法、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戴明博士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矛盾,指出戴明博士的理论对于建立和完善涵盖企业管理各个领域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戴明,一生集“统计学大师”、“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工业革命先驱”等多项桂冠于一身,一个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人,一个在日本名声大噪、达到荣誉的巅峰后再被美国人发现的传奇式人物。戴明一生获得的赞誉远非其他质量管理专家所能比。丰田汽车主席丰田喜一郎曾说过:“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对于丰田的意义。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  相似文献   

7.
戴明,一生集“统计学大师”、“质量管理之父”、“日本经济的救世主”、“美国复兴的导师”、“工业革命先驱”等多项桂冠于一身,一个对日本和美国都产生巨大影响的美国人,一个在日本名声大噪、达到荣誉的巅峰后再被美国人发现的传奇式人物。 戴明一生获得的赞誉远非其他质量管理专家所能比。丰田汽车主席丰田喜一郎曾说过:“没有一天我不想到戴明博士  相似文献   

8.
久米均 《中国质量》2004,(10):47-49
一、戴明奖的由来 戴明博士是美国数理统计学者,他与日本的质量管理的发展具有很深的关联.应日本科学技术连盟(以下简称:日科技连)之邀,1950年、1951年和1952年,戴明博士赴日举办了以质量管理、市场调查为主题的讲座,为日本数理统计方法/质量管理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戴明奖创立于1951年,戴明博士把讲义的版税捐给了日科技连,小柳专务理事向理事会提议将这笔款项作为基金设立戴明奖,获得了理事会的赞同.此后,戴明博士又将自己<抽样原理-Some Theory of sampling>一书的日文版税捐出.1953年开始,日本经济新闻社每年出资赞助戴明奖的附加奖项--戴明奖文献奖.现在,除此之外的相关活动经费,大部分都是由日科技连承付.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日本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戴明质量奖在推广普及质量管理方法,提高日本产业竞争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戴明奖给日本的质量管理发展带来了极大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获得戴明质量奖是一种荣誉,更代表一流的竞争力,它是日本企业追求卓越愿景的实现目标.已经获得戴明奖的组织会根据自己所处的经营环境,不断摸索时代所要求的最新质量管理理念,开发并构筑起适合自身的、最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华雨 《上海质量》2008,(3):18-18
约瑟夫·M·朱兰博士是举世公认的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2008年2月28日他走完了103年的人生之路。朱兰与戴明、克劳斯比一起被称为现代质量管理“教父”,三位大师级人物先后离我们而去。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质量管理圣经,已成为人类共同财富,全世界的管理界与实业界在分享他们的思想时,无不对他们表示钦佩之情和感激之情。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美国制造业在过去50到40年中所取得的成就与朱兰博士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1质量战略质量战略是指以质量为中心,以提供满意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理念,以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为目标,力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系企业长期全局性发展的谋划。为了保证企业的方向不偏离质量轨道,增强顾客对企业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信心,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必须不断改善质量。与之相应的质量战略构架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如图1所示:质量文化质量哲学与目标与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构成战略基石的核心业务图1质量战略构架2质量哲学与质量目标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和朱兰博士对质量都有精辟的论述。戴明认为…  相似文献   

12.
现代管理之父与戴明循环戴明循环(或称PDCA循环、PDSA循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有"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其后,美国统计  相似文献   

13.
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新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质理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高级阶段,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后来其它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实践中各有所长,各具特色,为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迫近,全面质量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并呈现出新的发展动态。 全球范围的质量管理活动 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面质量管理的成熟与发展本身就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结果。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1950~1952年应日本科技联盟的邀请,到日本…  相似文献   

14.
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质量春秋》2006,(10):31-33
PDCA循环模式作为科学的工作程序最早由美国的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后来由戴明博士带到日本,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中进行广泛应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也应用了PDCA循环模式。事实证明,PDCA循环适用于开展各种质量管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引言 线内质量工程学(On—line Quality Engineering),又称制造阶段的质量工程学,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针对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和产品管理提出的系列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基于田口质量观的质量损失函数。  相似文献   

16.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来的,所以又叫做"戴明环"。戴明循环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由"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休哈特控制图的发展史及其简介,统计过程控制(SPC)是1924年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首先提出的,其方法基础就是休哈特控制图(以下简称休图)。当时这一方法并未得到美国企业的普遍采纳,其后两个机遇使得休图名声大噪。一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后,1942年美固国防部邀请休哈特博士等一批专家,针对军需大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交货不及时等,制定了战时质蹙控制制度,强制推行统计质量控制(SQC),半年后即大见成效。二是休哈特博士的同事戴明(W.Edwards Deming)博士,1950年将SPC引入战后的日本,成绩斐然,经过了30年的努力,日本已居世界质量与生产率的领先地位,质量专家伯格(Roger W.Berger)教授分析,日本成功的基础之一就是对SPC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一、田口方法概述 田口方法是由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于上世纪70年代创造出来的解决稳健性设计的一种方法,它将数理统计、工程技术和经济学等结合起来,应用于质量工程中,其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开发设计阶段的线外质量管理、生产制造阶段的线内质量管理以及测量质量工程学.其中,开发设计阶段的线外质量管理分为: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和容差设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W·爱德华·戴明成名于他将统计过程质量控制的种子植入了日本.日本人非常善于学习,将数据驱动的管理(data-driven management)扩展到了公司的所有范围.其中之一就是1966年开创的将戴明的质量原则应用到新产品开发领域中的质量功能展开(QFD).  相似文献   

20.
引言 线内质量工程学(On-line Quality Engineering),又称制造阶段的质量工程学,是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博士针对生产现场的工序管理和产品管理提出的系列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基于田口质量观的质量损失函数,该方法以经济方面的系统设计为基础,使检查和调整费用与产品质量的经济水平相平衡,使生产工序维持在正常状态,降低不良品损失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