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巨大,城乡二元经济将长期存在。近10年,农村电商在中国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但当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城市电子商务相比,农村电商因其发展的环境远远落后于城镇,因此天然具有"普惠"的特征。分析农村电商的"普惠"价值发现:农村电商可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同时促进农村地区就业,减少外出务工人口的比重;农村电商可将原来农村扶贫的"输血模式"改为"造血模式",电商扶贫的"造血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的特征;农村电商能够将农村资源有效的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创造巨大的农村就业市场;农村电商能够明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普惠金融助力精准扶贫,不仅有助于降低贫困人口贷款成本,也有助于提升资金投放精准性。因此,全面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无疑是推进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必然要求。但基于精准扶贫视角来看,农村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普惠金融体系不完善、普惠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缺乏普惠金融机构以及普惠金融工具亟待优化等诸多困境。对此,为了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还需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加快普惠金融市场建设步伐,发展普惠金融机构,优化普惠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海外资源开发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类:企业自身因素和目标国及项目情况因素。而海外资源开发模式又与矿业项目开发阶段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应根据不同开发阶段选择相应的开发模式。初级勘查阶段宜选择矿业权申请模式和风险勘查模式;高级勘查阶段宜选择风险勘查模式、资产购买模式和股权收购模式;基建阶段宜选择工程建设换资源、BOT模式、安哥拉模式、股权收购模式;矿山运营阶段宜选择股权收购模式、租赁生产、买断矿产品包销权等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以及普惠金融减贫效果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减贫效应的作用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382个国家贫困县2010—2015年调查数据,从金融服务可获得性、金融服务质量等维度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指数,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精准扶贫背景下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非线性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城镇人均收入、农村人均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影响程度具有非线性特征,而且在贫困发生率较低或较高时,作用更明显;财政支持对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城镇人均收入具有正向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因此,脱贫攻坚应实施金融和财政的组合政策,当贫困发生率较高或较低时,强化普惠金融发展,打通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并有效防范普惠金融数字鸿沟;当贫困发生率居中时,强化财政支持,提升财政政策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张首顺  毛春梅 《水利经济》2009,27(4):11-13,16
为构建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在对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型行科学定位基础上,分析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以另分摊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城市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在初级补偿阶段和高级补偿阶段的生态补偿方式组合形式。  相似文献   

6.
后脱贫时代,金融扶贫向普惠金融转型。南宁市邕宁区金融扶贫模式的特点包括创新以政府为主导的"金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建立扶贫小额信贷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机制、完善配套农村保险服务体系。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邕宁区金融扶贫模式受到扶贫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扶贫小额信贷违背金融市场化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不高及脱贫人口自愿投保农业保险可能性较小等因素的困扰。从巩固扶贫成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创新"金融+N"扶贫模式、构建扶贫小额信贷担保基金、发展"保险+期货"模式、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疆吉木乃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畜牧业为主,农牧结合"是其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多年来,尽管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但受到资源贫乏、环境恶劣和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本文在2006年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线性支出模型,分析农牧民基本消费水平及其结构变化特征,旨在反映贫困地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为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二十年扶贫成效显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扶贫办成立二十年来,大理州的扶贫开发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1986年~1993年。1993年,全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42千克,超出当年温饱标准42千克,农民经济纯收入451元,超出当年温饱标准151元。全州贫困人口下降到了69万多人。第二阶段是1994年-2000年。这一阶段以50个扶贫攻坚乡(其中,省定47个,州定3个)为主战场,转移工作重心,实施扶贫攻坚。  相似文献   

9.
产权分化需要配套地方性制度才能提高政府支出效率,不同发展阶段必要性制度与充分性制度也存在差异。基于2009年以来的全国小农水项目样本数据,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共有"常规性财政投入与行政协调"、"市场化水费与农民用水自治"和"农民用水自治"三组地方性制度配置能够改善政府支出绩效,它们也依次是农田水利在落后时期、发展时期和发达时期的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农田水利事业主要处于向后两个阶段过渡的时期,主要驱动性制度是水价和农民组织,而支农政策导向和目标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政策滞后性降低了政府支出绩效。新时期的政策应该以同时深化市场化水价和发展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辅以设置常规性的财政投入制度和管水员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09年广东省“扶贫双到”政策的出台,在配合专项扶贫工作的前提下,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本文根据调查广东省阳春市河口镇的扶贫工作实施情况,对预防性政策、救治性政策、开发性政策等扶贫政策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贫困山区扶贫政策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此背景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的主要目的:一是脱贫攻坚战能否让部分农户更有意愿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二是发现具备不同特征的农户会做出何种生计策略的选择,为后续贫困治理提供决策支撑。方法 文章首先基于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扶贫效果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扶贫效果的分值;其次,运用Logit模型研究扶贫效果、农户特征对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结果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扶贫效果提高1%,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27.47%;增加0.067hm2(1亩)土地,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提高4.5%;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要生计策略的概率比不具备进城务工技能的农户低58%;增加1个劳动力,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的概率降低36%。还发现相对于传统种养(植)殖业和乡村旅游业,现代特色种养(植)殖业更吸引农户选择以务农为主的生计策略。基于稳健性考虑,采用bootstrap方法扩大样本量和加入冲击变量对Logit模型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测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扶贫效果和土地规模、外出务工技能、劳动力数量等农户特征显著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 性别、年龄、社会关系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在加入WTO五年过渡期满之后,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规范税收优惠制度;改以外资企业优惠为主,变以高新技术企业优惠为主;改以地区优惠为主,交以行业优惠为主;改以直接优惠为主,交为以间接优惠为主,内资企业将比现在获得更多的优惠,从而减少支出、增加收入。新法实施不仅有利于规范税收优惠制度、公平税负,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促进我国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具有多种类型,利益联结机制不同其行为特征也不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联结机制的选择具有客观性,没有初级与高级之分,发展新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因地制宜地构建多种类型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  相似文献   

14.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特征。农村扶贫政策的实施从生产能力、市场参与和缓解脆弱性等角度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和能力,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如果能够参加扶贫项目,其收入增长速度是非常可观的。扶贫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国农村减贫的进程,缓解了收入分配对减贫的负面影响,使经济增长表现出一定的益贫性。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瞄准偏差,是导致"益贫困地区"大于"益贫困户"的原因之一,未来的农村扶贫政策需要在加强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提高扶贫资金的瞄准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从八十年代至今,我国金融业经历了由过去的封闭、单一和垄断体系逐渐向开放竞争和多样化体系转变的过程。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存贷利差缩小,银行的传统业务风险增大,收益减少。目前,为了稳定和提高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不少商业银行不断扩大业务经营范围,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增加收入的突破口,大力推出以组合金融产品为主的个人金融服务业务。但同时这些中间业务的推出,对我国邮政储蓄相对单一的传统服务方式形成越来越大的冲击,邮储业务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很大。因此,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中国邮政金融在新的形势下,在激烈…  相似文献   

16.
如何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作用,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研究.在现实工作中,不少专项扶贫资金在投向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与现有的专项资金相互交叉,投入分散,专项扶贫资金不专用等问题,面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应该改进原有的工作模式.同时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应当进一步健全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改革扶贫资金支出管理方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解放后至2006年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3个不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利用1992—2006年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价格呈显著的正相关,同时,市场条件的完善有助于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增长;以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全年乳制品消费支出、乳制品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人均奶类消费量5个指标对城镇居民奶类消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划分为4类;最后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奶类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改革没能完全解决农村金融难题.近年来的农村金融理论研究和实践均表明,应从如何发挥农村金融功能的角度出发构建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由于农村经济本身的弱质性,构建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需要构建系统的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本文在回顾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成败得失的基础上,结合国外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普惠型农村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信贷扶贫政策与管理方式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近20年来信贷扶贫政策在中国的实践,回顾了信贷扶贫资金的规模及其变化、信贷扶贫的管理方式和主要成效。重点讨论了信贷扶贫在中国面临的扶持对象选择、贷款回收、贴息方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信贷扶贫管理方式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上海财经大学2019年"千村调查"数据,分析了在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阶段,子女随迁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运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处理子女随迁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样本自选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区、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及子女个体特征后,子女随迁使得农村家庭对该子女的教育总支出增加了50.50%,教育负担率提高了5.82%。其中,校内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了1.54%、校外教育支出负担率增加1.20%,学校生活费负担率增加1.48%,择校或借读费负担率增加1.59%。在影响机制方面,城镇地区更高的生活成本和教育成本以及异地就学政策的限制,造成了校内教育支出、择校或借读费支出的被动增加。同时,子女随迁一定程度提高了父母的教育期望,进而促进了对子女校外教育支出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