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房地产信贷为主体,房地产证券、房地产信托、房地产保险为补充的市场体系。房地产信贷一直是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大多数企业50%以上的资金依靠银行贷款。由于成本较高,房地产开发企业很难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融资结构失衡致使我国银行系统承受了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的逐步开展,房地产税收逐渐成为影响其价格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2000~2013年的房地产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通过选取变量和建立模型,对房地产税收和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房地产行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分配货币化等一系列政策的全面实施,我国住宅建设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行业之一。武汉房地产市场从2000年以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住宅市场发展更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也带动和刺激了房地产金融的发展,同时对房地产金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房地产市场将是一个蕴藏着巨大潜力和商机的市场,也是各金融机构势必展开激烈竞争的市场。一、武汉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1、经济运行总量。2001年度,武汉全市房地产开发总投资达151.39亿元,较2000年增长13.92%。总开工面积1,611.67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的比较、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翠兰 《金融论坛》2005,10(11):47-50
央行121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央政府及具体职能部门一系列紧缩房地产银行信贷的政策和措施,拉开了我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的帷幕。本文分析与比较了目前我国存在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企业上市、境外融资、投资基金和信托等主要的房地产融资方式运作的内在机理和宏观环境,以期正确选择和有目的地调整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据此,提出我国房地产多元化融资在近期内应选择“银行贷款 房地产信托”和“银行贷款 房地产投资基金”两种模式。同时,为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应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互动机制的构建、投资基金法的确立和信托融资中不必要限制的解禁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的比较、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12l号文件发布以来,中央政府及具体职能部门一系列紧缩房地产银行信贷的政策和措施,拉开了我国房地产融资多元化发展的帷幕。本文分析与比较了目前我国存在的银行信贷、企业债券、企业上市、境外融资、投资基金和信托等主要的房地产融资方式运作的内在机理和宏观环境,以期正确选择和有目的地调整我国房地产融资方式。据此,提出我国房地产多元化融资在近期内应选择“银行贷款+房地产信托”和“银行贷款+房地产投资基金”两种模式。同时.为保障这两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应对银行内部资产负债互动机制的构建、投资基金法的确立和信托融资中不必要限制的解禁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邱楚乔 《福建金融》2013,(11):34-37
房地产业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高度关联性的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其经济活动过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运作。因而融资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投融资金融创新滞后,推行房地产证券化是融通资金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从我国房地产融资和房地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当前我国推行房地产证券化需关注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外房地产证券化先进做法和经验,提出加快推进我国房地产证券化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信托——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出发,引出发展房地产信托的适用性,进而对其功能和在我国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其风险特征,并结合其优势和限制对房地产信托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房地产信托是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与之相关的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中介市场及房地产中介协会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形成了房地产中介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为房地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房地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建立健全的房地产市场中介组织管理体系,更好地为房地产业服务,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和衍生结构不良的行业局面,尤其是大多数一、二线城市商品房价格畸高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我国房地产市场所面临众多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是房地产税收制度不成熟。本文借鉴美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建议,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反映2012年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动态的特点,中国房地产业协会金融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了《中国房地产金融2012年度报告》,对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金融市场运行、房地产金融政策、房地产投融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现将《报告》转载刊登,以飨读者,希望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以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为目的的投资性房地产已逐渐成为人们一个重要的投资工具。为了使企业对房地产投资的会计处理规范化,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该准则与我国国情相结合,为我国企业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可靠、相关、可比的会计信息。本文就现行准则中存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进行质疑,并对该准则制定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再结合房地产的现状对该转换准则不对称的后果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现有的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不断上涨的房地产价格开始对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和货币政策实践也不断证实了我国房地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密切关系,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我国货币政策制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探讨了我国中央银行对房地产价格所实施的货币政策调控特点,同时也给出了货币政策调控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期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房地产价格反弹所引起的调整及其影响令人担忧.本文分析了近期中国房地产价格走势,并将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趋势与过去日本房地产价格飙升期进行对比,对今后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作者对我国合理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境外热钱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高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境外热钱流入我国的房地产,提高了房价,并助长了泡沫,给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境外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了如何更好监管房地产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刘铁彬 《新金融》2014,(2):38-41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也是商业银行贷款投放的重点领域,房地产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中占有较高的比例。该文深入剖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偏好房地产贷款投放的主要原因和当前房地产贷款所面临的风险,并从商业银行角度提出了防范房地产贷款风险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信贷的支持。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也会上升。本文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案例分析房地产市场与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关系。并为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史春宁 《新金融》2012,(12):35-38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鉴于房地产多元融资的强大需求,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房地产信托基金的试点工作,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政策及监管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协调监管机构、培养复合人才等途径走出一条从房地产信托产品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过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德国房地产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一支独秀,其稳定的房价得益于政府对房地产准确的定位和调控,以及独特的房地产金融。本文旨在分析德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的特征,以对我国的房地产调控提供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鉴于房地产多元融资的强大需求,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房地产信托基金的试点工作,但仍然面临着很多政策及监管方面的问题,要通过完善法律政策、协调监管机构、培养复合人才等途径走出一条从房地产信托产品向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过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调控背景下银行信贷风险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在其作用下,我国房地产进入了理性调整时期。基于此,加强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研究,探讨建立可持续信贷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银行信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防范房贷风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