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来,“非典”的影响已经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劳动力市场也同样不例外。由于“非典”的特殊传播途径,许多企业已尽量减少外出招聘事宜,求职人员在市场中也尽量避免长时间逗留。这样一来供需双方见面的机会减少了,成功的概率也降低了。笔认为在“非常时期”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为用人单位和求职创造一些特殊的招聘和求职的途径,从而使双方满意,提高劳动力市场中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2.
求职应该是应聘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但现在很多求职由于求职心切,过分看重求职技巧,结果陷入“技巧游戏”的泥潭,自尝苦果。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上海似乎是一夜之间流行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说法。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约翰逊所的一本书名,不知道书中有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员,我总在想:如果我们的求职朋友也能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职场“奶酪”在哪里,也许对我们获得求职成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求大于供的职场形势,迫使人们尝试着一些标新立异的求职方法来提高求职的成功率。“作秀求职”于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待业、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怀化市展溪县就业服务管理局巧建“三库”力促就业。 一是建立失业求职登记信息库。利用职业介绍所求职登记窗口和电话求职服务广泛收集求职信息,建立失业求职登记信息库,及时掌握失业和求职信息。  相似文献   

6.
沈美 《人力资源》2006,(23):56-57
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以至于不少应聘者患上了各种各样的“求职病”。想成功地跨入职场,不治好这些“求职病”是不行的。开启成功的事业,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正> 如果说父辈们经历的是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下海年代,我们这批2003年毕业生经历的则是一出生就在体制外的年代,求职与就业已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是“两厢情愿,来去自由”。随着用人制度的政革,人才的评价标准也渐趋多元化,“能者多劳”、“物美价廉”的人才使用观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一千个演员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用人单位都有各自的“理才”观念。求职者在不同的标准面前有此无所适从,就只好挖空心思去取脱招聘者;简历的由厚变簿、求职名  相似文献   

8.
给招聘方提个醒儿。如何?招聘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步。知己更需知彼,从“职求”到“求职”。一组“我的故事”也许能让招聘者入微地体察苦苦跋涉在求职路上的朋友之难。角色互换一下,或许会减少一些“误操作”。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求职喜欢“一步到位”,然而,现实常常与人们的美好愿望相悖,总想一下子找到理想工作的人们最终却往往对自己千挑万选的工作不甚满意。面对求职的无奈和尴尬,如今,许多人便尝试着做退后一步的选择——“二步到位”: ●先进“加油站”再上“高速路”南大毕业生田歌,  相似文献   

10.
每年8月都是各大高校毕业生忙碌求职的时候,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陈敏玲同样忙碌,但不是忙着求职,而是忙着向她正在求职的同龄人推销“求职用品”——平均每月6000元左右的收入,已让她能从容面对社会,无须挥汗如雨地在各大人才招聘市场奔走。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5、6月份,都是求职的高峰期。不要以为这时只有求职者才叫“愁”,招聘者也常是郁闷不已。为什么?“陷阱”太多。大家似乎都比较同情“弱者”,网络上多是给应聘者出招的,殊不知, 招聘者也是深受其害,这里, 就给我们负责招聘的经理们提个醒——  相似文献   

12.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余万人。在如此庞大的求职大军中,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胜出,“4P”营销策略提供了一条重要。“4P”原意指产品、渠道、价格和促销,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关键要素。4P营销策略同样适用于大学生求职,是大学生把自己营销给招聘单位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每年8月都是各大高校毕业生忙碌求职的时候,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陈敏玲同样忙碌,但不是忙着求职,而是忙着向她正在求职的同龄人推销“求职用品”——平均每月6000元左右的收入,已让她能从容面对社会,无须挥汗如雨地在各大人才招聘市场奔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时下,无论是在报纸杂志上,还是在广播电视里,“某某大型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某某届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就业再就业援助招聘洽谈会”等目不暇接,“招聘”、“求职”成为了近期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交流机构近万家,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大型招聘会几万场次。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各大院校连年的扩大招生,各类大中专毕业生成为大型招聘会上的主要求职大军。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要对象的招聘会一场接一场,招聘求职市场上呈现出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通过举办大型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极大地促进了人才流动,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在较大的程度上进行自由选择,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就业再就业。但是也存在着招聘会过多过泛、成交率低、信息交流不明确、求职成本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特约记者张兆东)10月22日上午8点35分,珠海市劳务市场开门不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求职者”,他就是广东省副省长钟启权。他坐到下岗职工求职窗口前,笑着说:“我来当一回下岗工人。”他详细询问了下岗职工如何求职,要办哪些手续,有哪些优惠待遇。当他  相似文献   

16.
每年的5、6月份.都是求职的高峰期。不要以为这时只有求职者才叫“愁”。招聘者也常是郁闷不已。为什么?“陷阱”太多。大家似乎都比较同情“弱者”,网络上多是给应聘者出招的,殊不知,招聘者也是深受其害,这里。就给我们负责招聘的经理们提个醒——  相似文献   

17.
一、网上求职“十注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求职越来越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网上求职有十个问题必须引起求职者们的注意。 其一,要目标明确。网上求职最忌盲目性。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求职目标(最好写在纸上,如营业员、业务员等),同时还要求明确求职区域。 其二,要积累网站。眼下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机构纷纷上网,为求职者提供了相当多的应聘机会,不要太注意网站的免费服务,其实,有的收费项目服务更好。找到理想的网站后最好把它收在“收藏夹”内,以便下次能迅速查询。 其三,要善选时间。上网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廖建国 《中国就业》2012,(10):63-63
9月5日,江苏建湖县人力资源市场新开发的就业信息发布系统、智能求职系统、自助求职系统正式开通,这为城乡求职者择业提供了新“帮手”。  相似文献   

19.
谈到工作,一般包括求职、找到理想职业和在职业上发展这些阶段。由于理想职业意味美满生活和幸福人生,所以求职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就求职的技巧,谈谈个人的看法。求职和招聘是一对矛盾。招聘就是“企业找人来工作”,求职就是“个体寻找工作以获取报酬”。无论是薪酬供给还是劳动力供给,企业和求职者一个是供,一个是求,是纯粹的商品供求关系。坚持这种观点,有助于理智地看待工作机会,既不被招聘广告迷惑,也不会自视过高。企业看中你只为一个原因:你能干活,你能创造效益。那么是什么阻碍了这种供求的结合呢?把原因搞清就能想出办法越过障碍,…  相似文献   

20.
对劳动法规知之甚少,成了不少求职者的软肋——每年在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时期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网上琳琅满目的招聘单位,社会上“遍地开业”的求职中介,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