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适应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快速转型,我国儿童福利制度亟待从选择型向普惠型转变。本文提出建立普惠型的儿童津贴制度,通过政府财政预算筹集资金,对全体有儿童的家庭提供现金补助,以降低家庭的儿童抚育费用,适度弥补中青年父母为照顾儿童损失的机会成本。建议该制度首先面向0~3岁儿童或者0~3岁的"二孩"儿童,今后积极创造条件逐渐将覆盖对象扩展到全体0~15岁儿童,并适时适度提高给付标准。经过定量的成本测算,即使是按照高标准(200元/月)向所有0~3岁儿童发放津贴,所需要的资金量最多不会超过全国财政收入的0.7%,该制度运行成本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2.
法国长期护理津贴制度分析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俊  李晓鹤 《保险研究》2015,(11):86-94
在老龄化和混合福利思想的影响下,法国改变传统长期护理津贴的观念,在受益对象、资格条件、筹资模式、津贴给付、管理方式等方面对残补式护理津贴进行了改革,兼顾成本控制和扩大受益面的双重目标,建立了以APA护理津贴为主要内容的长期护理津贴制度。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长期护理制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我国未来的长期护理津贴制度可以借鉴其发展经验,为亟需长期护理的高龄老人提供现金补贴,促进长期护理产业的市场化,尽快为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的长期护理保障。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框架逐渐完善,随着"儿童与福利"概念的提出,儿童福利逐渐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议题。文章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福利观的历史演进过程认为:儿童福利观是儿童福利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内涵外延等内容的基础性思想来源,反之,儿童福利政策也对儿童福利观的主流思想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儿童福利观具有时代性、动态性、融合性等特征;儿童福利政策尚待完善,儿童福利观仍需普及,形成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先进性的儿童福利观对于发展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建立儿童家庭寄养制度以来,联邦法律一直是影响儿童家庭寄养及儿童福利政策框架的主要因素。美国儿童家庭寄养制度经历了建立、发展以及改革阶段,强调寄养儿童的安全与永久性安置,并逐渐对大龄寄养儿童、预防性服务的提供、民族与种族问题开始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儿童家庭寄养政策的演变过程(1961-2008),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儿童福利制度兴起于1909年的白宫儿童会议,距今已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实案例,阐述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历程、内容框架和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6.
旨在解决老年贫困问题的高龄津贴制度在我国各地区已普遍建立起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论文在结合国际经验与我国高龄津贴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全国统一的基础普惠型高龄津贴制度。基础是指保障水平等于或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普惠是指只要满足一定年龄条件,都可以获得相应的高龄津贴。研究结果表明,以65岁作为最低资格年龄,以城镇408.13元/月和农村222.45元/月为标准,按照6%的年增长率,2013-2050年高龄津贴财政负担率较低,占财政收入的4%左右,且保持稳定状态,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帅磊磊 《金卡工程》2010,14(2):105-105
随着1959年《儿童权利宣言》和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文献的出台,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一直是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儿童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拟对儿童最大利益优先原则适用、离婚制度中的儿童权益保障等问题进行剖析,以期推动儿童权益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末,中央财经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文斌在《蓝筹地产评论》刊发《住房津贴代替公积金破解房改之惑》一文,认为“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很多都是体制性的,通过局部的改革很难解决”并“建议取消公积金制度”,由住房津贴取代住房公积金,认为此举“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住房公积金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决了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公积金领域的腐败问题。”真不愧是解疑答惑的专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操纵、控制儿童进行乞讨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民间兴起了‘微博打拐”运动。‘微博打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行乞问题。从长远看,要解决问题,必须尽快完善立法及社会救助体系。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的乞讨儿童救助体系的不足,建议完善立法、明晰相关部门职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强制救助制度,以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始于英国工党竞选宣言的英国儿童信托基金计划从萌芽到终止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作为一项普惠性的儿童资产福利,其设计理念体现了资产性、公平性、教育性、选择性和操作性等特征。从账户类型、父母态度、运营者观点、反对者声音和效果评价等多个视角,文章深入剖析了儿童信托基金的运行机制,并在新平等观、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融合和可持续资本来源等方面论述了其对我国乃至全球社会政策变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来看,职业福利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职业福利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造成了职业福利概念边界模糊,这也使职业福利成为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从蒂特马斯所提出的职业福利概念出发,通过职业福利与法定福利、附加给付以及社会政策的关系定位,针对广义职业福利范围太宽泛的问题,提出了强制——选择性的维度,对职业福利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并对职业福利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设福利社会是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但建设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西方福利国家已有60余年历史,中国福利社会刚刚起步;西方福利国家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福利社会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西方福利国家的意识形态是多元化的,中国福利社会则坚持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西方福利国家充满着国内外的政治算计,中国福利社会旨在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西方福利国家更多地追求"高福利",中国福利社会则强调"福利适度化"。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early nineties in Swedish starts a welfare stat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at allows the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operators in sectors emblematic of the welfare state, such as education, health, child care and assistance to adults. To date,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coexistence of private and public agent founded by the State, has not been free of obstacl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arising on a regulated market, in which the regulator seeks to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when a private operator, maximizing profits enter. We show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private operators in these markets, not necessarily leading to an improvement in social welfare, or an increase in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rvice. Achieving these goals means that the state is able to design efficient control mechanisms, which certainly has an associated cost.  相似文献   

14.
西方福利经济学发展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福利经济学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它的发展经历了旧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两个时期,探讨福利经济学发展的线索,有助于加深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可以为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保障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income transfer systems for low‐income families in the US and the UK try both to reduce poverty and to encourage work. In‐work benefits are a key part of both countries' strategies through the earned income tax credit and the working families' tax credit (and predecessors) respectively. But tax credits are only one part of the whole tax and welfare system. In‐work benefits, taxes and welfare benefits combine in both countries to provide good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lone parents to do minimum‐wage work, but poorer incentives to increase earnings further. But direct comparisons of budget constraints hide important points of detail. First, not enough is known about what determines take‐up of in‐work benefits. Second, th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in assessment and payment mechanisms and frequency between EITC and WFTC mean that low‐income families in the US and the UK may respond very differently to apparently similar financial incentives.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贫困问题是西方社会福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未成年人贫困内涵的界定存在从一维到多维,从生存到发展,从物质到权利的变化趋势,受此影响,对未成年人贫困的测度包括了家庭和未成年人个体两种分析单元,测度指标逐渐多元,表达形式则可以分为数量分析法、指数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三类,对于探索我国未成年人贫困问题研究及政策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提高国民福利是政府建立社会养老保险的最终目标。国外研究主要运用一般均衡方法构建代际交叠模型,从养老保险收入分配功能及其对经济增长(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的影响两个角度对不同养老保险模式的福利效应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然而,国内对如何在现有约束条件下实现国民福利最大化的探讨不够系统和深入。发展型福利思想为未来养老保险福利效应研究及政策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西方福利思潮笼罩下的中国福利研究缺少本土文化和具体研究场域的关怀,而中国现实却让中国人的"西方福利梦想"成为一种不现实的选择,因为我们的现代化不可能重走西方国家发展的发展道路。在市场和时尚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中国农村中传统的福利观念在逐步地萎缩,同时农民所享受的净福利也同时在减少。如此的现实刺激着我们要冲破西方、市场和消费主义话语下的社会福利定义,从而进行社会福利的再造,只要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回属于自己的福利内容并满足这种需要。老年人协会在村庄内正是承担了组织化再造社会福利的功能,如此我们才看到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