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微蒸同步条件下微波功率和蒸汽量变化对蹄髈烹饪效率、营养健康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同时探究适合于蒸烤微一体机的微蒸同步烹饪条件.结果表明,增加微波功率可以加快烹饪速率、提高脱油率,但是会降低食物的感官品质,微波功率400 W时效果更佳;蒸汽量增加可以提高蹄髈脱油率和感官品质,在10.5 g·min-1时效果更...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物的品质,要求食物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而且烹饪后其中的营养成分也要有所保留。现阶段,食物烹饪方法有很多种,同一食物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和味觉体验,但也会对食物的营养成分造成不同的影响。为此,本文针对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天麻的加工方法收挖的商品麻要及时加工,久放影响质量。天麻的加工一定要认真细致,不然的话会把辛辛苦苦栽培出的好天麻加工成次品,功亏一赘,收不到好的经济效果。天麻加工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笼蒸法用蒸笼蒸制天麻的方法称笼蒸法。此法加工的天麻色泽鲜艳,质量最...  相似文献   

4.
正一道普普通通的蒸菜,寄托着国人对美好日子的向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这种看似简单原始却鲜美健康的食物烹饪方式,一直贯穿于华夏农耕文明的全过程。1距今约4000年前,炎黄部族的先祖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蒸汽可使食物变熟,相对于其他烹饪方式,更能保持食物营养和原汁原味。从此,有别于烧烤煎炸的油腻和炖煮焖烩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烹饪方式的逐渐多样化,食物加工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流失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如何在烹饪中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烹饪为切入点,分析了食物营养严重损失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了烹饪中减少营养物质流失的对策,以期最大程度地保留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为科学烹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顾问》2009,(1):40-40
1.蒸制。先将采摘后的黄花菜堆在蒸笼内,厚约10cm,四面高,中间低,蒸架距水5cm以上,蒸笼上加盖。再加热待蒸汽上来后蒸8~10分钟即可出笼。 2.摊晾。将蒸好的花蕾堆放在竹席上,利用余热调制蒸制的熟度,收敛糖分,摊开晾一夜后再晒。  相似文献   

7.
中国烹饪技术源远流长,技艺精湛,众多食品烹饪技法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艺进行创新融合,既能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又能很好的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众多非遗烹饪技艺需要创新以便适应现代人们的饮食需求。比如在非遗烹饪技法中,腌制带来的高钠摄入可以通过改良风干技艺得到缓解;高脂高糖饮食—比如佛跳墙、甜品等,可以通过替换食材,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丰富的食品得到改善;传统的低纤维素饮食模式,则可以通过增减、合理搭配食材得到缓解,通过对非遗烹饪技艺的创新融合来调整、改进传统饮食的不健康之处,让人们更加健康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水溶性维生素是一类重要的食品营养成分,其含量少、稳定性差、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因此,在烹饪过程中,要注重对水溶性维生素的保护。本文从饮食烹饪角度出发,分析日常烹饪方法对食物中水溶性维生素的破坏,并提出科学合理的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9.
蒸制 蒸房建设:蒸房由一口大铁锅和在锅台上建一间小房组成.房的侧面和顶棚封闭,正面开门,房内用架杆分3~4层,每层摆2个筛,在房一侧上下各插入一支0~100℃温度计,用煤作为燃料. 蒸制:先将鲜黄花放在筛里,每个筛放5~6kg,厚度12~15cm,要求中间略高,四周稍低,呈馒头状,再将中间轻扒个凹,要装得蓬蓬松松,以便...  相似文献   

10.
糖醋排骨是一道十分受欢迎的家常菜肴,为提高产出效率,基于万能蒸烤箱的运用,以万能蒸烤箱为加热设备,首先以蒸制温度、蒸制时间为影响因素,设计实验以确定最佳蒸制时间和温度。通过试验分析可得对成品影响最大的因素有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加醋时间,并以此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加热组配为温度190℃、时间17 min、加醋时间为0 min。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大众的接受度最高,成品糖醋味适中,干香滋润,甜酸醇厚。  相似文献   

11.
陈文超 《现代食品》2022,28(1):25-2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菜品色香味俱全,还要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为满足人们对菜品的需求,厨师们需要归纳总结各种烹饪方法的优点,融合各类烹饪方法所长创新菜品,并从其他餐饮文化中吸收宝贵经验,为己所用,不断创造出新颖、健康和美味的菜品.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式烹饪方法,分析了中式...  相似文献   

12.
张翔 《现代食品》2022,(4):49-51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西方烹饪方式的不断刺激和冲击下,中国本土烹饪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开发出一条适合当前中式烹饪现状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13.
食野习俗与生物链缺失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食野习俗”及其引发的生物链缺失问题。“食野”是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需要反思的一个组成部分,民间的一些“食疗”、“食补”的传闻助长了食野习俗,商家的过度宣传,媒体的不当炒作又对食野陋习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食野习俗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生物链缺失,由于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因而更加猖獗;为了确保增产,农民不断增施化学农药,这样又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就限制或摒弃食野习俗和加快生物链修复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薇 《现代食品》2020,3(5):43-44,67
西餐以浓厚的地域特色,别具一格的风味流派,独特的菜品口味,讲究的餐桌服务和用餐礼仪,悠闲典雅的就餐环境与丰富多彩的西方饮食文化吸引着中国消费者.现如今,西餐以独特的表现方式,不断给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体验.本文主要通过对西餐"形"与"型"的分析,对西餐烹饪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微观数据调查和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理解农村居民绿色炊事能源消费背后的驱动因素,以期对农村绿色能源消费引导政策提供指导。方法 该文基于2016年CFPS的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Binary Logistic 回归,并采用变异系数赋权法对个人幸福感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进行赋权分析,重点分析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和客观幸福感对绿色炊事能源消费选择的影响。结果 (1)农村居民的主观、客观幸福感在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客观幸福感对男性组和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能源消费均表现出显著正效应。而主观幸福感只对女性组选择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3)幸福感对农村居民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主观幸福感只对东北地区的农村居民绿色炊事消费有显著正效应。(4)年龄小的女性群体更容易实施绿色炊事消费行为。结论 农村居民的幸福感水平的提升对于预测绿色炊事能源消费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袁德华 《现代食品》2021,27(3):132-133,13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餐饮业也越来越注重对菜肴的科学把握,从而达到膳食合理配置的目的。本文分析了烹饪材料及烹饪方式对膳食的影响,提出了膳食合理配置的相关建议,以为相关餐饮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