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甜 《绿色财会》2022,(1):48-53
文章以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卖空标的企业和非卖空标的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差异.研究表明:相比非卖空标的企业,卖空机制的引入会显著降低卖空标的企业的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卖空机制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发挥的公司治理效...  相似文献   

2.
褚天扬 《山西农经》2020,(5):88-91,149
近年来,我国企业进行了大量并购重组活动,产生了巨额商誉,也滋生了后续的商誉减值问题。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了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7—2014年的商誉减值问题,探讨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商誉减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商誉减值存在正向显著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企业,存在更严重的商誉减值问题,管理者自信加剧了并购的商誉减值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成本粘性现象,并以行为财务学视角来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管理者过度自信可以使企业的成本粘性增大。  相似文献   

4.
以2006—2013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TOBIT方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对股权激励之于高管离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同时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和产权性质对高管离职的作用。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降低高管离职率确有显著效果,并且,管理层权力与高管离职率负相关,股权激励在非国有企业的高管留任作用比国有企业更好。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管离职受股权激励方式的影响,即相比股票期权,用限制性股票实施股权激励,更能降低高管离职率。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员工持股作为一项激励措施,越来越受到上市金融企业的重视,但对于未上市企业而言,员工持股却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一方面,作为管理层来说,没有意识到员工持股的长期激励作用,更多注重工资、奖金等传统的短期激励,认为短期激励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作为员工来说,认为工资、奖金虽然不算稳定,但能够及时兑现,并且人也能走能留,来去自由。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员工持股的激励措施被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金环境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为例,运用案例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并进一步对其激励效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案例研究发现,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均有所提高,管理层也会更加重视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创新,并且在授权日、行权日股价有所表现,股票交易可获得短期超常回报。进一步实证检验表明,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对企业创新产出也有显著的激励作用。研究结论对中金环境乃至其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监管者相关政策制定、防控潜在内幕交易以及维护资本市场公平和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管理层激励与企业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激励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的讨论热点。本文通过对三者关系的研究,结合新的理解与认识,分析并讨论了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层激励和企业绩效三者中两两的关系,然后进一步综合,得出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中A股上市公司的2013—2019年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产品市场竞争、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信息度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的过多管理自信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企业所销售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也有着存在负相关关系;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可见,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计稳健性等具有一定调整效用,即当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高时,可以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从而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稳健性。本文为建立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从而提高企业会计稳健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业上市公司管理者报酬机制的状态对于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改善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委托代理理论、锦标赛理论、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分析了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命题.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尽快建立完善的高管薪酬市场化决定机制和监督体系以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以国有股减持为契机,大幅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持股比例以增强管理者改善绩效的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我国新兴转轨经济背景,以2006-2008 1年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在不同的治理环境下,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管理层激励和股权制衡结构)与股权融资成本的关系有何不同,以考察公司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机制对股权融资成本的交互影响是强化抑或是替代效应。研究发现,相对于治理环境较差的地区,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好,管理层激励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上市公司所处的外部治理环境对其管理层治理效应的有效发挥具有强化作用;相对于治理环境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所处地区的治理环境越差,股权制衡与股权融资成本的负相关关系越显著,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对其所在的外部治理环境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1.
高欣 《山西农经》2021,(2):126-1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世界大环境和我国实施创新战略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CEO作为企业中最重要的管理者,对企业运营以及决策制定有重要的影响。过度自信作为一种心理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行为判断。研究企业CEO过度自信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对企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09—2011年在深、沪两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SPSS17.0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了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管理者的年度报酬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与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管理层激励机制确实能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的日益增多和金融证券市场环境的逐渐成熟,很多公司学习外国的管理模式,公司对于管理层激励的问题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管理层股权激励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其中对股东价值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效果,尤其受到关注.随着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其管理层股权激励也大规模铺展开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深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所有制改革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两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前仍存在国企管理者市场化激励不足、国有资本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在激励不足、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内在激励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为实现我国国有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建立市场化的管理层持股和员工持股制度、建立市场化的国有资本产业结构优化激励机制、改革完善国企绩效考核和容错机制、构建国企民企战略合作共赢机制、推动混改企业公司治理的现代化并发挥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5.
股权激励制度在解决公司股东、管理层和核心研发人员的委托代理问题上做出重要贡献。本文从中兴通讯股权激励实施情况以及企业绩效变化情况入手,分析在股权激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t回归方法实证检验管理层是否利用年报语调配合商誉减值操纵。研究发现,年报语调乐观程度与商誉减值操纵具有正相关性;有业绩承诺的公司,管理层更倾向于发布乐观程度较高的年报以配合商誉减值操纵行为。在控制内生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民营企业中以及当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低、资产负债率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低时,管理层更有可能利用年报语调来配合商誉减值操纵。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商誉减值以及关于年报语调方面的研究,并为监管机构规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行为提供了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资本市场日趋成熟,股权激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解决管理者与所有人利益冲突的手段。股权激励的意图是将企业与管理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但其可能给予高管操纵盈余的动机,同时过于宽松的行权条件有可能成为为高管输送利益的途径,这显然与企业进行股权激励的初衷相悖。如何通过股权激励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与提升企业价值,成为许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A企业作为我国较早采用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其股权激励进程与我国股权激励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关键时间点具有一定的吻合性。鉴于此,本文将A企业作为分析对象,探究其自2006年起实施的4次股权激励及其动因,并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A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股权结构是否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产生影响以及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监管部门与学术界所密切关注。从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持股和管理层持股五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数据及财务数据,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的变化。实证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本公司股份,且持股更分散,同时股权激励的效果比股改前差。最后就所得结论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鉴于叶玲等学者研究发现,企业高管的过度自信可以提高高管的投资水平,提高了企业研发水平。为研究企业高管过度自信在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选取了2014-2016年"软件与服务"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管薪酬差距、高管过度自信和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创新绩效呈负相关关系,高管过度自信与高管薪酬差距呈正相关关系,高管过度自信在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创新绩效间起到正向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