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经典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认为市场竞争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其替代作用表现在市场竞争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以及市场竞争对国有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行为的影响上。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中企业不可让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经典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认为市场竞争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其替代作用表现在市场竞争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以及市场竞争对国有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行为的影响上.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中企业不可让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财务治理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而激励约束机制是财务治理的内核.风险企业财务激励约束机制主要体现为风险投资家对风险企业家的激励约束,主要分为货币的激励约束和权力的激励约束.货币激励约束是指变动的收益分配机制和分阶段的资本供给机制,权力激励约束表现为财务管理权、控制权的相机性以及控制权的隐形激励.  相似文献   

4.
张英明 《商业会计》2011,(35):36-38
现代公司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公司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这种分离有效地提高了公司的治理效率,但同时也产生了经营者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侵害股东权益等一系列新问题,因此,基于以上问题的公司治理理论也在不断创新。股票期权激励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其主要思想是将公司经营者的利益与股价挂钩,使经营者能够参与公司利益分享,解决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分离所产生的矛盾,减轻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我国股票期权激励在应用中尚存在许多挑战,因此,对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秦克利 《北方经贸》2002,(2):102-103
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所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等权能相对分离的基础上 ,重点是选择问题 ,其次是激励问题。长期以来 ,强调更多的是对经营者如何激励的问题 ,很少涉及对所有者、选择者的激励和约束问题 ,通过从经营者选择的角度 ,浅谈激励和约束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本文的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结构通过股权结构、董事会规模和结构以及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和动力的获得和创新战略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影响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治理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下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太明  梁威 《商业时代》2007,(9):59-60,44
本文回顾了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用其揭示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中的四个主要问题:股权过度集中,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不完善,缺乏对经营者有效约束以及公司控制权市场缺位。最后,在分析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和股权多元化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激励日益成为企业的一个核心问题。经营者薪酬激励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基础是公司治理结构,它的保障系统是经营者所处的外部环境,激励的核心是以市场水平确定薪酬水平,构成以基薪、奖金、保险福利、长期激励以及精神激励、职位激励等多元化的薪酬结构。  相似文献   

9.
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理性经纪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使得所有者对经营者始终存在“提防”心理。在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中,主要是站在公司的角度,单一地研究所有者对经营者以股票期权为主要方式的约束激励制度。但这种约束激励制度在解决代理问题上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在论述现有的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方法的基础上,从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研究公司治理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实证表明对股权激励的绩效需要客观和辩证地认识。股权激励的内在逻辑在于以约束和激励兼容方式将委托人和经营者的利益协调一致。我国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制度在取得既定绩效的同时,还存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掣肘,因而需要建立所有者和经营者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并加快经理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共同载体是企业组织,在这个载体中,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需要内部控制作保障。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失衡问题。其主要因素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完善有效的监控机制,信息和沟通系统不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加强内部控制,应改善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构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二者协调发展,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公司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以激励约束机制变化为依据,把美国公司治理变迁划分为经理人员控制权地位的确立、经理人员职权的扩大、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和从强调激励到激励约束并重四个阶段。美国公司治理变迁给我国以启示:没有一成不变普遍实用的公司治理模式;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的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的投资角色主要表现为“治理”,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细分后发现,网络权力高的非控股股东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并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主要通过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机会的控制来缓解投资不足,从而提升投资效率;在企业股权融资风险较高、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时,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突出。以上结论不仅丰富了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认知,对投资者和监管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春  赵欣宇 《商业研究》2004,(1):82-83,96
企业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密切,二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外部制度环境。由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很大程度源于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所以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出发,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5.
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难题.通过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研究,与公司治理的有关理论相结合,寻求两者的共赢区间,以扩大公司治理的有效空间,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用.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Following privatization in Russia, insider shareholders secured supremacy in their companies in most cases. The literature concerned with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Russia frequently shows too much affection to the claim that the arrangement when control is allocated to insiders is generally sub-efficient in the long run. It is often concluded that the current pattern of control has negative impact on the progress of reforms. This paper argues in favor of a more balanced view, which takes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firms towards stakeholders and the influence the latter have over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question addressed is how real the insiders' threat is in privatized Russian enterprises with regard to the advancement of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kable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agency theory literature by identifying relations between family control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Emerging literature supports the notion that family control creates strong incentives that have potentially competing influences on the manner in, and extent to, which intern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are utilized. A sample of 100 listed companies (evenly divided between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 is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es tha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family and nonfamily firms; and that family firms adopt optimal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This research finds evidence that suggests that family firms utiliz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from nonfamily firms and that these differences lead to performance differentials. Indeed, results suggest that family control creates, rather than negates, agency costs and future research may be well rewarded by pursuing this latter notion further.  相似文献   

18.
基于权力博弈的企业领导人更替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冰 《财贸研究》2007,(1):103-110
依存状态所有权理论和控制权理论都无法准确地解释企业领导人更替问题。本文认为,企业领导人更替是企业行为人权力博弈的结果。文章分析了企业行为人权力的来源、作用机理及谈判力变化与企业领导人更替的关系。区分了基于股权集中度和领导能力双纬度交叉组合的企业治理型式,建立了与之对应的企业领导人更替机制状态模型,并从企业领导人更替角度分析了企业权力均衡和制约问题,提出企业应根据权力分布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并指出即使是相同方向的改进策略,其具体措施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Sinopec’s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performance in the domestic capital market after its overseas listing. Results show that Sinopec’s governance system successfully evolves from a mandatory type to a voluntary type as a result of conformation to legal regulatory systems in the overseas market as exogenous forces and company voluntary decision-makings as endogenous forces. Sinopec takes the initiative to carry out corporate governance innovation,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ts performance in the domestic capital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