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铁路网适宜规模的确定可为研究和制定铁路网规划提供依据。在分析铁路网建设规模的影响因素、铁路网规模常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变量的选择、模型的建立和模型参数的标定和检验,建立以铁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人均GDP的关系模型为多元指数模型。通过以陕西省铁路网为例进行的分析验证,认为该方法适用于铁路网规模测算。  相似文献   

2.
铁路网规模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达国家已经形成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综合交通体系。从路网密度、运输负荷、网距和路网强度四个方面分别对我国铁路网与典型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推断我国铁路网规模相关参数的变化趋势,测算我国铁路网总规模应在14万~16万km。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铁路货运量、国民经济、铁路网扩展的协整VAR模型基础上,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铁路货运量随国民经济增长呈缓慢增长趋势,而随铁路网扩展呈较快增长趋势。在短期中,国民经济是铁路货运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铁路货运量和铁路网扩展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铁路货运量是铁路网扩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国民经济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结合呼和浩特铁路局运输辐射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分析区域铁路运输主要矛盾及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呼和浩特铁路局未来铁路网建设规划,提出加快铁路网规划建设、快速扩充运输能力的任务目标,以及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的对策与措施,以满足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建立铁路货运量、国民经济、铁路网扩展的协整VAR模型基础上,分析三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铁路货运量随国民经济增长呈缓慢增长趋势,而随铁路网扩展呈较快增长趋势。在短期中,国民经济是铁路货运量的重要影响因素;铁路货运量和铁路网扩展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铁路货运量是铁路网扩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国民经济变化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铁路将是未来我国铁路网发展的重点方向,在地方政府建设高速铁路积极性高涨的情况下,优化完善高速铁路布局方案十分重要和迫切.在对我国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研究,对高速铁路网概念的提出,高速铁路网发展目标的选择,布局思路和方法以及优化完善规划方案等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西部地区铁路网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采用连通度法构建数学模型,对西北地区铁路网规模进行分析预测。从服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对未来西部地区的路网布局进行研究,按照性质和功能的不同,将未来西部地区铁路网分为东西部的便捷通道、省区间开发性通道、对外国际通道3种类型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8.
中资企业面向非洲铁路市场,多以"广覆盖"的形式投入开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优化中资企业在非洲铁路市场布局以及资源配置,在分析非洲铁路发展现状、铁路网发展影响因素基础上,基于铁路系统需求度、铁路发展需求度分析非洲铁路发展需求,提出了非洲大陆49个国家高、较高、中、低4个等级的铁路发展需求度,同时提出非洲铁路市场开发策略建议,即:优化非洲铁路市场开发资源配置,分区域实施铁路市场开发及项目建设,创新合作模式、拓宽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铁路网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短板。考虑到黄河流域范围较大,各区域发展基础条件差异较大,为实现黄河流域铁路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科学研判、精准施策,建议加快推进高铁网建设,强化和完善普速铁路网,有序推进城际、市域(郊)铁路发展,加强铁路枢纽及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路网能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效益,同时需要把握好建设节奏,合理控制规模,保障黄河流域铁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协调、有序、良性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研究铁路网与区域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新疆14个地州(市)为例,构建铁路-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建立铁路-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9—2017年间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除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和石河子市外,其他地州(市)基本上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的状态,铁路网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协调作用不强,铁路网建设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网络密度较低,如果线路或车站发生故障导致行车中断,对铁路运输影响较大。以我国西北地区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为研究对象,根据主要城市的铁路客运量、人口和GDP等综合因素,选取40个城市作为节点,基于Space L空间构建西北地区物理网络,计算我国西北地区铁路网络的度分布和中介中心性。采用单个节点攻击、蓄意ID攻击、蓄意RD攻击3种模拟方法计算节点失效后网络的全局效率,以分析西北铁路网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西安、兰州、嘉峪关、中卫和咸阳对西北地区铁路网络的可靠性影响较大,应优先加强这些重要节点的连通性,以提升铁路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伊阿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沟通南北疆的重要通道,对于强化"安边固疆"交通基础、构筑绿色交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伊宁铁路地区线网及车站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研究伊阿铁路引入伊宁铁路地区的接轨方案。经综合分析3类运输径路方案后推荐与精河方向贯通方案。在接轨点方案比选中研究推荐布列开站接轨方案,指出布列开站选择本线中穿车站布置方案为优,精河—阿克苏方向跨线列车联络线设置应选择中穿方案。研究为完善伊宁地区综合交通网络、改善地区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正在打造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构建以铁路、水运为主的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格局。借鉴国外铁路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在论述我国铁路多式联运发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多式联运发展形势,提出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运输组织衔接、加快服务资源共享、强化联运装备协同、促进运营管理创新等铁路多式联运发展策略,以发挥铁路便捷高效、安全环保等比较优势和交通运输骨干作用,实现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和现代物流的网络、产品、业务、技术和模式融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西部铁路网建设的推进,路网特性愈加复杂,为保障网络运行效率及安全,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铁路客运复杂网络模型,设计各项拓扑参数,分析网络可靠性。以我国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为基础,选取西部地区105个站点,构建我国西部铁路客运复杂网络,采用不同攻击策略对西部铁路客运网进行攻击,分析不同攻击策略下西部铁路客运网可靠性。结果表明:我国西部铁路客运网的基本可靠性较差,受到攻击时网络瘫痪速度较快,服务可靠性较好,但部分节点压力较大,在日常运行中需重点保护,为我国西部铁路客运高效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市域铁路发展需求不断增加,科学制定市域铁路线路规划,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市域铁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市域铁路线路规划影响因素及结构模式选择的基础上,综合线路选择模型与线网规划模型的特点,建立市域铁路线路规划两阶段联合模型,先通过基于自身建设目标的线路规划模型中所得到较优备选线路集合,再联合基于轨道交通整体网络的线路比选模型的二次筛选,得出一个综合优化的市域铁路线路选择方案。以成德市域铁路线路规划为例,验证线路规划结果,为市域铁路线路规划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铁路互联网售票日益重要,随之而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3个要素包括:资产、威胁和脆弱性。我国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主要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基础环境的风险、外部威胁的风险、业务系统的风险、管理和人员问题的风险因素集合。基于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的架构和业务特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的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对某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子系统实际测试,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径向基神经网络原理和铁路客流时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铁路短期客流预测模型,通过径向基神经网络把客运量的年规律、周规律等时间属性有机结合,有效解决客流数据的复杂性和非线性问题。以T15次列车为例进行硬座席别的客运量预测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铁路短期客流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交通运输方式,高速铁路在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支撑和保障作用,区域旅游业基于快捷高效的高速铁路网得以快速发展。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以上城市为例,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长江中游城市群高速铁路网络建设是否显著提高了沿线城市旅游效率。借助引力模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对沿线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对提高沿线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作用随时间变化呈逐步增强趋势。高速铁路网络建设引起沿线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强度每提高1%时,沿线城市旅游效率约提高0.07%~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