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籍调查是依照国家规定的法律程序,在土地登记申请的基础上,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线、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证书作好技术准备。因此,地籍调查是土地登记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其资料成果经土地登记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由于地籍调查开展的区域不同,内容和精度要求不一样,所以它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地籍调查。我国农村地籍调查是结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除调查土地类型、面积、利用状况外,按规定还要查清各级行政区…  相似文献   

2.
搞好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工作为规范地产市场发展经济服务哈尔滨市规划土地管理局地籍管理处哈尔滨市城区地籍调查和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是从1991年开始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主要是建立机构,组建队伍,搞好培训,开展试点,按照先易后难的原...  相似文献   

3.
浅谈县级日常地籍管理宋辉东目前,全国不少市县已完成了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详查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土地登记工作,随着初始地籍的建立,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尤其在当前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并重管理、尽快规范土地市场的新形势下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已接近尾声,它主要是为了查清城乡每一块土地的具体情况,实现土地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结合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于工作中存在的如定义宗地及图斑、定位空地上的界址点、外业自检精度要求等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籍调查规程等相关要求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措施,以便为后续的城镇地籍调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籍管理信息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的作用地籍是指反映土地的位置(地界、地号)、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也可称为土地的户籍。地籍管理是国家为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评...  相似文献   

6.
地籍测量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龚伯云(湖南省安化县国土管理局)地籍测量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籍管理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县域内城镇、农村地籍调查实际,就地籍测量中几个问题浅论于后,供同行们参考。1地籍调查中单宗地图测制的几个问题对于土地登...  相似文献   

7.
土地立法应单列地籍测量条款地籍管理的核心是土地权属管理,而地籍测量又是权属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先决条件,国际上通常在土地立法中单列地籍测量的有关条款,赋予法律的权利和义务。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机构执行其管理意志的一种行政行为,地籍测量的成果一经审核批准依法...  相似文献   

8.
地籍跟踪管理之我见韩来举地籍管理是在土地全面管理中而采取的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的综合管理措施体系。它是土地管理工作的基础。结合当前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依据国家地籍管理中确定的内容,单就地籍跟踪管理问题谈点看法。一、跟踪管理是地籍管...  相似文献   

9.
地籍管理全覆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实现地籍管理全覆盖势在必行。通过阐述地籍管理全覆盖的含义,从地籍管理的业务出发,分别论述了我国地籍管理在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分等定级、地籍管理信息化中全覆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空间、时间、技术、法律法规等来理解和实现地籍管理全覆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范了城乡土地调查的数学基础和数据库建设标准,形成了城镇地籍数据库与农村地籍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基础,提出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论述工作流程和方法,研究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最后得出通过设置城镇范围内数据的打开和关闭功能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的方法是当前形势下比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地籍是土地管理的基础.不同的社会制度、历史条件下,地籍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地籍管理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逐步夯实土地确权、登记、调查等各项基础业务工作,加强土地产权管理等各项制度建设,积极推广高新技术在地籍中的应用,强化地籍成果的整理、汇交和共享,逐渐丰富地籍事业的投资主体、拓宽地籍事业投资渠道,全面推进了地籍的系统化、制度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不断强化地籍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卢新海 《中国土地》2004,(12):36-37
现行土地管理体制下地籍管理的特点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制,即城市土地的国家所有与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在这种土地所有制之下所实施的土地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保障型的管理,也就是说土地管理的主要目的和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提供用地的保障,这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与国民经济的主要关系。地籍管理则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它是国家为了取得有关地籍资料和为全面研究土地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作为土地管理的基础,地籍管理自然会受到土地管理体制的影…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变更调查要跟上新形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瑞森 《中国土地》2006,(10):36-37
土地变更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成果不仅为日常地籍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提供基础数据,而且是国家实施土地监管、检验耕地总量平衡、考核土地管理业绩的重要依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变更调查经费短缺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明确了土地调查的职责。原国家土地管理局为加强土地详查后续工作,使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定了《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  相似文献   

14.
地籍资料组卷建档方法的探索江波军用土地地籍资料是在土地详查过程中形成的以文字、图纸、表格、材料等形式反映出来的具有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是我们依法、科学、合理地管理军用土地的重要依据。认真做好地籍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组卷建档工作,加强对军用土地...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籍信息系统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地籍信息系统持续发展的思考胡存智张述升随着土地管理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地籍管理各项基础工作的逐步深入,各地对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愈加重视,纷纷配置硬件、软件,开发和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从总体上看,真正成功实用的系统仍然很少...  相似文献   

16.
地籍档案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及时、准确地为土地所有权人、土地使用权人提供土地产权资料,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城市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我们认为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反映地籍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都是地籍档案。为了充分发挥地籍档案的作用,就必须把地籍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地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主要有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编研等。下面谈谈这些程序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地籍档案管理要求地籍档案的管理除防止档案的损坏、延长档案的寿命…  相似文献   

17.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中GIS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土地管理各项业务工作的全面开展 ,特别是城镇地籍调查业务的完成 ,各种数据、图件、文字资料急剧增加 ,地籍信息量越来越大。相应地日常地籍变更工作也越来越频繁 ,使得传统的地籍信息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地籍管理的需要。由于城镇地籍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空间地理数据及其附属属性数据 ,而GIS则是运用拓扑学知识来处理空间数据及其属性数据间的关系的技术。因此 ,GIS用于城镇地籍管理能将图形数据与相应的属性数据联系起来 ,实现图形的拓扑查询以及图形、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 ,同时 ,也可实现地籍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由此 ,…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日常地籍调查对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日常地籍调查质量控制的概念,并试图根据质量管理的基础理论.探讨了日常地籍调查及其成果这一特定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如何管好、用好地籍信息,并保持信息的现势性,是国土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圳市规划国土局罗湖分局近年来在此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本文以该分局为例,介绍了其地籍工作的发展概况,总结了多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地管理工作,服务特区建设,提出了规划和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山区地区宅基地地籍调查效率,促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开展,以恩施市三岔乡三元坝村、燕子坝村、阳天坪村三个行政村为例,分别采用简易地籍调查法和数字地籍调查法对宅基地进行调查,并对调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要求前提下,简易地籍调查法相对于数字地籍调查法可节省40%费用,提高30%效率。采用简易地籍调查法进行山区宅基地调查更具有可行性,对类似地区开展宅基地地籍调查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