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我们回首2004年以前的中国汽车市场时会发现,其“井喷”式增长的车型主要是乘用车产品。然而,2004年却风云突变,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三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重卡更是风景这边独好,其市场增幅是各种细分车型中最高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元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势头,盘点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有五大变化影响着2006年国内乘用车各细分市场的格局,而且对全年乘用车各细分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乘用车市场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用车是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汽车,普通居民是乘用车消费的最大用户。乘用车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体力量,产销量约占汽车产销总量的80%,2009年以来,国内乘用车市场经历了由低迷到复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05年的中国SUV市场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市场。从2003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掀起了SUV热潮,越来越多的用户逐渐认可了SUV的实用性特点。而在2004年,作为乘用车整体市场的一部分,SUV领域并没有做到独善其身,其销售走势和整个乘用车市场基本一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车工业建基于商用车,多年来,高用车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驱动主力。近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乘用车市场火热跟进的情况下,两用车依然保持了大于50%的市场贡献度。2003年,全国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41.92万辆.轿车销售197.16万辆;2004年载货车和客车合计销售274.46万辆,轿车销售232.65万辆,然而,2005年商用车与乘用车的市场结构终于由不断的量变引发了质变。19月.全国汽车销售413.62万辆,其中商用车13330万辆.乘用车280.32万辆,商用车对汽车市场的销售贡献度降为32.23%.商用车引领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被打破了。  相似文献   

6.
《销售与管理》2008,(1):101-101
在2007年,乘用车市场产品加权平均价格累计下降5%,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演变成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统计显示,国内乘用车市场持续景气。在2006年末中国私家乘用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而根据2007年1-11月份的销售数据,预计2007年全年销售增速可达25%,2008年销售增速在18%-20%之间。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经过了连续6、7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增幅会有回落,增速会放缓,不过可能还会在10%以上。其中,乘用车市场应该会保持稳定,个人消费不会有太大波动。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要召开,但是,奥运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应该是局部的,局限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而且,奥运环境下,国家将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导,因此,我们判断,从全国整体形势上来看,乘用车市场不会有很大变化。商用车市场就不同了,我们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8.
邹晓 《商场现代化》2008,(17):129-130
<正>目前,在国际市场,丰田汽车公司在产销总量上已赶超多年来一直处于全球"老大"地位的通用汽车公司。2007年,在中国的汽车市场,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在乘用车市场上占据领军地位,日系和德系高速增长,美系表现稍差,法系等其他欧洲厂家和韩系表现较差。占据份额最大的外资汽车品牌已不是德国大众,而是丰田、本田、日产和马自达为代表的日系汽车。(见下图数据)。可见,日系汽车在乘用车市场份额呈现出一路上行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200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摆脱了2004年的困境,乘用车销量达393万辆(包括交叉型乘用车),同比增长21.4%。采用车各车型都有所增长,其中MPV销量为15.58万辆,同比增长42.76%(中汽协数据),是乘用车中增长率最高的车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09年我国乘用车市场整体及各车型市场的发展情况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乘用车进出口状况及主要汽车企业的相关情况,探析了影响我国乘用市场供求的主要因素,最后对2010年我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