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价到底涨了多少 作为高房价的直接声讨对象。开发商再次玩起了已不新鲜的“乾坤大挪移”——将房价上涨归咎于地价上涨。地产界大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即是“地荒论”的代表,“北京房价飙升就是因为过去一年土地供应不足”。  相似文献   

2.
北京2006年土地供应计划公布,高档住宅用地将受限。分析人士表示,高档房供应过多.而低档房供不应求,政府试图通过土地“闸门”来调整楼市供应结构.进而影响整体房价。但今年土地供应仍难根本缓解开发商的地荒,土地出让的价格估计依然会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3.
《江苏楼市》2005,(7):6-9
不少房地产商为了炒作房地产获得“暴利”的回报,到处鼓吹“地荒论”,这尤以那些明星似的房地产商为盛。有一位很有名的房地产商说“北京四环内的土地供应越来越少”,这成为他“土地供应严重不足”的主要依据。这种推论是错误的,成熟的市区当然土地供应特别新土地供应会越来越少的,这与一个城市土地供应是否充足没有关系。美国纽约的曼哈顿可以说是没有一平方米的土地可供应的,但我们不能说纽约用于盖房子的土地不够。房价上涨一是因为土地的稀缺性,另一个则是由于单位土地创造的价值增加,土地租金相应上升,别有用心的鼓吹“地荒论”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作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房地产》2005,(8):10-19
又到“8·31”。如果说去年国土资源部第71号令规定的“8·31”土地大限,让房地产业界历经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土地革命”。那么,一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新生的问题还是革命的成果已经显出端倪。一年来,从“8·31”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拍、挂”,到金融方面再次提高门槛;再到5·11国八条,一步一步可谓目的明确,步骤清晰。这三步,如同三只有力的大手,是对房地产业三大命脉的调控,更是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一次洗礼。一年中,“地价房价谁抬高了谁”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针对有人说的“地荒论”,政府部门一致驳斥。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商手里逾期两年以上未开发的土地就达40万亩,根本不存在某些利益集团所说的“地荒论”。北京市国土资源局表示“土地成本只占房价两成”。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披露,“北京市的用地可满足10年需求。”针对一些房地产商将房价上涨的原因归结为地价决定房价,政府和许多业内人认为房价上涨缘于综合性因素,最主要是需求引起的。一年中,有的房地产企业更加成熟了、理性了,有的企业退居二三线城市,有的则已经开始退出房地产市场。一年中,我们共同见证,看到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逐步规范,看到的是真正将房地产接近市场化的一个推动。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业内大多数人认为我国房地产业全新的局面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5.
4月24日.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闭幕。作为论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房地产业延伸出来的“中国房地产发展前景分会“被安排在23日晚间举行,会议一直持续到当晚接近凌晨时分。其间,所有的议题都是被媒体反复炒过的话题,开发商们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就在此次会议上,开发商们否定了过往有关房地产泡沫的所有言论,明确说,“中国房地产没有泡沫。“一向并不否认有泡沫的潘石屹这回也改了口,说目前最主要还是土地,只要扩大土地供给,房地产市场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此前,北京房地产市场一直有开发商持地荒论,他们说,可供开发的土地在政府严格限量后变得稀缺,这直接抬升了房价,造成今日高房价、高热度的被动局面。地荒论成为开发商向政府伸手要地的一次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东南置业》2005,(88):10-11
2005年的商品房开发用地绝不可能发生地荒,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行为的不规范,是房地产市场扭曲的主要原因,如果只是抑制住房购买需求,不增加商品房的供应,也是很难解决房价继续上涨的问题,我们的地方政府一直关注房价的上涨,什么时候也关注一下土地拍卖的价格?高房价的支撑是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7.
《楼市》2007,(17)
地价的高低,取决于对未来市场和产品的预期。有专家指出,目前杭城影响房价快速上涨的主要根源在于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使得房价一涨再涨。土地储备是开发商的基本策略,一直以来杭州的土地市场都处于不饱和状态,加上前两年宏观政策的影响,许多开发商都处于"手中无地"的状态,今年楼市回暖,土地供应也开始放量,必然导致土地市场火爆,截至目前杭州市已出让土地4193.49亩。  相似文献   

8.
2005年11月1日起,浙江省将对三级国土部门的政务信息是否全部公开进行检查,其中房价成本清单作为一项政务信息的新内容,将对社会正式公布。这也是继福州、南京之后,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房价成本的省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就一般意义上来理解,公开房价成本的本意是想通过公开房地产开发商在商品房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明细,起到打压目前房价过高的作用。但问题是,此举真的能够达到有关部门所预期的目的吗?舆论所普遍认为的公布商品房成本清单是“撬开了房地产业内幕的冰山一角”的说法又是否真正能够如愿以偿呢?而面对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反对和业内专家的“不便评价”,老百姓们纷纷发出疑问:难道房价成本公开,真的没有任何必要吗?  相似文献   

9.
杭州房价高、地价高的一个效应是,常成为“楼市泡沫”论的靶子;男一个效应是,拿地门槛高,外地开发商难通过购地进入杭州楼市。于是杭州的地主就一定是个“土地主”了。  相似文献   

10.
风向     
《房地产导刊》2006,(10):6-6
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将直指房价;国土资源部拟调整商品房供地结构;平抑京城房价已到尖峰时刻;国家政策性银行“输血”中低价房市场;开发商囤积土地将被限制。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房地产开发商拥有土地的数量以及获取土地的价格.在业界一直被视为绝密.购房者对此更是一头雾水虽然建设部对“地荒论”作出过驳斥,但在不少地区,土地价格、待开发土地面积等信息之不透明、不对称.己成为推动住房价格飒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房市成交量萎缩,房价还在上涨,形成了无量空涨的态势,买卖双方都在观望。有一种来自专家学者的主导结论,认为是土地供应不足造成住房供应不足,而需求仍然强劲,导致市场供需失衡,房价必然上涨。那么,这种观点正确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2006年第7期刊登了《房价高不是“招拍挂”惹的祸》(以下简称《惹祸》)一文。作者认为:“地价推高了房价的说法缺乏充足的依据,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很容易找到批驳这一说法的证据”。“房价是由市场决定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成本只不过是一个参照指标”。“某些开发商之所以咬定了是高地价导致了高房价,一则是给自己卖高价找个理由,再则就是想将百姓的责难引向政府,特别是引向严格土地管理的政策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制度。”笔者认为该文这些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北京房地产》2005,(10):8-15
近日,本市39宗土地即将公开入市交易。这批土地中,住宅及配套用地近200公顷,商业等其他用地60公顷。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的网站上挂出的项目用地汇总表中,城八区即将上市交易土地最多的,依次是朝阳、丰台和海淀,而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则各有一块。国土资源部和北京市国土局多次表示,北京不存存所谓"地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可用作开发建设的土地还有1150平方公里,平均到每一年可供应的土地也有70平方公里,北京土地的后备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不存在有些人在外面炒作的"地荒论"。另外,对于"地荒"引起房价上涨的观点,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张维副局长也表示,近期,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就地价与房价问题,做了专门的调研,最后的统计数字显示,结合国内32个主要城市的数据,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地价因素只占商品房成本的23%。而北京土地占成本比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数据为22.98%;上海的土地占成本比相对更低,土地只占总成本的16.15%;广州则更低,为11.4%。总之土地占房地产商开发项目成本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政府在驳斥这些观点的向时,也在积极调整市场。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推出的39宗土地,一入市迅速引起业界普遍关注,态度、看法各不相同。且看本刊记者集体采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产市场》2008,(7):62-64
近期楼市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深度调整现象地震又给成都地产市场再添不确定因素。楼市调整期开发商资金压力明显地震前后,成都市的地产市场主要有以下表现:——目前房价无法支撑起去年开发商高价竞得的土地去年,成都市土地市场竞争激烈,开发商积极竞地造成住宅类土地楼面地价跳涨,增幅高达93.67%。土地成交金额大多在2000元/平方米以上,甚至出现了7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价地。  相似文献   

16.
“限价房”是2006年“国六条”政策实施之后的产物,当时国务院相关文件称之为“两限两竞”商品房。所谓“两限两竟”即“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竟房价”。为降低房价,解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政府实施土地供应时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中国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通过对全国270个地级市土地出让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中国城市土地供应存在明显的“内部失衡”和“空间错配”。在城市内部,住宅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比例明显偏低。在空间分布上,一、二线城市的人均用地供应明显少于中小城市,东部地区的人均土地供应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到更严格的限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人均“招拍挂”土地、人均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的供应量对房价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供地总量对房价影响微弱;土地供应“空间错配”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的城市之间。  相似文献   

18.
“土地荒”频现浙江省温州市国土资源局用地审批处处长朱剑云自称是“温州最忙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半个多小时里,不断响起敲门声;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主题只有一个——土地。据朱剑云介绍,温州历来是人多地少,“寸土寸金”。浙江省缺地的不只是温州。在全国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市,很多企业同样受着土地的煎熬。由于土地供应减少,近年来义乌房价节节攀升,三年前的房屋今天升值三倍,市场上还很抢手。“现在是企业等项目,项目等土地,数以千计的企业都在排队等地。”浙江省统计局储小华副处长对记者说。“稀缺”与“闲置”并存但土地紧缺,…  相似文献   

19.
张子 《企业导报》2005,(6):37-37
这两年,武汉房价和全国房价一样,一个劲的涨。涨价是有原因的,地价涨了,建筑成本涨了,房价自然得涨。房价谁说了算?开发商。房价是他们定的呗。  相似文献   

20.
刘海迅 《国土经济》2008,(19):76-77
建设部等9部门2006年在其联合制定《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中,曾明确“土地供应在限套型、限房价的基础上,采取竞地价、竞房价的办法,以招标方式确定开发建设单位。”这种做法被简称为“双限双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