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势头强劲,服务贸易已经超过货物贸易成为当今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刺激贸易增长的新动力。目前黑龙江省服务贸易规模与贡献持续扩大向好。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将是推进黑龙江省贸易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伴随"十三五"时期陆续出台的关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政策,黑龙江省应结合当前服务贸易实际运行情况,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建设,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黑龙江省服务贸易领域信息化蓬勃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深耕东北亚传统市场同时拓展"一带一路"新平台,以"一带一路"引领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切实提高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泰国于2013年10月发表了《中泰关系发展远景规划》,其中涉及众多服务贸易合作领域,双方以服务贸易发展理念、服务贸易发展方式、服务贸易产业结构、服务贸易官方合作的创新为基础,促进中泰双边服务贸易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平台经济理论,首先构建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平台经济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依据此框架,以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参照区,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功能定位进行反思。结果表明:当前以"金融+服务贸易+科技"的功能定位模式超前于现实中的自贸区平台经济条件,并认为至少在5~10年之内,上海自贸区的功能定位重点应该以金融服务创新和投资便利化为中心,通过货物贸易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科技创新来促进金融改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当前政府重点要对平台企业或平台提供者在合同的组成、规则及结构等内功环节上狠下功夫,同时要大力提升自贸区的供需双边市场环境。这一研究为推进中国其他省市区自贸区的稳步快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服务贸易涉及部门众多,行业管理和贸易促进分属不同部门。商务部工作重点是发挥好服务贸易牵头部门作用,加强同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牵头完善服务贸易促进政策,搭建服务贸易促进平台,推动重点行业服务出口。一、抓好顶层设计,推动服务贸易政策创新一是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将扩大服务出口作为服务贸易工作的重点,推动出台扩大服  相似文献   

5.
中美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实证与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整体竞争力较差,服务贸易各部门的竞争力状况也参差不齐,提升和发展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按照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中美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创新的实证研究。通过回归分析四项因素分别对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从而判断出中国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选取与服务贸易相关的经济与创新指标,构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市场匹配度模型,分析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的市场潜力,提出"分批次对沿线国家扩大教育服务贸易出口"的发展建议,这一建议,对改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全球逆差的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贸易大国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在贸易结构、贸易条件和贸易竞争力几大标准上同贸易强国仍然存在着明显的距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仅呈现"粗增长"的态势;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新型服务贸易未充分发挥作用和货物贸易结构不合理、出口的产品层次低。应继续发挥先天禀赋同时加强创新优势的培育;加强科研培育投入力度增强品牌意识和利用政策优势、加强同东盟国家的联系及其他市场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格局。借助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开放度、地理距离、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等因素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关于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和推动中国服务出口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金融服务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但与世界服务贸易第一大国——美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基于阐述中美金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通过对两国金融服务贸易创新能力、贸易自由度、贸易监督体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中国应借鉴美国先进经验,大力促进金融创新、积极发展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加大金融监管力度,以促进金融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签订区域服务贸易协议的对象多数来自于亚洲和拉美的发展中经济体,呈现出从"货物先行"向"货服并行"转变的趋势。在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设计方面,中国引入了四大创新因素:服务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分立"构架且各自的适用范围界定明确;尝试构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制度;设置更加严格的服务贸易政策审议机制;针对特定缔约对象采取相对宽泛的服务原产地规则。中国应该从国内规制改革和服务部门开放顺序选择方面做好战略谋划与策略应对。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贸易在一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文中介绍了当今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主要分析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Eora 26数据中189个国家(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网络,并基于整体和个体视角分解测度服务贸易网络的基本结构特征,同时重点考察金融危机对中国服务进出口部门发展的动态影响。此外,本文基于全球产业支撑网络的视角引入本国附加值率指标,对2004-2013年间中国服务贸易核心产业发展地位进行了测度,明确了异质性服务贸易部门提升发展地位的着力点。研究发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陷入"低附加值率陷阱",服务贸易结构尚不具备较强的危机抗性,并且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服务贸易关系发展倾向于开拓新兴市场,量增而非质升。"十三五"时期应当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服务贸易质量上升并且着力发展高附加值率服务部门,以强化服务产业的抗危机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服务贸易已日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取得迅速发展,但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贸易管理体制与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商务部的成立将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纳入统一管理,是中国贸易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贸易管理制度的这一重大创新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国内资源有效配置,提高我国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贸易管理体制的创新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一体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对消除部门、地区利益冲突,对加快实施生态环境改善的"休养生息"策略,对构建有利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市场竞争条件等,都将产生长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外贸占比进一步提高;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增长,服务贸易结构逐步优化;服务外包稳步发展;"一带一路"市场前景看好。但仍存在服务贸易和商品贸易的发展水平失衡、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发展失衡、服务贸易结构失衡。建议是:着力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努力促进"商业存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服务是烟草公司的一项核心产品,怎样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是烟草公司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服务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德州烟草公司如何提升服务创新水平,从烟草公司内部服务需求和外部服务需求两方面提出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贸易》2012,(5):73
1.中国服务贸易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2."十二五"时期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与趋势研究3.中国服务贸易与中国发展服务业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发展服务贸易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服务贸易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及经济增长水平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服务贸易发展落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巨额逆差、出口结构不合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落后.应利用中国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契机,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加快调整产业政策,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和"品牌"战略;加快对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等高等要素的孵化,鼓励竞争和创新,以有效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美国推动TPP谈判的重点领域,美国在谈判中竭力推行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在阐述TPP谈判的进展和服务贸易议题重要地位的基础上,从承诺方式、架构设计、重点服务部门、监管一致性四个方面揭示了美国在TPP中"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的创设。美式"高标准"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是为美国的利益而量身打造,切实地服务于美国服务业。这些机制正通过TPP平台进行强化和推广,对中国形成倒逼之势。因此,中国应加强对TPP服务贸易自由化机制的研究,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