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沪深两市成交屡创历史天量,股指一路攀升,中国内地股市迎来了1990年股市开市以来最大的牛市上涨行情。本文结合中国股市特定的现状,提出如今的全民炒股热潮孕育着一场非理性繁荣的质疑,采用股票市场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从众行为来测度股市中是否存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并且以突破万点的深成指包括的40只股票为样本股票,采用收益率离散度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检验以判断"散户时代"的中国股市是否存在从众行为的非理性因素,最后结合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全民炒股的热潮下非理性繁荣出现的原因和培养理性的投资者对理性繁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股市表现出浓烈的投机氛围,"泡沫"现象日益严重,使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非理性繁荣.这非理性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中国股市非理性繁荣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3.
由美国耶鲁大学斯坦利·里索(Stanly B.Resor)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Robert J.Shiller)编著的<非理性繁荣>一书针对当时社会的股市以及房地产界出现的非理性繁荣运用大量的实例数据及亲身问卷调查结论,剖析了泡沫市场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提出了消除市场泡沫的措施,警示和提醒投资者预防"理性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借鉴此观点分析中国的泡沫市场,并期待减少中国"理性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4.
关于全民炒股和股市泡沫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媒体关于全民炒股特别是上班族炒股升温的报道,敲响了股市泡沫崩溃的警钟,而推动股市泡沫走向崩溃的,则是全民炒股热和上班族炒股风.中国股票市场的两大缺陷是中国股市动辄形成严重泡沫的重要原因,要彻底消除股市泡沫,必须改变股票供给严重不足和股票需求异常增大的局面,并严肃八小时工作纪律,杜绝全民炒股特别是上班炒股风.在股市钱空的程度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股市泡沫崩溃及其严重影响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过早地卖出盈利的股票而继续持有亏损的股票这种非理性行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A股市场配售股票过程中投资者是否也会存在这种不理性行为.文章以2012年至2016年为时间窗口,引用Grinblatt and Han(2005)提出的资本利得突出量来检验配售股票之后,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分析发现在配售股票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存在处置效应,一些投资者无法合理地调整在除权日之后的股票参照价格,导致无法准确地判断实际收益与实际亏损.  相似文献   

6.
基于从市场模型出发,来研究风险溢价在中国是否存在,分析风险系数β值及规模因素对预测股票收益的作用,以及通过数据分段来分析我国股市处于不同运行周期情况下的投资者行为特征,发现:(1)在较为合理的估算方法下,β值对股票收益的作用得到很大的提升,而这一结论与国内一些学者研究的结论有着明显差异。(2)在两个观测期内都没有捕获到正风险溢价存在的证据,即在第一个观测期内存在弱小盘股效应,在第二个观测期内则发现较明显的大盘股效应和负风险溢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当股市处于较为正常的运行周期时,投资者呈现出较高的理性特征;而当股市处于长期熊市期间时,我国投资者呈现出明显的非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国外有关从众行为的理论研究的文献,对当前国际上从众行为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已有成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评论。就目前有关从众行为研究的情况来看,国外主要从理性假设和非理性(或不完全理性)两个角度进行从众行为成因的理论分析,尤其以理性假设的信息类模型或社会学习类模型文献最多,从非理性假设出发来解释从众行为的文献近年来也开始增多。绝大多数理论模型都认为经济中尤其是金融市场中存在从众行为,它会降低市场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前的学术研究表明,股市的涨跌幅与宏观经济表现为无序或者不相关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衡量价格冲击的流动性(或非流动性)指标对代表经济总量、通货膨胀和经济景气指标的六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回归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且采用了衡量市场活跃度的流动性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中国股市的新证据:股市流动性领先于宏观经济。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当投资者预期宏观经济即将发生变动时,会在大类资产(股票和债券)之间、股票资产(价值股和成长股)内部进行配置切换,而且从参与者角度来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会领先于个人投资者,这都表明"Flight-to-Quality"和"Flight-to-Liquidity"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股市流动性领先于宏观经济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我国股市投资者的行为分析和研究,总结了中短期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股市的影响,同时也讲明了上市公司的不规范思维和行为是进一步产生危机泡沫的诱因.最后,强调了中国股市危机的严重性和亟需规范股市中行为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股票市场投资者情绪影响效应国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否会影响股票价格和收益是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争论的焦点。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投资者可能并非理性,但由于他们之间的交易是随机进行的,所以他们的非理性会相互抵消,股票价格不会受到影响,即使在某些情况下,非理性的投资者会犯同样的错误。但市场中的理性套利者也会消除他们对价格的影响,因此,股票的价格等于其基础价值,投资者情绪对资产价格没有影响,股票的预期收益由其基础风险大小决定。行为金融理论则认为金融资产价格不仅受基本价值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的博弈: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行为金融学对传统证券监管理论"理性主义"和"市场至上"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不仅投资者可能是非理性的,监管者自身也可能是非理性的。本文对最近10年来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证券监管理论进行了梳理,对"(监管者)非理性博弈(投资者)非理性"的行为命题进行了说明。我国目前很少有文献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对证券监管的意义,更罕见对监管者非理性的研究,因此,本文最后呼吁我国证券监管的理论研究引入行为金融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另外,中国股市向来暴涨暴跌,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股市深幅下跌之际,我们也同时呼吁监管者重视对"监管非理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羊群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行为金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采用CKK模型,基于上证50指数及其成分股日收盘数据对股市中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股市中显著存在着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3.
程琴兰 《时代经贸》2013,(18):80-80
羊群效应是一种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是行为金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采用CKK模型,基于上证50指数及其成分殷日收盘数据对股市中的羊群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在我国股市中显著存在着羊群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股市持续低迷、新基金发行难度不断加大和老基金发生大规模赎回的背景下,带有杠杆性质的分级基金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基金的支数不断增加,老基金的份额持续增长,特别是以银华鑫利为代表的高杠杆基金甚至出现了非理性繁荣.“非理性”表现在其交易价格相对于净值出现大幅溢价;“繁荣”不仅表现在其份额持续高速增长,还表现在其成交量和成交额屡创新高.然而,银华鑫利非理性繁荣之后的不定期折算却给众多投资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股市持续下跌过程中,投资者受到了锚定效应、沉没成本效应和赌徒谬误等非理性行为的影响.针对这些非理性行为,文章建议投资者不要过度使用杠杆,尽量避开那些受追捧的投资品种,并为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止损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法,对2002-200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并购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反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市场换手率、封闭式基金折价指数和个股超额换手率与公司并购后超额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Miller(1977)的观点并不完全成立,投资者畀质预期并不是导致公司并购前股票上升和并购后股价下跌的主要原因,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股票的定价应该更充分考虑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股市调控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我国当前股市调控低效的原因,并指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导致股市调控的低效,最后在对投资者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增强股市调控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告别了5年的熊市,股市连续创出新高,成交量创下天量,股民开户数频频刷新纪录……沪深300指数①从2005年年底至2007年一季度末上涨201.2%,可谓波澜壮阔,牛气冲天.一时之间,市场开始议论纷纷:"全民炒股"是否真的已经到来?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已经存在巨大的泡沫的争论也是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8.
EMH理论及其检验同行为金融文献对市场有效这一命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提供给人们认知市场与股价行为不同的思维逻辑.有效市场理论因其理性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者随机的存在,不会主导股票价格及理性投资者会通过套利抵消非理性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的假设的非现实性和不可真正检验性,受到行为金融理论的批判.与此同时,审视行为金融对EMH理论的批判以及EMH理论的变通与完善,并站在融合两者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可给出未来针对有效市场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挖掘市场“异象”和采用“适应性市场假说”将是一条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者作为证券市场的主体,必然存在着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跟风行为、追涨杀跌、过度交易、盲目交易行为、快进快出投机行为等.这些投资行为受到投资者自身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影响.引导投资者从非理性走向理性,主要措施有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的监管、建立投资者赔偿制度、建立专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的步伐、对投资者进行教育培训等.  相似文献   

20.
以博弈的视角纵观世界各国股市,牛熊交替中的暴涨暴跌无一不是投资者在一致性预期下理性选择所导致的结果.趋势一经形成,追涨杀跌的投机策略就构成所有投资者的唯一纯策略纳什均衡,投资者个人理性必然使股市陷入旅行者困境,从而助长趋势延续并导致整个市场非理性.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在市场丧失理性时择机出手改变投资者对涨跌趋势的预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