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最大的物流企业——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外运),十多年来付出了艰苦地努力,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辉煌。在最艰难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运曾提出:要从立足点上寻找自已的生存空间;要通过自身的能力保持和扩大物流市场份额。出路何在?中国外运咨询专家重新战略定位:放弃航运,发展物流产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这一国有大型企业旗下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2.
周敏 《市场周刊》2006,(9):36-36
处于“朝阳期”的中国化工物流市场,正吸引着国内外业界巨头竞相“分羹”。作为中国位于领先地位的大型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8月28日在上海宣布,旗下上海中外运化工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表明其进一步开拓中国化工物流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文晴 《市场周刊》2005,(27):16-16
中国外运广东公司(以下简称中外运)是中国外运集团属下在广东省经营对外贸易运输和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骨干企业,公司拥有自己的码头、仓库、支线运输船队、货运车队、集装箱货运站等硬件设施以及在现代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下的综合物流系统,更拥有一支具有高度专业精神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依托中国外运集团遍布全国及国外的经营网络和广东省境内数十家自营分支机构。  相似文献   

4.
AAA级资信企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海运50强第一名、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这些头衔在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中远货运)的头上也算名至实归。目前,中货公司已成为国内综合实力最强、揽货规模最大、营销体系最完备、服务手段最先进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之一,被业界称为”中国货运的旗舰”。这家1995年成立的公司何以在短短十年间即拔得行业中的翘楚地位?本刊记者近期拜访了中货公司总经理陆富根。  相似文献   

5.
在WTO的市场竞争规则下,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生深刻的变革。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开始认识到物流产业不仅在经济效益上,而且在带动地方经济增长方面可以做出巨大贡献。在当今的中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一个焦点。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区别,得出了实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明舒 《中国市场》2013,(30):15-16
国际物流企业发源于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过自身业务的提升和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后慢慢发展成为了国际物流企业。本文从国际货运企业的业务范围、国际物流经营人的来源和两类业务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国际货运企业转型国际物流企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中外运——敦豪(全称为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在中国服务的国际快递公司,成立于1986年,由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和敦豪环球快递两家公司各注册资金一半。该公司融合西方管理和东方文化于一体,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更具有价值的信息,有效地改进服务流程.进行成本管理。确立合理的定价政策,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解决方案;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国物流网络、标准的操作及信息系统,帮助管理层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成功地将敦豪作为全球领先的快递和物流公司所拥有的丰富经验与中国外运集团公司在中国外运市场的经营优势结合在一起,努力从传统货运代理企业转变成一个提供快速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  相似文献   

8.
胡昊 《市场周刊》2004,(35):10-10
北京市物流协会会长王国丰在9月2日在香港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所涉及的物流成本约433亿元人民币,有可能是物流需求量最大的一届奥运会。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物流企业向海外发展的物流战略可分为五种类型,即依附型的海外发展战略、设置海外基地战略、货运代理战略、国际多式联运战略和第三方物流战略。随着东亚经济的发展,货物运输量逐步扩大,1992年以后东亚.太平洋地域在六大地域中货物运输量一直保持最大。文章提出,国际物流未来发展趋势是国际多式联运,在以散货海运为主体的同时,集装箱应用将更加广泛;国际海运货物与国际空运货物由互补关系演变为竞争关系,并将随着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而进一步演化为一种联合与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运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货运代理企业,至今已有48年的历史。外运集团与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说,中国外运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外贸运输体制变革的一个缩影。 外运集团的发展 综观我国国际货代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统一经营;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经营阶段。中国外运集团正是在我国这种不断走向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由于客户需求的提升,国际物流正在向全方位的代理合作方向发展。这种代理合作必然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因素,是国际物流企业在合作中应特别加以关注和重视的。本文运用"显性激励机制"创建的最优化模型,对珠海市国际物流企业的租船代理合作协议进行了实证研究,可有效地防范国际物流企业租船代理合作中的风险因素,并实现战略联盟关系的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2.
吕莱 《国际市场》2006,(9):41-41
亚洲运输物流行业盛会——transport logistic China暨中国国际物流、交通运输及远程信息处理博览会将于2006年9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届时,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将会聚中国最现代化的展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与此同时,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世界大会(FIATA)也将在上海举行。  相似文献   

13.
通向五洲四海的桥梁──中国外运黑龙江公司中国外运黑龙江公司(SINOTRANSHEILONGJIANGCOMPANY)系中直国有企业,是中国外运集团在黑龙江的分支机构,是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公司设企业管理部、政治工作部、内部事务...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运代理面临的困境与战略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只提供货物运输、转运、仓储、保险等较为简单的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展第三方物流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国际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转型的内外因素,并就我国的货运代理企业如何转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唐凡 《商场现代化》2007,(11Z):138-140
物流是奥运会的“生命线”,奥运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是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保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如何让奥运会“绿起来”,体现“绿色奥运”的主题,关键在于要用绿色物流来打造“绿色奥运”。本文阐述了奥运物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特点,通过奥运绿色物流系统的构建,分析当前北京奥运物流的非绿色现状,并对发展北京奥运绿色物流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市场周刊》2002,(1):7-7
中国铁路系统的5家集装箱运输公司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日前在兰州签订协议,拟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中国西北物流市场新公司将于明年1月开始运作。由中铁国际货运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兰州铁路局集装箱运输公司以及兰铁3个集装箱分公司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合资拟成立的“兰州捷时特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将利用先进技术和网络管理,采用现代物流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采购、仓储,生产、配送等全过程综合性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外贸易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随着近些年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国际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日渐积累的竞争。按照传统的国际货运代理运作模式,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多为简单的货物运输、保险等,还会根据业务需要提供转运服务和仓储服务。但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由于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起步相对较晚,受到中国市场发展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导致国际市场中竞争力不够,特别是没有建立全球化经营管理模式,使得国际货运代理与国际大型物流供应商相比而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针对国际货运代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国际货运代理的竞争力,就要实现多功能集成物流转型。  相似文献   

18.
幽曼 《市场周刊》2006,(8):27-27
江苏悦达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0月,是由中远物流控股的股份制物流企业,注册地在江苏省盐城市,为苏北地区第一家专业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主要经营运输、仓储、配送、贸易及汽车配件和金属材料销售等业务。目前。公司下辖四个控股公司,下属盐阜直通式海关监管点、一个物流配送中转仓库和一个轿运车队,拥有轿运车60辆,并有一批多年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国内多式联运、仓储配送的专业人员,现有职工236人。  相似文献   

19.
贺荣 《市场周刊》2005,(26):18-18
代理费却一路下滑 据中国船舶代理协会统计,2004年中国国际船舶代理行业市场容量超过20亿人民币,代理船舶将近30万艘次,截至今年3月,经交通部批准登记的国际船舶代理企业已达1100家,这些从事船舶代理的企业既有国营的,也有私营的,还有中外合资的;业务形势多种多样,既有单一从事船舶代理业务的企业,又有既从事代理又从事货代的企业,还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任稚苑 《中国市场》2008,(49):73-74
近年来,随着国际货物贸易的迅速增长,国际上大型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我国处于竞争劣势的货运代理业带来巨大冲击。因此,如何尽快推动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转变观念,整合现有资源,改变经营模式,进行体制再造,以全新物流理念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国际物流企业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间竞争的需要,更是对外贸易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