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10年来我过频频发生规模较大的资产重组和并购活动,旨在推动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上市公司急需根据新环境,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并通过并购实现自身扩张,因此战略性并购应该成为目前企业并购的主流。由于第二产权改革的深化将继续成为经济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外资并购,管理者收购、民营资本并购等等都可能在下一轮的产权变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自2005年10月,分众收购框架传媒开始,分众传媒就拉开了它并购的大幕,从楼宇广告到手机广告,再到2007年3月1日,出资3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商好耶,最终.分众将手伸到了互联网领域。他所有的并购都指向广告,江南春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最近,随着金融危机触底,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的热潮又悄然升级。汤森路透集团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6%,并购收益下降了60%,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今年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4.
史振宇 《辽宁经济》2004,(11):61-61
企业并购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现象的出现逐渐在国内流行开来的。并购即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on)。其中,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行为;收购是指企业取得对其他企业的一定控制权的一种行为。两者通常并提,简称为并购,是出于兼并与收购有着相同的动机与逻辑,都涉及企业所有权的改变,并且收购又是兼并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范围的资本运营逐渐兴起,兼并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港口行业也不例外。近几年我国港口资源并购整合已经悄然兴起,上海港的并购、苏州港的整合等等表明我国港口开始进入了全面港口资源并购整合阶段。本文从分析全球港口业并购进程入手,结合国内港口业并购现状,分析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观点选登     
《上海国资》2006,(7):8-8
收购科龙:周厚健的冒险沸沸扬扬八九个月的“海信收购科龙”案,终于临近收官。这是国内家电业迄今为止并购资产规模最大、收购价格最高、也是并购重组程度最复杂的收购案。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市场机制的完善推动上市公司购并活动进一步活跃,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研究。第一部分探讨了全流通期上市公司收购主要方式,包括举牌收购、要约收购、间接收购、管理层收购等等。第二部分分析了全流通时期上市公司收购的主要特点,包括支付手段将更加灵活多样、溢价收购将成主流、要约收购更加可行、外资并购、战略并购成为热点等。第三部分建议完善有关政策规定,推动上市公司收购积极稳妥发展。建议加强对反收购措施的监管、强化并购过程中的信息披露监管、建立对外资并购的跨部门协调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徐念榕 《江苏经济》2001,(12):54-55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进行优化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手段,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被广泛采用,浪潮一浪高一浪。1993年9月的“宝延风波”拉开了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并购的序幕,1997年以后渐成风气。通过收购并购,有些上市公司确实改善了经营状况,提高了业绩。但虚假重组和恶意重组在资产重组中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重组被庄家用来进行二级市场的炒作,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为了规范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还资产重组以本来面目,从2000年6月开始,证监会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打击虚假重组、鼓励实质性资产重组的措施。2000年年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有关部门的领导人透露,中国证监会支持上市公司进行实质性的资产重组,推进资产重组从协议收购向要约收购发展,有关《上市公司收购暂行规定》正在制定之中。可以预见,要约收购这一市场的收购方式将是未来并购市场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资产重组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吕爱兵 《新财经》2003,(2):88-93
《新财经》与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在选取2002年国内上市公司十大收购案例的过程中.遵循的标准概括有如下两点:第一。并购单纯看重交易额的多寡,交易金额最大的案例并不一定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例;亦不考虑并购所发生的地区因素;尤其不重并购当中的内幕消息,所有的分析建立在公开信息之上。第二,非常看重那些代表着并购发展趋势的案例;非常看重那些体现了金融创新。采用了新的并购手段的案例;非常看重那些收购方为新崛起行业的并购案例;还非常看重那些突出体现确保并购成功的支持力量起关键作用的并购案例。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是目前跨国投资的最主要形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每年的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金额中,有65%到80%采用并购方式进行。而在中国,最近几年每年400多亿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只有不到5%是采用跨国并购进入的,而又主要是以一些非典型的跨国并购为特点,比如通过合资或增资扩股或海外收购B股来并购。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结束日期的临近,外资在华并购正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与此同时,对外资并购所涉及到的产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在凯雷收购徐工一案被叫停之后,最近发生在制造业领域中的一则关于法国SEB集团即将收购国内知名品牌苏泊尔的事件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同样引发了争议,包括爱仕达、双喜、顺发等六家炊具企业自发组成了反对并购联盟,联合对外发布了集体反对苏泊尔并购案的紧急声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06,(3):6-6
全球第四大黄金生产商——南非金田公司已经宣布收购该国SouthDeep金矿50%的股份,以此取得对后的控制权,确保自己在全球的顶级矿业公司地位。事实上,这只是近期全球采矿行业众多并购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调查结果表明,最近几个月,全球很多大型采矿集团都斥巨资并购中小企业。比如,今年1月,加拿大巴力克黄金公司以104亿美元收购了该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商普莱斯多姆公司,成为全球第一大黄金生产企业。进入8月之后,加拿大黄金公司Goldcorp宣布以换股方式收购了美国格拉米斯矿业公司。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的一篇章指出,由于金属价格持续攀升,全球大型采矿公司近几年都赚了个盆满钵溢现金流十分充裕,这是该行业掀起并购潮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郑曙光 《宁波经济》2006,(6):26-29,19
浙江要建设全国制造业先进基地,须寻找相应的实施对策。浙江制造业实施外资并购具有可行性和较大的潜力。浙江制造业在实施外资并购战略时应关注产业政策,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产业、具有巨大国内市场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和较大市场空间而又缺乏技术优势的产业和不适宜外资并购的产业,应采取不同的产业政策。从制造业实施外资并购的路径分析,主要有并购国内企业资产的模式和收购国内企业股权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7,(1):32-33
2006年.国内零售资本和国际零售资本在同一个舞台上,短兵相接,激烈厮杀。国内零售市场上演了一幕幕大鱼吃小鱼的游戏:物美收购从年头一直演绎到年终.相继并购美廉美、新华百货、时代超市;京客隆并购福兰德;山西当地超市美特.吃下家世界超市部分门店……  相似文献   

15.
温耀原 《特区经济》2009,(5):235-238
外资并购是外资通过企业兼并或者企业收购取得国内企业的控制权而进入国内市场的活动。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前、后,其法律形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同时也将面临适用不同法律体系的问题,因此研究外资并购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外资并购;其次分析了外资并购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法律形态;再次探讨了外资并购后的主体法律形态;最后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主体法律形态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经快报     
《中国高新区》2013,(8):17-17
国内互联网最大并购 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 7月16日,百度公司宣布与网龙网络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出资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已发行的全部股本。91无线的主要产品有91手机助手、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的反垄断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 一步加速的大趋势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收购与兼并浪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出现了外资并购热.外资并购在推动国内企业实现规模经济、市场、制度创新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弊病,这就是外资并购的反垄断问题.克服和解决外资并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构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体系.要尽快借鉴西方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自己的并购反垄断规制的法律制度,并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司     
《中国经济周刊》2006,(30):11-11
尚德并购日本MSK 8月2日晚,著名的光伏电池制造商无锡尚德宣布,将耗资1.6亿~3亿美元,以现金和股票交易方式,分两步收购日本最大的光伏制造商之一的MSK公司,双方已签署最终协议。这是无锡尚德进行的首次跨国并购,也是国内光伏企业首次进行跨国产业大整合。通过收购,尚德将获得MSK领先的技术及其全球销售网络,顺利进入日本市场。  相似文献   

19.
交易总额高达1474亿美元。交易一旦成功,将诞生历史上第二大企业并购案 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公司2月6日正式发布对另一大世界矿业企业力拓公司的收购要约,提出以3.4股必和必拓股票置换1股力拓股票,交易总额高达1474亿美元。交易一旦成功,将诞生历史上第二大企业并购案。据称力拓董事会已经一致拒绝了该项收购建议,理由是不符合股东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是收购企业价值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收购企业会承担更大的代理风险?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发生于2001-2005年共301家收购企业在并购前后企业特征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对并购活动中经理人代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凡是容易引发代理问题的收购企业在并购前一般具有如下特征:较高的自由现金流量、大型的企业规模以及国有控股的企业性质。而在并购前企业高的负债水平、经理人对本企业的高持股比例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从而提高并购后企业的价值。本文为企业外部投资者监督、控制经理人不合理的并购决策,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