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喜鲁  张金隆 《物流技术》2005,(9):132-134,150
通过总结中外汽车产业协同采购供应链发展史和现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展望,可以看出国内外汽车制造企业采购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会有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是短期的,长远来看都会在协同上达到更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运用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采购作为整个供应链中的首要环节,为所有后续的运作奠定了基础。因此,将供应链采购过程与大数据结合起来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性能同样至关重要。文章就大数据对供应链采购中的采购计划、供应商管理、采购决策、订单跟踪处理四个环节的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接着对大数据在供应链采购中应用的整体性优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企业创新管理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特征,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供应链向精敏供应链转变,投资驱动供应链模式向价值驱动供应链模式转变,绿色供应链成为发展趋势,指明了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转型的方向,提出了汽车产业供应链转型的范式-绿色精敏供应链范式,以满足消费者的利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绿色供应链为前提,全方位节能减排;以敏捷供应链为核心,提高市场响应度;集成精益供应链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4.
王斌义 《物流技术》2012,(13):331-333
分析了中国经济第二次转型的特征,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供应链向精敏供应链转变,投资驱动供应链模式向价值驱动供应链模式转变,绿色供应链成为发展趋势,指明了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转型的方向,提出了汽车产业供应链转型的范式-绿色精敏供应链范式,以满足消费者的利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绿色供应链为前提,全方位节能减排;以敏捷供应链为核心,提高市场响应度;集成精益供应链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方兴未艾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在军队采购制度改革的形势下,我军军用物资采购欲提高保障效能,应借鉴供应链管理的集成思想,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树立“大物资观”,建立以军用物资采购部门为核心,包括军地供货商,部队各级用户的战略合作联盟式的保障供应链。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采购、配送调度、订货、供应链的协调优化视角出发,对近年来基于JIT的供应链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对基于JIT的供应链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胡晓 《物流科技》2010,33(7):45-47
在现有理论成果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且相对成熟的汽车产业为对象,分析了以整车制造商为核心企业的汽车产业供应链的特点,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引入、成长、成熟及衰退期等不同阶段的供应链设计,提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符合汽车产品的供应链策略。  相似文献   

8.
孙晓东  刘雨 《中外企业家》2013,(10):90-90,9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运营模式逐渐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方式转变,进而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采购管理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需要在供应链环境下优化设计。本文基于供应链管理及采购管理基本概念,分析阐述了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管理的基本特征、采购战略及采购策略的演变,进而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采购管理的优化方案,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制定高效的采购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赵永斌 《物流技术》2008,27(1):11-13
在分析广州汽车产业集群的现状基础上,提出广州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应以完善汽车供应链为根本。核心企业能力、结构完善程度以及信息流和物流水平,是决定广州汽车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建设水平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刘柏森 《活力》2011,(8):242-242
企业采购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关键的环节。本文分析了供应链模式对企业采购管理的重要影响,提出了供应链模式下企业采购管理要实施战略采购、推进采购信息化、以适时生产订单驱动采购、建立战略联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思云  沈思敏 《物流技术》2006,(10):61-63,97
对协同技术作用于汽车企业供应链参考模型中的计划、采购、生产、交付环节机理进行了分析,表述了协同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供应链和政府采购管理理论,构建了政府采购供应链的基本模式。在分析政府采购供应链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政府采购的现实,探讨了政府采购应用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和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采购与供应链采购的比较,分析了供应链采购对提高江苏省电力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根据电网物资采购管理的特点,论述了基于供应链采购理论,现阶段公司物资集中采购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协同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思云 《物流技术》2006,(3):168-170
在深入剖析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各环节关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整个供应链协同理念的建立方案,供应链管理各层次和各环节具体的、可操作的协同机制、协同技术。  相似文献   

15.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采购工作是供应链的源头,采购成本的节约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文中针对燃料煤供需紧张问题,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引入电厂的采购订货中,采用综合考虑供应链上的供方(煤炭供应商)及需方(电厂)的一体化采购策略,以期为供需双方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建立供需双方的综合采购数学模型,为电厂提供了最佳的订货量,实现供应链整体利益最大化,最后利用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物资采购是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运用合理的采购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降低成本。从这一点出发,论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内涵,并根据准时采购、全球采购和集中采购的模式提出发电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寇俊艳 《物流科技》2014,(3):100-101
文章分析了传统采购模式下研发型企业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供应链关系下采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供应链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集中采购方式是大型集团化企业降低采购成本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为了与中石油集团公司合规、质量、效率以及降本增效要求相适应,探索通过区域采购这一新的采购模式,既发挥集团公司集中采购规模优势,又兼顾各分公司物资需求特点,提高市场反应效率和精益保供水平。区域采购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多种方式组合,解决集中采购和及时保供矛盾,进一步发挥采购供应链协同效应、规模效应,提高采购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服务水平,实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s digital procurement readiness as a dyadic construct and introduces the supply chain practice view (SCPV) as a theoretical lens that can help guide future research on digital procurement. We build on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on dyadic, explanatory case studies to provide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digital readiness of supply chain partners—on both sides of the dyad—needs to co-evolv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procurement practices. Specifically, we outline how the SCPV can serve as both a holistic and a supply chain-specific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on the following: 1) the antecedents that help explain why supply chain partners adopt inter-organizational digital procurement practices, and 2) the relational performance outcomes derived from their use. For managers, this study implies the need to explicitly consider interactions with and influences of supply chain partners in their quest to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digitalize procurement.  相似文献   

20.
Product, information, and finance flows are all interrelated within the modern supply chain; thus, it is now more than ever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practitioners to integrate procurement and financial decisions. This challenge is exemplified in many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 where operational risks are significant and access to capital differs sharply across firms. We study three management tactics that some large food/beverage manufacturers – situated downstream in these chains – have used to meet the challenge: ordinary fixed price contracts (or soft tolling) with direct suppliers, hard tolling and contract farming where the manufacturer intervenes upstream, providing capital, and coordinating procurement decisions. We place these upstream intervention schemes in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SCF) and model their application to a three-echelon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We perform a numerical stud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constraints in the chain may influence the manufacturer's choice of SCF scheme. The numerical study is based on a business case that reflects the barley–malt supply chain of Heineken N.V. Despite greater coordination opportunities, we show that upstream intervention is not necessarily preferable for the manufacturer. Nevertheless, the preferred SCF scheme can be inferred on the basis of relatively simpl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apital constraints in the supply ch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