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黄晓芬  李露 《中国外资》2013,(10):65-65,67
2006新的准则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引入,此计量属性是影响公司盈余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选取CSMAR2010年129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的方法研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影响,其中占利润总额比例从-121.45%—74.76%不等,其中归属于普通股股东每股收益所占比率从-8.601%—50.886%,从单个看上市公司受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较大,并且上市公司在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进行盈余管理时存在可操纵性,基于这些问题提出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更多地应用于会计实务,可能会给企业创造新的盈余管理空间。本文就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关系建立了一个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框架。根据公允价值在我国各个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企业运用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并选取2007-2010年度可能存在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使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各特定指标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得出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线性关系,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颖 《投资与合作》2011,(7):119-119
我国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涉及很多公允价值计量。有人担心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会引起经营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侵害投资者利益。本文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存在的理论基础认为,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没有因果关系,但由于其在计量过程中的一些特殊性,使得公允价值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同时.客观上给了上市公司更大的自主权,为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开辟了新的空间。最后,文章提出了防范经营管理者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我国的上市公司已开始执行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199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在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投资这三个准则中曾经引进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由于当时我国市场不成熟,公允价值的确定又具有主观随意性,上市公司便利用公允价值的这一特点操纵利润,因而财政部在2001年修订企业会计准则时,又明确取消了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5.
吴珍琳 《金卡工程》2009,13(12):267-267
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一计量模式的应用,加大了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公允价值应用下的盈余管理是凭借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交易等管理手段。上市公司相关利益者在利用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应识别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并在17个具体准则中加以运用。从宏观方面来看,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中国是一个质的飞跃,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同时也为建立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微观方面来说,公允价值的引入可能会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尤其是上市公司更是如此,但究竟会产生什么程度的影响需要论证。本文通过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从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等准则中运用,来分析它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7年会计准则恢复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新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项,其中有21项不同程度的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014年出台了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财会[2014]6号),这不仅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世界接轨的趋势,也反映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在现代社会经济中的的重要性。但随着公允价值得以恢复,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也给某些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情形下,2007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这种新的计量方式深刻改变了我国会计的计量,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重要一步。2014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同时在39号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计量等方面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这次修改一方面肯定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的。本文通过对我国2007—2013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的,即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龚章 《财政监督》2014,(8):25-27
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情形下,2007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这种新的计量方式深刻改变了我国会计的计量,也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重要一步。2014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大规模修改,同时在39号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定义、计量等方面做了更加具体的规定。这次修改一方面肯定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公允价值计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的。本文通过对我国2007-2013金融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是适应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的,即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董丽虹 《时代金融》2009,(7X):139-140
盈余管理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与会计准则有着密切的联系。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上作了很大修订,有效地遏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然而,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会计选择与职业判断的增多等,又在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盈余管理途径。本文以盈余管理概念为出发点,结合新会计准则体系,深入分析了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而得出新准则下企业盈余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及信息披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该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体系充分体现出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同时又兼顾我国的具体情况,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无疑对上市公司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仅就新会计准则在利润和信息披露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一、新会计准则的变化1.会计要素计量——引入公允价值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现值等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2.存货管理——取消后进先出法关于存货计价方法,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后进先出”法是指企业在核算成本时,参考的是最近购入的原材料存货的价...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国会计准则发生重大变革,目前的研究对于上市公司如何利用新准则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等问题缺乏研究,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章采用新准则体系实施后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加入了资产减值准备和公允价值变动等多个变量,对100家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公司利用营业外收支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其次,上市公司仍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情况。最后通过论述现行会计准则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大量的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其中对投资性房地产明确规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这样看起来对企业有利的政策,但是事实却与大部分上市公司无缘.在2009年年报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尤其是在金融资产的核算中,更多的借助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将从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属性出发,结合我国企业金融资产的特点,探讨如何准确合理地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防范人为操纵利润,更好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是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尤其是在金融资产的核算中,更多的借助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将从公允价值计量的本质属性出发,结合我国企业金融资产的特点,探讨如何准确合理地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防范人为操纵利润,更好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定,企业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留有空间.本文拟分析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情况及其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由于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决策相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新的会计计量方式,合理使用不仅给企业增加了盈余,而且还有利于经济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通过对东风汽车近五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东风汽车存在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倾向,因此分析东风汽车公允价值计量下的盈余管理问题,对其他上市公司正确使用公允价值和治理盈余管理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引入公允价值后,使得企业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一些盈余管理,公允价值会不会造成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运用,选择几个主要的准则分析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公允价值主观性相博弈的结果。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它最能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但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增加了其运用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我国,公允价值在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自身的主观性特征也让公司管理层看到了盈余管理的可能。因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方面企业有更大的自主权去选择会计政策,依据自身对经济的预期来调整会计政策,这给企业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提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义 《财政监督》2011,(8):12-13
对于引入公允价值后,使得企业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一些盈余管理,公允价值会不会造成我国会计信息的失真,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本文针对公允价值在实际中的运用,选择几个主要的准则分析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