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养殖户预防要素投入不足和隐瞒疫情可能导致动物疫病爆发和蔓延,造成巨大损失。通过构建养殖户重大疫病防控决策树,说明了养殖户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讨论了疫情披露和预防要素投入的激励相容条件,认为补偿除弥补扑杀损失功能外,也应通过激励养殖户预防要素投入而成为公共风险管理的工具,并通过案例验证了理论模型。以理论分析为依据,认为当前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存在重监管、轻激励、补偿程度低和补偿机制失当等问题,并可有以下改进:第一,增加扑杀补偿程度和违规惩罚程度可以激励养殖户披露疫情,其中,增加惩罚是更加节约成本的方式;第二,在补偿机制的设计中加入信号显示变量,实现养殖户投入社会最优防疫要素水平的激励相容条件。其中,信号显示机制可以包含并综合考虑这三种机制:按规模差别化补偿;染病率与补偿呈反比的机制(如只对存活的禽畜进行补偿);相对染病率比较的补偿机制,即补偿不仅依赖该养殖户染病情况,还部分依赖与同区域内同类型养殖户的染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非洲猪瘟疫情致使生猪生产严重下滑和市场剧烈波动,国家应对疫情出台系列防控政策,猪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目前鲜有研究介绍非洲猪瘟控制的政策措施,文章研究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政策及分析优化策略,对于确保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更好防控动物疫情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系统梳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政策及演变历程,发掘政策实施面临的突出问题,研提政策调整优化思路。[结果]非洲猪瘟疫情历经初发期、蔓延期、高发期和稳定期,不同时期政策目标分别为加强生猪移动监管、加大疫情防控力度、完善疫情防控政策和加快生猪产能恢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面临申报检疫环节养殖主体配合度不高阻碍防疫政策有效开展,调运环节多部门参与、跨区域调运使检疫监督存在漏洞,防疫环节基层防疫队伍不健全,复产增养环节基层落实困难等突出问题。[结论]建议进一步合理优化政策内容,有效落实国家防控计划;强化全产业链疫情监测,健全生猪市场预警机制;完善基层防疫队伍,加强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夯实生猪供给安全保障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环保"一刀切"和非洲猪瘟疫情的双重夹击下,2019年我国生猪产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目前尚未得到根本恢复,一直牵动着各级政府和消费大众的关注。本文基于对全国8个省份16个县市240个生猪养殖场(户)的微观调研,分析当前生猪养殖业现状,剖析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恢复生猪生产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先后受到环保等政策、非洲猪瘟的影响,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但恢复生产的主观意愿、客观条件持续向好,疫病防控趋于专业化,环境保护受到空前重视;但生猪养殖业恢复面临疫病风险高、资金匮乏、环保要求过严、政策稳定性受质疑、养殖用地不足等一系列困难。最后,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疫病防控能力、增加资金支持政策覆盖面、合理制定环保标准、保障生猪养殖用地、完善生猪养殖业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21年,我国生猪产能在上半年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这离不开全行业上下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的进一步完善.那么,当前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如何?养殖户从何处着手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5.
<正>自去年8月份我国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国内养猪业深受其苦,大量生猪被扑杀,生猪存栏量大幅下跌,猪肉价格也出现上涨,个别地方涨幅明显。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时间响应,将非洲猪瘟防控作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科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对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生猪供应具有关键性作用。分析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旨在丰富“认知—行为”研究思路,同时为政府引导养殖户理性补栏、完善系列稳产保供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从补贴、信贷支持、用地、环评、疫病防控、运输六方面构建政策认知指标,基于河北、陕西、河南3省884份生猪养殖户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政策认知水平,进一步运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实证分析政策认知对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的影响。结果 政策认知显著正向影响生猪养殖户补栏行为。反事实假设下,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养殖户若处于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认知状态,其补栏程度将降低24.2%;政策认知程度低阶段养殖户若处于政策认知程度高阶段状态,其补栏程度将提高87.9%;若样本养殖户均处于政策认知程度高阶段,总体补栏程度将提高56.1%;风险偏好、养殖规模、上一期生猪销售价格、是否加入养殖合作社、新冠疫情影响程度也会显著正向影响养殖户补栏行为,受教育程度、与上一期相比单头生猪饲养成本变动、2019年是否发生非洲猪瘟则显著负向影响养殖户补栏行为。结论 政府相关部门需多渠道广泛宣传、解读生猪产业扶持政策,提高养殖户对相关政策内容、申请程序等方面的了解程度;积极跟踪政策落实情况,避免政策形式主义,切实解决养殖户面临的各种实际难题和风险,引导养殖户合理补栏;进一步加强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合作社技术培训、疫病防控等多种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被称为生猪业的"头号杀手".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各个省份不同程度的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从总体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来看,该病可防可控,但是在各个地区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基层各级畜牧兽医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该病的危害性,要为养殖户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避免生猪养殖场传染非洲猪瘟病毒,威胁生猪养殖安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简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分析了具体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让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及养殖业者掌握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及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对更好地控制非洲猪瘟疫情传播蔓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8.
建立决策树分析扑杀补偿对养殖户疫情披露和预防要素投入的影响,以广东省家禽养殖户调研数据为例,使用似不相关多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扑杀补偿水平能够显著增加散养户的禽流感疫情披露意愿,但对规模户披露意愿无显著影响;扑杀补偿对规模户的禽流感疫苗投入和卫生措施投入、对散养户的隔离措施和卫生措施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补偿程度与散养户的疫苗投入显著负相关,存在替代效应。基于结论,提出了差别化补偿、适度提高补偿并实施有效惩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洲猪瘟无疫苗、根除难,疫情点状暴发的风险仍然存在,如何在疫情冲击后快速恢复生产、保持生猪产能稳定是中国生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对21个省份受灾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开展了疫后养殖户生产恢复行为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猪养殖户的综合恢复力对其恢复意愿与恢复速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目前养殖户的内生恢复力较弱,生产恢复主要依靠外部支持拉动;在本次非洲猪瘟疫情后生产恢复的过程中,缓冲能力和自组织能力在养殖户做出“是否恢复生产”决策的阶段显著提高了养殖户的恢复意愿,而在实际恢复生产的阶段,则仅有外部支持因素对恢复速度的提高发挥了显著正向作用。缓冲能力中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学习能力中的认知能力与获取信息能力、自组织能力中的社会网络是养殖户内生恢复力的短板因素;外部支持因素的短板主要在于养殖保险支持不足。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培养养殖户内生恢复力和优化外部支持结构两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为政府构建疫后生猪生产恢复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3.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国家不断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目前我国已形成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补助、扑杀补贴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生猪产业受到2018年开始暴发的非洲猪瘟冲击后,目前基础产能正在持续恢复。由于地方政府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保障畜牧业生产等方面有效措施不多,饲料和屠宰企业开工不足,省市际间和乡村道路不畅,各类生产资料运输遇到困难。生猪养殖模式、规模和组织水平均影响养殖主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生猪生产和流通在短期受到严重冲击,致使产能恢复速度放缓,猪价波动风险加大。下一步各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扎实有效的措施,疏通交通物流,同时要加强疫病防控,提高复产支持力度,提升组织化水平,建立应急防御机制,确保生猪保供稳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疫情信息,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据了解,这是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就当前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情况,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兽医局负责人。记者:大家非常关注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同时又对非洲猪瘟这种动物疫病比较陌生,您能简单介绍下非洲猪瘟吗?负责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工作专题会议,交流分区防控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实施分区防控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有效控制和消灭非洲猪瘟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类突发动物疫情频频发生,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中国,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公众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政府处理非洲猪瘟疫情危机存在的不足以及原因,提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疫情危机治理的必要性,提高此类疫情的防控能力,减少疫情危机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正非洲猪瘟属烈性传染病,猪一旦被传染,致死率可高达100%。在9月11日于河南驻马店市结束的"全国生猪绿色发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协同创新项目"现场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宏福表示,我国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过度依赖疫苗、药物,未来应转向生物安全防控,比如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人员素质等。据了解,从8月初发现第一起疫情至9月10日,我国已陆续发生15起非洲猪瘟疫情,疫情涉及辽宁、  相似文献   

16.
2020年,四川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恢复生猪生产决策部署,克服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双取挑战.采取了6项超常举措,奋力推迸生猪恢复生产。一是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农业多贡献,生猪是关键”,竹政府将任务分解下达市(州),生猪考核分值占“菜篮子”考核的70%,县级由县委书记担任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产指挥部指挥长。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四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恢复生猪生产决策部署,克服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双重挑战,采取了6项超常举措,奋力推进生猪恢复生产。一是四川省委明确提出"农业多贡献,生猪是关键",省政府将任务分解下达市(州),生猪考核分值占"菜篮子"考核的70%,县级由县委书记担任非洲猪瘟防控和恢复生产指挥部指挥长。二是严格落实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七省(区、市)非洲猪瘟联防联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地要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联防联控;严格疫情处置,强化生猪调运及其车辆监管,全面禁止餐厨剩余物喂猪,狠抓生猪产地和屠宰  相似文献   

19.
自2018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小型养殖场更是可能受到沉重打击。在此形势下帮助中小规模生猪饲养场应对危机、正确防范非洲猪瘟传入风险成为研究重点。从我国非洲猪瘟防控现状入手,探讨了中小规模生猪饲养场非洲猪瘟的有效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7月17日,农业农村部牵头组织召开应对非洲猪瘟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会议,交流前一阶段非洲猪瘟防控和稳定生猪生产相关工作进展,研究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具体措施,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会议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作为一项大事、要事、急事牢牢抓在手上,进一步强化联防联控机制建设,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