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据吉尔吉斯斯坦石油协会主席介绍,2006年1~4月吉成品油价格上涨了15%。2005年吉汽油和柴油的价格上涨了20%,这与世界市场石油价格的上涨有关。吉成品油市场每年的容量大约为45万t。如果吉国南部能正常进行石油开采作业、贾拉勒阿巴德炼油厂也能满负荷生产的话,吉国是有能力满足国内市场成品油需求的。尽管吉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完全取决于俄、哈两国的供应价,可吉石油协会仍在积极采取稳定国内市场成品油价格的措施,这也是吉国内成品油价格还未达到独联体国家最高水平的原因。不过,吉国的成品油走私仍然十分猖獗,吉有关部门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打击措施,尤其是在通过吉哈边界的一些小道上及楚河的一些浅滩上部署了较强的检查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改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品油作为我国的基础性能源成品,其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实质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我国成品油价格体制始终坚持以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作为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当前我国成品油价格由政府定价逐渐转向和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相接轨,但价格机制仍然存在诸多弊端,导致其经常大幅波动,以至于成为CPI波动的导火线和驱动器。文章针对该机制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来进一步完善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推动我国CPI的稳定运行,维护成品油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津经济》2010,(6):82-82
国家发改委5月31日发布了油价降低与气价上涨消息,其理由分别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及时、足额”降低成品油价格: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基于计量模型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量不断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我国国内出现了“油价倒挂“、“油荒”等关系国计民生的严重问题。论文选取了2007年3月到2010年5月的国内成品油和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物价总水平是影响我国成品油市场价格的两个主要因素,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市场挂钩的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争取做到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和宏观调控政策相一致,才能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近期,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下滑,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下调的呼声很高,社会各界对此极为关注。我国成品油价格属于中央政府指导价管理,国家发改委每次词整价格,调整的都是各地的零售基准价,同时也明确规定各经销商可以在零售基准价格基础上上浮8%。在原油价格上涨或相对稳定时,加油站执行的都是最高上浮价,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国内地方炼厂降低出厂环节的价格,一些社会加油站不再执行最高上浮价,开始降价促销。但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未在全国采取降价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周六的通知明确发出了保持成品油价格稳定的信号,也结束了近期市场对油价调整的猜测。这是政府监管者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对成品油市场各方利益者的一次协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3月20日,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市场进入8元后时代,成品油价格上涨将成为持续的趋势。 虽然单次的油价上涨并不能对汽车市场造成太多的影响,但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脱节的现象却让社会各界反响颇大。特别是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一再上调,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却仍然在宣称其炼油行业处于亏损。  相似文献   

8.
部委快讯     
发改委: 禁止中石油中石化惜售行为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为避免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加剧引发供求矛盾,保证国内市场成品油供应.发改委召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有关负责人,分析了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市场供需情况,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保障国内市场稳定供应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9.
《调查研究报告》2007,(96):1-11
国际成品油价格改革的重要经验包括:将油价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相结合;不刻意追求在低油价时启动油价改革;将汽柴油区别对待;实行价税分离;加强政府监管;运用税收调控油价等。这些经验对我们探索价税分离、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新思路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成车 《产权导刊》2005,(6):56-56
涨价成为主旋律下的成品油市场正在生成一个怪圈:社会上越传言成品油要涨价,购买成品油就越难,而一旦涨价之后,成品油销售马上又会放开,如此循环往复.5月11日,柴油价格正式上调.而此前,一些民营的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明显感觉到了柴油很难进到货:"进一次油就跟挤牙膏似的,这里也限售,那里也限售,有时候还进不到!"  相似文献   

11.
3月20日,中国的成品油价格再次上调,市场进入8元后时代,成品油价格上涨将成为持续的趋势。虽然单次的油价上涨并不能对汽车市场造成太多的影响,但中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脱节的现象却让社会各界反响颇大。特别是随着成品油价格的一再上调,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却仍然在宣称其炼油行业处于亏损。  相似文献   

12.
沈家园 《新财经》2006,(7):102-103
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两次提高成品油价格,理由是:国际市场油价再次大幅攀升,近期在每桶70美元左右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价差进一步拉大,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加剧,成品油供应趋紧,个别地区出现限供、断供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2009年出台并正式实施的国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分析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在国际价格接轨原则下实行限制最高售价和差异性消费补贴的成本加成定价方式,具备理顺石油产业链条、增强市场透明度等优势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催生市场投机、政策油荒、炼化亏损和竞争失衡等问题缺陷,得出当前油价机制依然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被动调价模式,成品油价格改革应朝着市场化方向继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4.
郭超 《中国经贸》2015,(6):63-63
成品油是特殊能源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国家政策挟持,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长期占据成品油行业内的垄断地位。随着我国WTO承诺的逐步实现,以及成品油市场的放开,行业内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成品油企业也需要适时改进营销战略,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聂书岭 《中亚信息》2005,(12):35-35
2005年11月7日哈萨克斯坦经济与预算规划部部长凯拉特·克里姆别托夫在议会联席会议上称,2006年开征成品油出口关税后,国家预算预计将增加80亿坦戈的收入。为了稳定国内燃滑油料的价格及保证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供应,哈萨克斯坦政府颁布了《关于征收石油制品出口关税的命令》。根据该命令,成品油出口关税税  相似文献   

16.
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并不算完美,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体验过2012年油价的"四涨四跌",人们已对成品油价格调节感到"麻木"。呼声一直不断的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并没有在2013年伊始伴随油价上调出台,难免让人有些失望。事实上,自2009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以来,关于成品油价格机制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3月27日,成品油定价新机制的"亮相",还是给国内成品油市场带来了一线希望。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但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将全面对外资开放,BP(英国石油公司)正赶在中国成品油市场全面放开前,加速零售网点的布局。作为最先进入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的跨国能源公司,BP集团通过与中国两大石油公司合作,已在浙江省和广东省分别建立了成品油零售合资公司,在沿海地区拓展1000座加油站的零售网络。目前BP中国公司在华的扩张目标在成品油销售和城市天然气零售等石油产业链的下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加入WTO的3年,中国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步伐愈走愈急,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全球性跨国公司的重组及全球战略的变化,加之这些公司在成品油分销业务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以及国际油市的动荡不安,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新形势,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力于推动成品油流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自1998年以来,我国价格部门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及时把工作重点转到促进需求增长、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机制,整顿价格秩序,推进依法治价,充分发挥了价格对促进需求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克蒙 《沪港经济》2000,(5):57-58
今年8月,国家计委宣布再次调整成品油价格,这是我国自去年11月份以来第6次上调成品油价格,至此,上海地区的汽柴油零售价总体水平比去年11月上涨了三分之一。有关人士指出:政府之所以下决心多次调整石油产品价格,其用意表明我国成品油价格正加紧和国际市场接轨。于此同时,我们随时可看到—— 油价上涨引起的种种“尴尬” 石油和粮食一样,是一种对物价总水平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