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资源配置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和资源配置结构优化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传导机制;(3)数字普惠金融的正向影响对传统金融欠发达地区、强金融监管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得更充分。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代工业绿色转型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本文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整体上正向促进了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的度量指标、改变被解释变量的测算方法和增加控制变量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分时段回归发现,绿色金融能正向促进2012—2019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能正向促进2003—2011年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的实施能显著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二,绿色金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绿色金融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次之,对东北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金融对大型城市的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中小型城市。第四,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发现:绿色金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技术进步,不能显著促进城市工业规模效率和城市工业纯技术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助力高耗能、高排放工业项目完成产业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选取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国2011—2020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在1以上,处于有效水平,其中东部、中部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果提出因地制宜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珮  黄珊  杨智婕  郭帆 《税务研究》2022,(11):66-73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GTFP)是衡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因排污费存在执法刚性较弱、费率过低和激励不足等问题,2018年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对促进企业绿色生产方式转型、提高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重污染企业数据的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环境保护税显著促进源头管控绿色技术创新,对末端治理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果不显著;环境保护税显著提升东部、中部地区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对西部地区企业的作用不显著。因此,为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应提高环境保护税税率,完善环境保护税优惠政策,并与其他税种相互配合,协同激励企业进行末端治理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依据手工查找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向影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差异,对西部地区抑制作用显著,城市规模越小、行政等级越低,抑制作用越显著。鉴于此,应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加速推进要素禀赋结构转型,实施地区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和技术升级政策,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协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了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4-2016年26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了我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中间机制分析表明,资本价格扭曲和劳动力价格扭曲是财政纵向失衡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中介变量;财政纵向失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抑制作用存在着地区和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3060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工业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和污染排放部门,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环境规制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为了考察低碳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和P...  相似文献   

8.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SBM—GML模型测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使用系统GMM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方式。研究发现:2011—2019年,技术效率提升拉动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加;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显著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服务覆盖广度的扩大显著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建议采用政策鼓励和资金引导的方式提高技术效率对绿色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绿色普惠金融,提高绿色普惠金融与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11-2019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研究金融发展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具体路径:是“效率通道”还是“技术通道”。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抑制效应,通过“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效应,同时通过“效率通道”和“技术通道”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效率通道”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7—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在核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引入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分析了绿色信贷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这一效应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并可以利用包含三条路径的有限混合模型进行异质性特征的详细刻画;第二,将绿色信贷作为伴随变量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后发现,绿色信贷可以增强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第三,研究期内近一半的省份发生了路径转换,且绿色信贷是推动这些省份发生路径转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俞杰  万陈梦 《财政科学》2022,(1):104-118
本文以2018年部分行业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长江三角洲先进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探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非国有性质、规模较小、成长性较好、杠杆率较低以及所处营商环境不理想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进一步放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限制与适度缩短留抵退税期限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跃 《财政研究》2020,(4):83-98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the China's non-state-owned listed corporates in 2014–2020, we adopt the real-time air quality index data published by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China as the proxy of air pollution to examine how air pollution affects firm's CEO pay–performance sensitivity (PPS). The result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 that air pollut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ecutives' PPS. We also find that industri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is heterogeneous by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effect of CEO. In addition, 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air pollution on PPS is more significant in companies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we provide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source category equivalence. The mechanism test shows that air pollution increases the firms' difficulty to motivate executives, it also destroy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ensation contracts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PS by increasing explicit and implicit incentive. Furthermore, we investigate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ir pollution. Results show that air pollution would damages the firm value directly and also affect their PPS. Overall, our study reveals how air pollution affects executives' incentive, therefore provides policy support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金融资源的配置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色金属产业是河池市的支柱产业,历年来获得了金融机构的倾斜支持,但其同时又是"两高一资"产业,亟需面临产业转型升级。本文研究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与金融扶持的相关情况,分析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金融支持河池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金融支持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双重视角,运用Hsieh和Klenow(2009)的改进模型,依据工业企业数据库,测算湖南省2000-2007年能源行业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情况。结果发现,政府对能源行业的补贴导致了产品市场的扭曲;要素市场扭曲成因较为复杂,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扭曲成因完全不同;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的产品市场扭曲相差不大,资本要素扭曲大于国有企业,劳动要素扭曲小于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投放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长三角核心城市群为例,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投放、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关系,并基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和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投放和产业结构升级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投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且为重要中介路径,但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罗长远  曾帅 《金融研究》2022,505(7):154-170
本文借鉴Hsieh and Klenow(2009)的理论框架,采用2010—2018年中国上市工业企业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一带一路”建设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平均意义上看,“一带一路”建设显著改善了位于重点对接省份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但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尚不明显。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主要通过深化重点对接省份的开放水平,尤其是促进它们的双向直接投资规模,改善劳动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要素流动表现出“劳动往高处走,资本往低处流”的特征,导致劳动和资本的配置效率出现“分野”:在重点对接“一带一路”的省份,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配置了更多的劳动要素,劳动配置效率得以改善;但由于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资本生产率高的企业在资本要素获取上还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对我国实行产业政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干预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以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在我国目前渐进式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的背景下,推行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章提出为了与市场取向的改革相配合,我国产业政策应定位于鼓励创新,提倡竞争,扶持幼稚产业,并对推行产业政策的前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小龙  陈金皇 《金融研究》2020,485(11):76-93
从政府治理结构改革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从理论上来说,省直管县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能够通过简化政府治理级次来改变政府治理效率,影响诸如环保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本文采用卫星反演的PM2.5数据检验了省直管县改革前后县级区域空气污染的变动趋势。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显著降低地区空气污染水平,“强县扩权”改革则显著加剧了地区空气污染。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机制检验发现,“财政省直管县”主要体现为财力保障水平提升导致的治理变化,而“强县扩权”则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改变导致的空气污染治理变化。总之,单纯的政府级次减少可能并不必然利于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良好的财力保障为地方污染治理服务提供了支撑,竞争行为变化带来的改革效应则会受到政府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王小龙  陈金皇 《金融研究》2015,485(11):76-93
从政府治理结构改革的角度探讨如何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从理论上来说,省直管县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治理结构改革,能够通过简化政府治理级次来改变政府治理效率,影响诸如环保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本文采用卫星反演的PM2.5数据检验了省直管县改革前后县级区域空气污染的变动趋势。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能显著降低地区空气污染水平,“强县扩权”改革则显著加剧了地区空气污染。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机制检验发现,“财政省直管县”主要体现为财力保障水平提升导致的治理变化,而“强县扩权”则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改变导致的空气污染治理变化。总之,单纯的政府级次减少可能并不必然利于地方公共服务的提供,良好的财力保障为地方污染治理服务提供了支撑,竞争行为变化带来的改革效应则会受到政府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