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是会计理论的重要方面。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在新的会计环境中趋向于融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也随之趋于一致。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主要涉及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方面,未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将以多重计量属性和多元计量单位并存为主要特征,公允价值与非货币计量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敬  廖洪 《新智慧》2005,(4):11-12
一、网络环境特点及其对会计计量的影响 1.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来确定物品或事项及其相互之间的价值量及关系,并把数量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目前。会计学界普遍认可的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脱手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来反映,包括名义货币和不变购买力单位。  相似文献   

3.
李敬  廖洪 《新智慧》2005,(10):11-12
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就是以数量来确定物品或事项及其相互之间的价值量及关系,并把数量分配于具体事项的过程。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除计量对象外,还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可计量的某一方面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即被计量对象予以数量化的特征或方面。目前,会计学界普遍认可的有五种计量属性,即历史成本、现行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脱手价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单位主要以货币来反映,包括名义货币和不变购买力单位。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应用矛盾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会计界盛行的计量属性。本文将公允价值界定为狭义的概念,将其作为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模式。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目前应用公允价值的经济条件尚未成熟,未来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条件是与经济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资产计量属性有诸多缺点,于是会计界提出了八种各有千秋的会计计量属性,但在实际选择中应根据计量属性本身以及会计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加以取舍。影响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计量属性本身的科学性,会计信息主要使用者的类别,相关资产是否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经济远行的稳定程度。在制定准则过程中还应注意计量模式、明确概念、细化操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会计计量以历史成本计量作为主要计量手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引入多重计量属性,运用多种计量手段,完善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的计量,对物价变动,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不同经济事项选择不同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7.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运用与会计信息质量需求、会计目标等理论因素以及经济环境、会计技术环境、经济利益因素、计量属性本身的复杂程度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的转换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日益受到冲击,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越来越受重视;且随着现值应用技术的解决,公允价值将在未来会计计量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了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现行成本/名义货币、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等常见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点与缺陷,阐述了计量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及会计环境对计量模式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选择以历史成本/名义货币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择优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不能等同于无形资产。本文从企业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角度出发,将人力资本股权化初始计量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相结合,对人力资本出资股权化的情况从会计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其后续计量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一个框架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会计原理的内在逻辑性,推导出六大要素中资产的计量是核心,同时说明目前会计计量理论从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是历史的必然性;其次,讨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类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属性的关系,使大家进一步认识计量属性的本质;最后,提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并在四种情形下适用,需要亟待解决的两问题,以便我国会计水平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财务会计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资产是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从而成为主导的会计计量模式.在我国,会计计量也一直遵循历史成本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我国最新《企业会计准则》,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广泛应用.从历史成本理论和公允价值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基础以及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发展历程的分析看,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问题.从其发展趋势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会长期存在,虽然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的前提下,将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但其重要作用将会更加突出.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保证公允价值在新准则执行过程中能被正确使用.本文将两种计量属性从定义及它们与会计目标和会计原则的联系等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经过比较,本文认为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资产及其它会计要素的内在特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能满足会计目标——决策有用观的需要;相比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会计原理的内在逻辑性,推导出六大要素中资产的计量是核心,同时说明目前会计计量理论从收入费用观转向资产负债观是历史的必然性;其次,讨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各类计量属性与公允价值属性的关系,使大家进一步认识计量属性的本质;最后,提出我国新会计准则中首次明确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并在四种情形下适用,需要亟待解决的两问题,以便我国会计水平上一个更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探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是现代高科技革命对经济发生影响后出现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显著的特征。会计计量要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计量模式应是:既有历史成本又有现行成本等多种计量属性同时并存;既有货币计量又有非货币计量的多元记账。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量属性是会计计量的核心问题,公允价值是目前国际会计界盛行的计量属性。本探讨了公允价值的实质,并将其界定为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评价其优点和缺陷。鉴于我国目前的市场化程度,我国大规模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时机尚未成熟,但从长看,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运用将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会计确认是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辨认的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存在计量观和信息观两种学说。计量观主要关注的是特定的会计计量结构,而对为什么需要这些会计计量却闭口不谈;信息观强调的是在不确定性条件下使用会计数字进行经济决策,而对确认这样的会计计量结构置之不理。计量观和信息观应当统一起来,它们是互补而不是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会计计量的两个属性,两种计量模式都是对会计计量对象价值属性的反映,由于各自依据的反映规则不同,才有所区别.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作为传统财务会计模式的一个重要支柱,即使在计量模式已经发展到混合型的今天,仍然始终保持着计量属性的主体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采用其作为计量基础.2007年1月1日正式使用的<企业会计准则>表明我国也已经开始了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刘继红 《新智慧》2005,(12):54-55
一、资产减值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 计量属性是指计量客体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资产减值会计要求计量企业资产的现行价值,必然要求采用能反映资产现行价值的计量属性.以体现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特性。资产减值会计涉及的计量属性主要有: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产品计量方法的争议将“公允价值”再次推到风口浪尖。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运用与会计信息质量需求、会计目标等理论因素以及经济环境、会计技术环境、经济利益因素、计量属性本身的复杂程度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目标的转换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日益受到冲击,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越来越受重视,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发展渊源有助于正确认识公允价值概念发展本身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方文 《新智慧》2006,(11):23-24
一、如何选择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计量模式 如果企业将一项房地产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其会计处理将有别于一般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内容主要包括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计量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已不能满足需要,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会计计量模式的构成和公允价值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