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国庆  丁贤 《浙江经济》1997,(11):48-50
提高粮食与食物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目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人增地减、高产低效、产需失衡”是未来粮食生产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三大矛盾。因此,从实际出发,探求建立适宜的食物改革目标和实现食物供需平衡进而实现粮食供需平衡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有利于全省跨世纪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间粮食储备研究综述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自然禀赋相对稀缺,地区发展不均衡,人口数量呈绝对上升趋势,城镇化加速发展带来的耕地日趋减少的情况下,搞好粮食储备事关国计民生。民间粮食储备可有效弥补国库库容小,储备能力不足,占用资金过大,账实不符,陈粮不能及时轮换等缺点。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的民间粮食储备现状,提出了政府资助扶持农户粮食储备的设想,这种设想倘若得到实现,必将有利于我国粮农(尤其是种粮大户)增加收入,保持种粮积极性,维持未来粮食生产能力,是当前我国寄希望通过直接补贴政策提高粮农收入水平的一种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粮食储备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维护粮食市场和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储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通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完备的新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4.
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实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要条件。自1990年我国建立粮食专项粮食储备以来,对调节粮食市场供求,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已发挥出一定作用。但如何管好用活粮食储备,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粮  相似文献   

5.
出口国的粮食储备管理 美国美国粮食产量居世界前列,年产量一般在3.3亿-3.8亿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量的50%。每年约有其总消费量40%左右的粮食进入储备。因此,美国的粮食出口和储备对世界粮食市场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0年,国家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一国家粮食储备局。专项储备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中第一次包括了专门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和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的后备储备。现阶段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①战略储备(“506”);②备荒储备(“甲子粮”);③后备储备(专项储备);④周转储备(商品储备)。  相似文献   

7.
云南是集边疆、民族、山区于一体的农业大省,属粮食产销平衡区,同时又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的省份,地方粮食储备尤显重要。近年来,全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作部署和要求,建成了“功能互补、权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地方粮食储备新格局,使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去年以来该省统一开展的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审计,暴露出该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和缺陷漏洞,亟须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粮食储备制度:供粮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储备作为一种民间习惯,在中国源远流长。我国农民素有“储粮备荒”的传统,所以亿万农户的存粮数量非常可观,构成了中国粮食储备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对粮食储备非常重视,在不同时期建立了一些不同性质的储备。 1990年,中国粮食获得大丰收,总产达到44624万吨。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质供应的日益丰富和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为确保储备粮的质量良好,避免粮食陈化。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流通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探索建立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加强日常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确保粮食安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本文就如何安全做好国家粮食质量和检测的重要意义,指出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进行了浅议。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华 《中国经贸》2014,(19):68-68
石油行业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资源意义,而建设石油储备体系则是石油行业的重点工作。我国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已有一定规模,但与理想状况还有一定距离。要逐步完善石油储备体系法律法规,科学理性地构建石油储备体系,多元化筹集石油储备体系建设资金,以多元化石油储备方式来建设、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1.
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能够帮助广大农民顺利卖粮,激发农民卖粮积极性,科学调剂粮食价格,提高粮食安全,推进粮食经济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粮食储备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健全粮食储备体系,推进粮食经济发展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粮食储备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粮食储备制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我国粮食改革市场化方向的确立及加入 WTO 后,粮食储备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彰显。目前,我国的粮食储备制度已形成中央  相似文献   

13.
《老区建设》2008,(21):4-4
国家粮食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实践科学发展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实践载体。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当前国际粮价波动、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加强粮食收购和储备,进一步做好粮食流通工作。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储备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大豆资源,大力发展非转基因品种,促进大豆产品深加工,对粮食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招标》2008,(18):13-14
3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十项重要措施。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特别就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稳定化肥市场价格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1、美国 1996年起,美国新的农业法案实行,以农业补贴制度代替了粮食储备制度。政府不再通过粮食储备抛补去纠正粮食市场扭曲,而是简单地支付粮食加工商收购价和农民维持农场可持续的价格差。  相似文献   

17.
为学习借鉴国际林业发展先进经验,推进重庆市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建设,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7日,笔者参加了市林业局组织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国家储备林建设交流与合作团组”,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开展储备林建设交流考察。考察团先后实地考察了新西兰奥克兰、璜加雷和澳大利亚墨尔本、悉尼四地的储备林建设发展,分别同中国林业集团新西兰有限公司、澳大利亚林木业科研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怀恩市政府开展了经验交流和商务洽谈,达成了相关合作共识。  相似文献   

18.
国家粮食储备是国家宏观调控粮食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通过构建储备粮补贴管理的激励约束模型,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储备粮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决定和制约因素;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粮食储备管理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老百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家“农业稳,天下安”。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进粮食生产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转变粮食生产方式,推进实现“专业分工、社会化生产”模式,是解决未来怎样种粮的必备要件;加强新型农民队伍培育,形成完整、持续的人才队伍体系,是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根本。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应将粮食和耕地作为基础要件来考量,更应关注明天谁来种地、怎样种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在任何情况下,粮食安全都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