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悖论"和有效行权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尚不完善,限制了独立董事作用的有效发挥,尤其是认为独立董事的报酬激励与“独立性”互相矛盾的所谓“独立性悖论”.更是使独立董事制度前景堪忧。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了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内涵.认为“独立性悖论”不是不可克服的,独立董事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一.作为企业法人利益的维护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调人,分享企业剩余并不一定会丧失“独立性”。最后,从独立董事这一角色本身的特性出发,提出了改善现行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一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而引进的公司制度,自推出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日前一场由“科龙罢免风波”掀起的独立董事“独立运动”,再次引起了人们对独立董事制度成败得失的关注和反思。反思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首先体现在先天的制度缺陷,其次是选聘机制的缺陷,第三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缺陷。探索和改进这三个方面的缺陷,将有利于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重构独立董事制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体系存在“不公正性”、“不独立性”、“不在状态”、“不匹配性”和“不明晰性”等结构性或制度性问题。本文基于独立董事的“广义独立性”.围绕“独立董事协会”的构建,从社会、独立董事和企业三个层面为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一个新的构建框架,以期实现对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体系的“再造”。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属于董事的范畴,它有区别于一般董事所没有的品格和特征:独立董事有其独立性。中国在向英美国家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时,应借鉴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必须考虑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将独立董事制度因地制宜地引入中国以适应中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特别要协调好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关系,以实现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完善公司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针对独立董事的两项主要任务——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增强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探讨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约束措施和手段,以减少代理成本,使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诚信和勤勉义务,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独立董事制度的兴起是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产物,但独立董事信息获取能力的欠缺制约了他们持续改进董事会职能的作用。随着董事会独立性(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的比例)的提高,董事会决策的公正性效率会提高,但董事会决策的达用性效率会降低。在效率替代作用的影响下,董事会的独立性高低与董事会决策交率之间并不存在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关系,这一模型可以对关于独立董事问题的各种争议给出很好的解释,也可以对我国探索公司治理中独立董事的人数比例,人选确定方法,遴选途径和激励约束等方面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7.
丁世龙 《电力技术经济》2005,17(1):21-25,29
通过对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对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与企业经营者行为约束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选择过程的不可观测性使得独立董事的选择机制一直被忽视,独立董事的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作用的有效性。以揭开独立董事选择机制的"黑箱"为目的,通过构造董事市场供给指数的方式,我们发现,市场供给对董事会独立性产生重要影响。本地市场供给对非国有和竞争行业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国有和垄断行业的公司,中心市场的辐射效应却与此相反,即辐射效应对国有、垄断和大规模的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影响更大;在剔除强制性需求之后,市场供给对董事会独立性自主性需求的影响与总需求的影响基本一致。本文首次揭开了独立董事的选聘"黑箱",并为解决董事会内生性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8月16日证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后,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却令人担忧。从思想观念到相关法律法规,从人才选聘到激励及约束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很不完备。如何扫除障碍,使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种种疑难,基于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设立独立董事效果面临的各种问题.相关文献资料得到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冲突的结论,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另一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通过对独立董事设立的效果、独立董事最担心的风险、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有效条件、独立董事的薪酬待遇、影响独立董事发挥作用和导致独立董事辞职等重要因素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有助于从内生和外生因素的角度来理解报酬、独立性、成本、风险、激励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对独立董事作用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机构投资者影响下独立董事治理效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Panel Data)及混和截面数据模型(Pooling Data)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对独立董事治理效率的实际影响.发现引入机构投资者后,独立董事治理效率发生显著的提升,而且在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的样本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后一期独立董事比例显著正相关,从而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在促进独立董事制度建设上的积极作用.本文研究结果的政策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从而将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变为市场效率的自觉要求,并且由此提高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效率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独立董事在监督过程中,其勤勉性和公正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个体行为决策模型,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四项因素会对独立董事监督的效果产生影响。其中,来自独立董事个人方面的因素有两项:独立董事与控股股东之间的私人关系,会对监督的诚信度与勤勉度都产生负向影响;独立董事付出努力的机会成本,会对监督的勤勉度产生负向影响。来自外部环境的因素有两项:外部的监管力度能够同时促进独立董事监督的诚信度和勤勉度;控股股东对董事会的信息隐瞒会降低独立董事的勤勉度。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目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的目的进行了反思,对于实际运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障碍进行了透视。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有效实施独立董事制度,必须从组织经济学角度考虑相关制度改革;从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角度考虑进行组织行为改造;从民商法学角度考虑修改《公司法》、《证券法》,制定一系列配套法律条文进行规制。才能保证独立董事制度这一制度安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Summary: It is well known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scholarship that independent directors differ in the vigilance with which they monitor corporate insiders. This difference depends largely on whether independent directors are concerned more with their public reputation or with their prospects in the director labor market. The explanation for this difference depends on an assumpti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howev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relax the assumpti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to examine how boardroom transparency affects directors’ monitoring behavior. Using a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study of actual independent directors, we find that boardroom transparency amplifies the effect of directors’ inclinations toward either active or passive monitoring, with directors inclined toward vigilant monitoring becoming even more vigilant, and directors inclined toward passive monitoring becoming even more passive. Managerial Summary: In most advanced economies, the board's internal decision processes are either undisclosed or disclosed only to a very limited extent. It remains unknown, then, whether directors would behave differently if their behaviors were made public. We find that when their actions are disclosed to the public, directors concerned with their public reputations become more vigilant, whereas those concerned with their prospects for additional board seats become more passive in monitoring corporate insiders. Whereas regulatory bodie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watchdogs have recently advocated for greater disclosure of the boardroom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such mandatory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can exacerbate, rather than alleviate, the problem of passive director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5.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独立董事受大股东的控制,没有主动监督大股东及其代理人的动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落实中小股东的监督权。实行股权分类表决制度,取消大股东对独立董事有关事项的表决权,将该表决权完全交给中小股东,可以保证独立董事脱离大股东的控制,回归到中小股东的利益立场。文章最后还构建了一个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后的新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