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企业经营网络化和虚拟化时代的到来,企业活动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区、国家之间形成的OEM、ODM和OBM等三种不同类型的价值链分工,已经成为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而同时伴随着“第三意大利”产业集群的崛起和20世纪后期高科技产业集群区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一、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进程 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导向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企业的业绩衡量主要是依靠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在当时特定的外部环境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知识型员工的内涵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以知识为主宰的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是诸多企业核心能力的拥有者,往往仅占企业20%的比重却创造了企业80%的利润。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二十世纪人类的主要贡献是使手工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同样,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促进其工作绩效已成为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物业管理(real estate management)”概念来源于港台地区,我国的专业化物业管理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民营物业服务企业在90年代才开始逐步衍生,民营物业服务企业的范围界定十分广泛,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本)、集体产权、国有产权参与但不占控股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都应该说是民营物业服务企业。  相似文献   

5.
在东亚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度盛行的"雁行"分工模式逐渐式微,东亚各经济体间开始由产业间梯度分工转向产业内甚至产品内分工,"雁行"体系逐渐演化为网络分工体系。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的原理、特点,并以中国为例来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说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业务流程再造而产生的公司组织再造过程,推动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由于通信技术的革命、产品专业化分工的细致,造就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技术和资产不可分割性在规模生产和规模销售中不断固化,组织结构也出现巨型化的趋势.学习型组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管理实践对组织创新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黄文 《现代企业》2006,(2):19-19
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学和实业家的重视,但是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长期进行的名的霍桑试验。  相似文献   

8.
一、法务会计在国外诉讼中的应用 法务会计实质上是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会计界对法律界的专业支持,是法务会计人员为解决或处理法律问题或事项提供的专业服务。国外法务会计人员从事的业务类型主要分为诉讼支持与调查会计两大业务分支。其中,诉讼支持业务主要与诉讼程序相关联,在20世纪80年代初,应西方国家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相似文献   

9.
考量中小咨询公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咨询业作为服务业的子行业,诞生于19世纪90年代末期。英国建筑师约翰·斯梅顿所组建的“土木工程协会”是其最初的标志。但咨询业真正成形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到来和劳动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无疑是其中两大关键因素。20世纪30年代,管理咨询  相似文献   

10.
<正>劳动争议的结构性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主要是工会和企业在集体谈判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劳动争议,解决集体劳动争议的制度比较完善,而处理劳动者个人与企业或管理者之间的个别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则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1.
精益生产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标志性的企业是丰田汽车公司,它以其独特的生产组织方式致力于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现象,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资金周转,是人类历史上生产方式的第三个里程碑;六西格玛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摩托罗拉公司,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兼并与收购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企业并购市场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企业并购呈现半企业性、半行政性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状况。1993年10月前后在上海证券市场发生的“宝延风波”,  相似文献   

13.
顺应国际分工潮流发展我国出口贸易赵涛一、科学技术是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分工即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18世纪60年代欧洲爆发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机时代,动力...  相似文献   

14.
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是社会分工演进的产物。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尤其是影响交易效率最重要的三个因素:道德、精神和制度,它们通过作用于交易效率而影响分工演进的速度,进而影响到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根据新兴古典经济学,当交易效率提高时,分工的好处大于其所产生的交易费用,人们于是选择分工,分工之后产生的专业化经济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新的中间产品和与其  相似文献   

15.
一股回归主业的潮流正在中国多家领袖级企业里悄然展开,比如联想、新希望、东方希望、夏新等。尽管它们身处不同行业,这两年却仿佛受某种无形规律的驱使,暂停甚至卖出一度着力开拓的新业务,开始向主业回归。其实,回归主业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开始致力于多元化扩张,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第一次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只有1%的企业缩减了业务范围,而有25%的企业开展了多元化;80年代缩减业务范围的企业比例升高至20%,而开展多元化的企业比例则降至8%。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半期以来,国际产品内分工开始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角。本文从专业化生产、知识溢出与吸收能力三个层面探讨了国际产品内分工影响技术创新的路径,并就新型国际分工背景下如何提升本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减员分流到改制分流的演变和发展过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就有不少国有企业开始探索减员分流、减员增效和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路子。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实施减员分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创新研究先驱者ADI公司董事长雷&#183;斯泰塔对美国与日本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之所以失败,而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了扭转劳动生产率日益下降的趋势,美国比奇飞机公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建立了“劳动生产率会议”制度。公司从9000名职工中选出300名作为出席“劳动生产率会议”的代表。当某一职工想提一项合理化建议时,他就可以去找任何一名代表,并与该代表共同填写建议表。当这个提议交到“劳动生产率会议”后,由领班、一名会议代表和一名劳动生产率会议的干部组成的小组负责对这项建议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加工贸易数据对中国参与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很大程度上融入到垂直专业化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加工贸易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占据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并且主要集中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但是,此种贸易发展主要是由外资企业所推动的,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均从其母国(地区)进口,我国主要从事加工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环节。市场主要由这些外资企业所开拓,我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