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名优鱼类,目前在我国养殖比较普遍。时下已进入越冬期,淡水白鲳对水温要求比较严格,水温低于是12℃时,会自然死亡;水温在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生产实践中,淡水白鲳越冬应注意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白鲳以其肉质好、长速快、粗养易管、市场销量大的优点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欢。但由于该品种属暖水性鱼类,生长适温为15-30℃,当水温低于12℃或高于36℃时,都会冻死或灼伤。所以,淡水白鲳种苗越冬应把握好下列几个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食用兼观赏的鱼类。 一、生物学特性 淡水白鲳体侧扁,头小,体型似海水鲳鱼。鱼体呈银灰色,其胸、腹、臂鳍呈桔红色。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耐低温的能力很差。其生存水温10℃-42℃,最适水温28℃-35℃.20℃以下生长缓慢,12℃以下身体失去平衡(侧躺水中)。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生活在水域的中下层、喜群居和群游。食性较杂,能耐低溶氧、不耐低温,其生长较快,个体大、在原产地最大个体重达20千克,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水温12—32℃时,当年鱼苗可以养成食用鱼,具有肉质好、体型大、食性广、病害少、易起捕、好垂钓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正> 淡水白鲳一般每667m~2池塘产量达400—500kg。现将其池塘养殖和常见病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生态特性 淡水白鲳属热带鱼,杂食性,种内一般不互相残杀,鱼种在饥饿情况下会相互咬伤,有的因尾鳍被吃掉而死亡;适应水温12℃—35℃,最适生长水温24℃—32℃,当水温低于12℃时大部分鱼失去平衡,会有冻死的危险;耐低氧能力较强,水中溶氧0.5mg/L时仍然生存,适宜在较肥的池中养殖;耐盐性高,能在盐度5‰—10‰的环境里正常生长;喜生活于微酸性水中,pH值适应范围为5.6—7.4;性情温驯,喜栖息于水体中下层,有成群活动的习性,容易捕捞。  相似文献   

6.
随着淡水白鲳的养殖技术的日臻成熟,淡水白鲳的养殖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淡水白鲳是热带、亚热带鱼,其生长要求的水温较高,在北方的养殖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放养鱼种时就要放养规格较大的,以便在国庆节前达到商品鱼规格,出池上市。否则国庆节后天气变凉,水温下降,要继续养必须提供保温设施,这样就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因此,从外地购进大规格淡水白鲳,解决北方养殖热带性鱼类是—个好办法。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摸索出了长途运输大规格鱼种的一些办法。供不具备活鱼运输车辆的养殖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7.
鱼类属变温动物,当水温降至(8~10)℃时鱼即摄食很少,准备进入冬眠状态。山东省的越冬时间是在11月底到第二年的3月中旬。在鱼种越冬期间如管理不当,容易出现大批死亡的事故,要使鱼种安全越冬需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相似文献   

8.
<正> 淡水白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热带鱼类,临界低温为10℃,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从养殖性能看,该鱼个体大,生长快,最大个体可达20公斤,体长5厘米的鱼种适当稀养,3个月体重可达1000克,5—6月份繁殖的鱼苗,一般在当年能养成商品鱼。淡水白鲳,食性杂、易饲养,其消化系统发达,既摄食小鱼虾和底栖动物等动物性食料,又摄食水草、蔬菜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英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自1990年引进该品种.通过14年的养殖和技术推广,比较熟练地掌握了淡水白鲳亲鱼培育、苗种培育、成鱼养殖、越冬保种等不同养殖时期的养殖管理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淡水白鲳不同养殖时期的饲养技巧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通常在3月中旬前后,当水温连续有一星期都达到15℃以上时,养殖户就应该做好投放淡水白鲳鱼苗的准备。因为此时投放既可以延长成鱼的养殖时间,又可以在7月上旬鱼价普遍较好时就有商品白鲳上市销售,这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养殖效果。但由于淡  相似文献   

11.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罗非鱼为热带性鱼类,属鲈形目,丽鱼科,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耐低氧等特点。同时“无公害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项目,实施地点在。河南省郑州市姚桥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每亩产量达到1451.5kg.平均规格0.756kg的结果。现将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淡水鲳足热带与哑热带的食用和观赏兼备的大型热带鱼类之一,其养殖水温20℃—33℃,最适生长水温26℃—30℃,最低临界温度为12℃,一般适宜在地热温泉、工厂化余热水中保种越冬,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温室越冬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生活和生长的水温范围为16-40℃,最适温度为28-32℃,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在水温降到16℃时须采取越冬措施,确保罗非鱼顺利越冬。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据各地气候和越冬条件的差异,主要有盖薄膜大棚越冬,温泉水、深水井、工厂余热、锅炉加温以及电热器加温越冬等方式。罗非鱼越冬的关键是要掌握越冬入池的时间、鱼池消毒、放养密度、水质和水温的调节、饲养管理、病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死亡点7℃)。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水温在10℃以下。除海南省、台湾省和广东、云南的小部分地区能正常越冬外,其它地区都需要利用地热水、温泉水和工厂余热水以及搭盖防霜塑料棚、玻璃房等方式越冬保种。由于罗非鱼死亡温度点高,越冬时间长,难度大,不像四大家鱼能安全顺利越冬,因此,要特别小心做好控制水温,投喂精料,增加溶氧,防治鱼病等饲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般养鱼者都知道,养殖淡水白鲳的池塘中,决不能施用敌百虫。因为淡水白鲳对敌百虫类的有机磷渔药非常敏感,即使少量施用,也会使淡水白鲳很快中毒,大量死亡。然而,在泼撒生石灰等碱性药物的池塘中,不能同池施用含有机磷成分的杀虫渔药的配伍禁忌,恐怕不是人人都知道的。2001年11月,笔者接诊到  相似文献   

16.
养殖淡水白鲳前景广阔江苏省如皋市多种经营管理局顾宏兵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又称"淡水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一种大型经济鱼类。1985年引人我国大陆。目前我国推广养殖淡水白鲳面积已逾1万公顷,年产量超过4万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  相似文献   

17.
当气温降到10℃以下时(生长温度15—30℃),黄鳝就很少摄食而入穴冬眠。此时为了黄鳝安全越冬,应把养殖池的水位从10—15厘米提高到30-50厘米,以保证冬季结冰天气池底水温在0℃以上。若满池结冰必须每天将冰块打开.以防止黄鳝缺氧死亡。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当水温下降至12℃以下就会逐渐死亡。在正常的情况下,罗非鱼除了在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外,其他地区都需采取措施帮助越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现将罗非鱼几种安全越冬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淡水白鲳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间,尤其是在水温为15℃—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指环虫病,易造成死亡。其发病原因有两点:一是鱼体受伤,二是水体恶化。因此,在越冬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并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杜绝病原体带入,做好越冬池和鱼体的消毒工作,一旦发生鱼病,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尽早治疗,确保越冬成活率。 一、小瓜虫病 主要症状:病原为多子小瓜虫。患病初期,体表出现大量粘液,严重感染时,鱼体粘液增多,使鱼体周围的水呈白云状,同时背鳍、尾鳍基部充血。鱼体感染小瓜虫后,2天内即大量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其生存水温范围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25~32℃;最适水中溶氧为4毫克/升以上,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窒息死亡。罗氏沼虾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易饲养、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