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王一涛 《经济问题》2008,341(1):91-93
中国传统的农村中介组织是以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经营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业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暴露了管理制度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合理、产权关系不明确等制度缺陷.把有限合伙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引入农村中介组织,可以弥补原有制度的不足,实现制度创新,使得农村中介组织在内部和外部关系上明确权利、义务,从而促进"三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投资方式的日趋多元化,有限合伙这一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的组织形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007年6月1日,中国<合伙企业法>正式施行,为合伙制企业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有限合伙的发展仍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对有限合伙的设立、管理等五个方面,从以美英法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实现对我国有限舍伙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腾飞,随着社会逐渐多元化,公司、企业、个体经营户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春潮涌现,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3次会议修订的新《合伙企业法》更加完善了我国在合伙企业制度上的法律制度,此次修订涉及到诸多内容,有限合伙制度的引入便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从有限合伙人的责任承担与隐名合伙人责任的区别与联系来探讨新法运行当中遇到的关于隐名合伙的若干问题,从而对隐名合伙存在的原因和必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我国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隐名合伙 ,笔者认为 ,在我国法律上确立隐名合伙制度的条件和时机已经成熟。建立这样的制度 ,既刺激了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 ,又可使投资的风险不至太大 ,是现阶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的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5.
有限合伙这一制度在许多发达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其民商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我国此方面的立法至今尚属空白,这是我国企业制度中的一个缺憾,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民营经济多样化、规范化发展。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应适时进行有限合伙立法,引进有限合伙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6.
慈善组织的活动在数量和复杂程度上的增加导致了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因此慈善组织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来支撑组织活动。实践中,有一部分慈善组织通过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者进行有限合伙来筹集资金。有一部分慈善组织通过与以营利为目的的投资者进行有限合伙来筹集资金。然而,对有限合伙人的利润分配可能导致了资金外流、不公平竞争以及税收利益转移等现象和问题。因此,关于慈善组织活动是否可以利用有限合伙形式的问题,存在争论。肯定一方认为有限合伙的运用增加了安排上的灵活性,法律不应该由于可能出现的税务优惠转移而否定慈善组织在有限合伙中作为普通合伙人的合法性。本文观点认为,慈善组织和商业投资人参与的有限合伙只要没有浪费慈善资源,即符合免税目的。而且,关于前者所关心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严格的有限合伙协议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7.
张颖 《经济导刊》2007,(12):113-114
新<合伙企业法>已于2007年6月1日实施,其中规定的有限合伙制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或是其赋予民间投融资的合法性,而且对于我国风险投资机构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有限合伙是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的合伙.有限合伙制的二元责任形式,可以较好地将"能人"和"富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利于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扩大融资规模以及加强激励约束,从而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刘畅 《资本市场》2004,(3):57-58
<正>作为公司法的重要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已于1999年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该法并未给有限合伙的企业形式留下发展的空间。法律在对合伙企业进行界定时规定,“本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各合伙人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合伙经营,共  相似文献   

9.
有限合伙在产业投资基金中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大部分产业投资基金所采用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已经在国际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新<合伙企业法>的颁布,有限合伙制在我国前景广阔.有限合伙制可以有效解决委托_代理问题,降低投资者风险,并能够建立高效低成本的决策机制.如果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派生诉讼制度,设置必要的投资者准入门槛,并且使之更加市场化、自由化,产业投资基金一定会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有限合伙制(Limited Partnership)是风险投资(Ventrue Capital,VC)及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PE)的主要运作模式,根据美国《统一有限合伙法》的规定,有限合伙是指在按照某一州的法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合伙,其中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一般合伙人(Limited Partner,LP)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有限合伙人(General Partner,GP)(刘成江、王素杰,2008)。  相似文献   

11.
公司转投资合伙企业是否具有可行性,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各国的范式立法大都采取许可主义的模式,允许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转投资合伙企业.安全与效率法律价值的平衡,意思自治私法理念的贯彻也为我国公司转投资合伙企业的可行性提供了正当性和必要性之根基.因此,我国法律应当赋予公司转投资普通合伙企业的能力,以便给企业更大的自治空间,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07,(8):77-77
AVCJ获悉,南海成长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于6月26日在深圳正式成立,成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生效后国内第一家以有限合伙方式组织的创业投资企业,也是国内首家真正意义的私募股权基金。该基金首期出资额为1.62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有、独资型、合伙型、会计公司型、有限责任合伙型四种。合理保护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是一种趋势、我国会计师事务组织形式的改革应以有限合伙制为最佳模式,因为它符合国际惯例,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承认隐名合伙,是具有前瞻性的,我国国情仍然不适宜设立隐名合伙制度,隐名合伙应当缓行。公务员参与隐名投资、采取隐名合伙的形式从事营利性活动是非法的。我们应当继续固守反对隐名合伙的理念,既可以克服隐名合伙的缺陷,又可以发挥有限合伙的优势;既可以为中小企业或投资者拓展融资或投资渠道,又能有效防止“官商勾结”和公务员隐性投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制度面临的问题,指出了目前我国大多数会计事务所选择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制这样的组织形式,并且针对这样的现状分析了原因。在本文的最后还重点阐述了完善合伙制制度所应采取的对策,指明合伙制制度是我国会计事事务所的必然选择,而有限责任合伙制则是我国会计事事务所发展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6.
从合伙企业法的修改谈有限合伙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洋  杨京楼 《经济论坛》2006,(14):127-128
当前,我国商事主体法律制度正在经历一场新的变革。继公司法重新修订之后,合伙企业法修订工作也到了关键阶段。合伙企业法修订草案于上月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自此合伙企业法成为备受各界关注的新焦点。和现行法律规定相比,合伙企业法草案实现了三大突破,即增加有限合伙制度、有限责任合伙制度、法人合伙制度。借此契机,本文对有限合伙制度谈些看法,旨在提高业内对合伙企业发展的关注和认识。一、有限合伙制度的发展与特点合伙企业是一种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是按企业投资方式与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形式划分而来的。合伙人对…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合伙企业法》修订的6大突破中,最引入注目的即引入了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与有限合伙企业的规定.本文将重点从我国目前《合伙企业法》中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度立法起源和特点进行思考,由此一窥目前该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蒋尧明 《当代财经》2012,(10):108-120
特殊普通合伙制是我国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顺利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建立相应的民事赔偿保障制度。包括适当提高事务所的注册资本下限,提高实物资本的比重;建立和完善职业风险基金、职业保险制度;建立事务所资产取回、成员担保制度;建立对利润分配进行适度限制的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徐歆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166-167
2006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第57条第一款规定了特殊的普通合伙这一合伙形式。在对于律师事务所此种特别强调客户与执业者个人之间的忠诚信赖关系的企业组织中,以全体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方式,无疑能提高客户对该企业的信心,增强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这一规定并不适用于所有律师事物所。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特殊的普通合伙制时,还要对律师执业活动的规范、律师事物所的组织运行制度进行一个全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合伙债务清偿制度安排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有限和理性有限将使审计师无法彻底消除审计风险,合伙人将承担审计失败的最终赔偿责任.如何更好地把无限连带责任落到实处,保证审计质量,保护合伙债权人的权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要求在制度安排上实施合伙债务优先清偿的原则,需要优化有限责任合伙制度安排,并把合伙事务所的收入分配安排与合伙债务的清偿安排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