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一夫  杨经福 《经济师》2001,(6):24-24,26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会使代理人在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时 ,采取败德行为 (即道德风险 )。这就要求委托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实现一致 ,从而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实现其资产增值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一、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 理论框架 在信息经济学的对策论中,常 常将博弈中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代理人”,不拥有私人信息的参与人称为“委托人”。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两种行为:一种是隐瞒信息,代理人拥有委托人不易观察的私人信息,形成逆向选择(AdverseSlection),另一种是隐蔽行为,代理人利用委托人不易观察的私人行为获取对己有利的决策地位,形成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逆向选择理论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罗夫所开创,他对旧车市场进行分析,卖主知道车子的质量,而买主…  相似文献   

3.
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不仅诱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动机 ,同样也诱致委托人的机会主义冲动 ,普遍认同的加重惩罚代理人就可以有效遏制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论点缺乏足够的支撑 ,只有加重惩罚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才能有效防止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冲动。难以惩罚委托人的偷懒行为是国有企业经理机会主义行为盛行 ,道德风险严重的直接原因 ,根源在于公有产权制度安排下委托人不具备应有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4.
1.设计合理的契约,完善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的交易关系实质上是订立契约的行为。为了确保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均衡,降低乃至避免道德风险,设计合理的契约的核心是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目标尽可能兼容。一是参与约束方面,加大对代理人违反合约和提供低水平努力的惩处力度。委托人在私人部门里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代理人,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5.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以及工作业绩受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不确定性)。不能证实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因而,代理人可能采取消极怠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而使个人效益最大化。委托人只有利用包含了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可观察结果,设计一个激励合约,诱导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6.
多任务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Holmstrom,1979)研究了代理人代表委托人从事单一的无法观察的行动时,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来降低道德风险的问题,其主要着眼点是风险分担和激励之间的权衡关系,并且已经被广泛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但是传统的委托一代理模型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它只考虑  相似文献   

7.
委托——代理问题是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必然产物。解决好这一问题,一般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设计一套制度安排,使委托人能择优选拔和有效激励监督代理人(经营者),以消除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代理人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这种思想其实暗含着一个不言自喻的前提假设,委托人有激励监督代理人的内在动力,他自己不会有偷懒和机会主义的行为动机,并能由此获得努力监督代理人的收益。应该说,在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8.
道德风险,在这里我们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股东)因为对信息的占有不充分,因而对代理人(管理者)的努力过程和努力程度无法了解,只能观测到代理人努力的最终结果,从而有可能导致代理人做出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起,在经济学上一般用来说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得本来是作为一种企业改革模式的管理层收购(MBO),反而面临着比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再分散投入到各风险企业中去,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代理人去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和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了代理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信息做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企业家在获得投资后隐瞒企业实际信息、消极怠工、投资次优化和在职消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贺琼  王磊 《当代经济》2006,(17):91-92
一、引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以,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否则代理人做出的决策通常不是最优的,这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委托人怎样在缺乏全面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激励报酬机制,使代理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同时,能自愿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效劳.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