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环境税的理论渊源,比较环境税与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区别,强调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开征环境税可能存在的现实困难,希望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快环境税立法步伐,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倩 《北方经济》2013,(7):80-81
一、我国开征环境税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手段主要有征收排污费、排污权交易、补贴制度以及直接管制等四种.下文将就这四种治理手段做一简要的介绍,并与环境税的治理效果进行理论上的比较,从而证明开征独立型环境税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察己今 《东北之窗》2008,(10):35-35
开征环境税将成为2008年政府重点推进的税收政策之一。由财政部科研所孙钢研究员和许文博士完成的研究报告提出了环境税三种可选方案。一是一般环境税,以筹集收入为主要目的,根据"受益者付费"原则进行普遍征收。二是污染排  相似文献   

4.
——国家调整财政政策方向并准备开征社会保障税和环境税 最近财政部正在调整财政政策方向并制定开征社会保障税和环境税方案。主要内容是: 一、开征新税宗旨。为了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研究丌征社会保障税。为了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消费税制度,研究开征环境税。  相似文献   

5.
胥婷婷 《中国经贸》2012,(6):163-16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人期待环境税的开征。环境税是有效治理和防治环境污染的手段之一。环境税一般指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经济主体征收的特定行为税。环境税实质就是企业和个人为污染排放而交付的成本费用,比如面向企业所征的排污费,  相似文献   

6.
孙耀武 《产权导刊》2007,(10):33-34
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出区域污染物的最高排放量,并以此排放量为限对排污权进行分配,并允许这种权利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制度.主要思想是在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分配给企业,当一个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污染治理使污染物削减到一定排放量时,它就可以将缩减的排放量卖给那些治理污染成本过高的企业.交易的结果是,卖出排污权的企业获得了收益,污染治理则由治理成本最小的企业来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开征环境税的难点及具体实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维护和改善环境,环境税是主要的经济调节措施,有着理论基础的支持。但是开征环境税会导致居民和企业的反对,甚至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我国目前开征环境税还存在一定难度。对此,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障碍,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尽快开征环境税。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2010年夏天的酷暑高温让国人深深体会了环境对人类过度行为的报复,环境税将开征的消息则反映了国家拟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力度来调节和约束我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境保护部三部委的合力推动下,环境税的开征已从理论论证层面进入了正式启动阶段,目前环境税征收方案初稿已经出炉并上报国务院,开征的时间表也已经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9.
排污权交易     
据了解,排污权交易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市场运作手段,美国1990年开始实施此项制度,现在排放权已经像期货一样进行交易,每年的交易额达几十亿美元。 中国最早的排污权交易始于十多年前上海闵行区的废水的排污权交易。“闵行模式”是中国排污权交易的先驱,至今,上海排污权交易额累计逾千万元。1998年《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和SO2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提到: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试行SO2排污交易制度,并及时总结经验。国家将在地方试行的基础上制度上制订SO2排污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环境税作为一种调控手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十八届三种全会的召开也对开征环境税提出了要求。我国环境现状呼吁环境税的出台,国外丰富的环境税制度的经验也给了我国很好的借鉴。从原则、税种设计、征收管理和优惠政策等方面构建我国独立型环境税制度,能够控制污染,改善环境,完善税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子昂 《特区经济》2007,(8):222-224
当前我国的税、费制度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税制上突出表现在税种的安排、税率的设计,税收优惠的实施等方面;排污收费制度表现为征收标准偏低、征收管理不到位、缺乏激励企业治污积极性的作用等方面。为此,应针对现行税、费制度中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I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the differences in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cross countries are typically explained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states that pollution initially increases with economic growth. Once GDP per capita reaches a certain level, the relationship reverses. In the present paper, we provide an alternative hypothesis, where budget stru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s in pollution across the world." the lower the business-related taxes as a share of total tax revenue, the higher the property tax in total tax revenue and the higher the ratio of public health expenditure in total expenditure, then the stronger the incentive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the lower the pollution level. Our empirical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budget structure do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pollution contro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hat effective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requires changes in tax structure and expenditure assignment. This research has important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China "s tax system reform and pollution control efforts.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the properties of a pollution tax when the regulated firm has a discrete choice of technologies with which to reduce pollution. The firm's technology choice makes possible two sequences of play: the traditional one in which the regulator moves first, committing to a tax rate before the firm adopts a technology, and an alternative one in which the firm moves first by adopting a technology. We find that a range of pollution levels, including possibly the first-best one, are unattainable when the regulator moves first. The regulator may be better able to achieve the first-best outcome when the firm moves first.  相似文献   

14.
踪家峰  康明  张翾 《南方经济》2022,41(4):75-89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2+26"城市确定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进行联合防治,基于此,文章以2013-2019年"2+26"城市所在省市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2+26"城市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2+26"城市而言,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使得企业税负显著增加。区分企业所在城市规模、是否属于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行动对非污染密集型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位于小规模城市的企业税负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模型与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一个人力资本内生增长模型,将环境及环境污染治理引入内生增长框架下进行分析,其中重点探讨了在达到均衡增长路径过程中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同时考察了维持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国的数据对理论模型的一些结果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清洁要素以及技术的使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对环境污染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仍然需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地方政府的行为在其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晓 《新疆财经》2010,(2):26-30
本文在VAR模型估计的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技术来进一步考察两者在解释对方变动时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新疆的经济增长与某些污染物排放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关系的滞后期是不同的,并且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要弱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缓解了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速了国际产业向我国的转移。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大量的污染产业也转移到国内。本文在肯定外商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的视角重点分析了污染产业跨国转移的原因以及对我国贸易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污染产业转移我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China faces a common dilemma of how to maintain rapid economic growth while also reducing the pollution that has accompanied growth. Will stricter pollution controls drive away the foreign firms that have helped spur growth in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the Two-Control-Zone (TCZ) pollution control policy on foreign firms’ exit behavior in China. Based on firm-level data from 1998 to 2009, we find that foreign firms’ response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domestic firms on average onc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mpose an added cost of business. However, foreign firms’ responses to stricter pollution controls tend to differ based on various firm characteristics. Our estimation indicates that larger size, higher productivity and exporting all make foreign firms less likely to exit than similar domestic firms in regions with stricter p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9.
魏冬  冯采 《南方经济》2021,40(8):112-134
空气污染对产业的科技创新同时产生"抑制效应"和"激励效应",前者指空气污染会触发环境规制强化,提高企业成本,进而抑制产业的科技创新,后者指空气污染会激励产业转型创新,进而促进科技创新。那么,近年我国空气污染对产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是哪一种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在什么条件下"激励效应"会超过"抑制效应"?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影响效果是否相同?围绕上述问题,文章基于34个细分产业的专利授权大数据的证据,通过固定效应基本模型,建立空气污染浓度与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动态面板模型,分析空气污染浓度与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在不同的污染产业、不同的环境规制严格程度和34个细分产业条件下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环境规制存量、执法力度、改变科技创新变量和改变固定效应的条件下进行了稳健性分析,并从作用渠道和协同效应两方面解释了作用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水平产生的"激励效应"大于"抑制效应",在污染地区和污染密集产业,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水平有更大的促进效果。根据文章的分析,在全国层面空气污染倒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激励效应很大,足够抵消空气污染对科技创新造成的抑制效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空气污染是可以接受的,促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是激励效应,因此,建议政府更多地关注和加强激励效应,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境监督力度,同时对科技创新进行更多的投入。  相似文献   

20.
王立新  刘松柏 《南方经济》2017,36(10):126-140
文章利用2003~2014年的全国253个地级城市的数据,建立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对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经验分析。实证发现:环境库兹列茨曲线客观存在,但不同城市不同污染物到达临界点时间并不一致;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影响,环境库兹列茨曲线(EKC)为双向的倒U型关系。城镇化与环境污染也相互影响,但城镇化只有处于较高水平时,环境污染才会阻碍其发展。经济增长、城镇化与环境污染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会加剧本地环境污染,周边城市的城镇化发展会降低本地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