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十五”及今后一段时间,应在“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以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全面发展科技生产力为中心的科技战略指导方针,即: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简称“创新、产业化”方方针。   按照这一方针推进“十五”科技工作,要首先把握好以下六项重要原则:   1.紧紧围饶经济结构高速这一主线,把“创新、产业化”作为“十五”科技发展的主题   经济结构调整是“十五”期间全国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科技工作服务的主战场。必须坚定地把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十五”科技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地方科技工作必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要根据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求,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干构建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推动技术创新工作、构建新型创新体系的高度,论述了构建以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干的社会化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迫切性;提出了以“组织结构网络化,服务领域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模式企业化,服务规范国际沦,咨询服务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叶琳 《发展研究》2004,(1):55-56
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科技中介服务是随科技和经济的高度一体化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经济服务活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指以促进技术和成果转化为宗旨,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创新主体的粘接剂和创新活动的催化剂,具有纽带、桥梁、组织、协调作用,通过特殊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为我们明确了工作方向,指出了工作重卢,提出了任务要求,并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条件。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大包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精神,当前要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发展和产业化等三个方面力争取得大的突破,努力把科技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1.在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把技术开发体系的建设作为当前改革的重点。1996年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在“九五”期间初步建…  相似文献   

5.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培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本身要加强自身建设,包括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基础设施等硬件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搞好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6.
本期导读     
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鲁贵宝、曾繁华撰写的《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技创新政策研究综述》一文,概述了我国知识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关村区域创新体系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尚未成为真正的技术创新主体、区域创新体系功能定位不明确、创新体系结构不合理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国际创新枢纽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开放型、国际化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无论从世界的发展变化还是从国内改革和建设的要求看,我们都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注意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这些论断阐明了加强技术创新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跨世界发展的高度,深度理解中央作出的重大…  相似文献   

10.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以来,福建移动大力开展品牌建设,对“全球通”、“动感地带”、“神州行”三大品牌进行准确定位,并围绕各个品牌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展特色业务创新和服务提升活动,使三大品牌的内涵更加丰富。“实施品牌战略、构建科学的客户体系,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经营工作的中心和主线,也是企业持续努力的目标。”福建移动总经理刘平告诉记者,“品牌建设还能优化现有的客户结构,使企业的营销成本通过客户品牌”。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加快湖北省技术创新进程的6条对策,即加快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发展民增益 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和评价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的投资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体系与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体系、知识创新体系、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密切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国家创新体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重点归纳总结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架构与差异化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创新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是指龙头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龙头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90年代中后期以来,福建农业产业化经营迅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本省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不多,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仍然较低,以引进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不够。与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差距很大。为此。必须采取以下对策措施,努力构建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化服务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社会化体系随着改革的发展而得到了加强,但仍存在服务体系模式尚不明确、中介服务功能单一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支持,促进技术创新中介服务活动的社会化、产业化。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中心城市“能力科委”的新概念,并论述了能力科委的方法和人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技术创新传播和服务三个层面论述了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荷兰Rondeel协同创新主体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重要形式。正是得益于众多创新主体的协同合作和功能互补,作为基础研究成果的Rondeel理念才得以成功解决其产业化推广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法律、融资和社会问题被应用于家禽养殖农户生产经营的创新实践。我国要实现以创新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除了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外,还必须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和政策激励中充分考虑农业创新中介服务机构的独特功能和作用,以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协同推进提供多层面服务支持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8.
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启运 《生产力研究》2006,(10):142-143
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应当首先建设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对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而言,是具有效果的即时性和经济性的,文章针对区域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促进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体制、机制的不断创新,提供有效的激励.当务之急是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推动协调作用,加大对产业技术进步的财政金融支持;加快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扎扎实实地抓好一批优势产业和项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